java泛型是“偽”的,所有泛型類的型別參數在編譯時間都會被擦除。
用生活的例子,可以理解有個容器,本來可以放任何東西的。但是現在容器上貼了個標籤“水”,意思是只能放水進去,不要放其他的東西。而這個標籤的檢查,也只是在編譯期有這個概念,會做這個檢查。到了運行期這個標籤就沒了,本質上又只是普通容器了,可以放任何對象。所以一個String的list我們不能直接加入Integer,但是代碼裡通過反射等還是能輕鬆的加入任何其他類型的對象.------abing said
1.將所有的泛型參數用其最左邊界類型替換。
2.移除所有的型別參數。
Test1
package TestCode;public interface TestFanxing<T> { public int compareTo(T value);}
java -verbose
public abstract int compareTo(java.lang.Object);
Test2--bo.jiangb
interface Comparable <A> { public int compareTo( A that); } class Collections { public static <A extends Comparable<A>>A max(Collection <A> xs) { Iterator <A> xi = xs.iterator(); A w = xi.next(); while (xi.hasNext()) { A x = xi.next(); if (w.compareTo(x) < 0) w = x; } return w; } }
擦除後
interface Comparable { public int compareTo( Object that); } class Collections { public static Comparable max(Collection xs) { Iterator xi = xs.iterator(); Comparable w = (Comparable) xi.next(); while (xi.hasNext()) { Comparable x = (Comparable) xi.next(); if (w.compareTo(x) < 0) w = x; } return w; } }
Test3
下面這段代碼。如果這個時候執行一下Test1<String,Long> test1 = new Test1<String,Long>()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前後的T,E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絡。
public class Test<T,E> { public E valueE; public T valueT;}class Test1<T,E> extends Test<T,E> { public T value1;}
Test1<String,Long> test1 = newTest1<String,Long>();
通過反射來看一下最後產生對象中valueE和valueT的類型,都是object,符合擦除的規則。
這個時候編譯器認為valueE是String類型,valueT都是Long類型(即只能賦予對應類型的值,否則就報錯)。也就是編譯器認為是將傳給Test1類的兩個模板參數也按順序傳給了基類。
===下面這種繼承是不可以的,因為編譯器在檢查的時候不知道這個E應該用什麼類型來算===
class Test2<T> extendsTest<T,E> { public T value1;}
===下面這種繼承是允許的,這個時候編譯器會認為傳個Test中的兩個泛型參數對應Test3<T,E,F>中的T和E(前兩個)===
class Test3<T,E,F> extendsTest<T,E> { public T value1;}
AT LAST
泛型在一些時候可以幫我們提前發現一些問題(類型轉換方面),一些時候可以幫我們簡化代碼沒錯,不過如果過度的去使用泛型,搞得到處是泛型繼承,到處是泛型的泛型的時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前一段時間剛接觸過一段這樣的代碼,深受折磨啊!找了好幾個資深同學一起幫忙看,都感覺這些東西很難理解。如果代碼搞成這個樣子,連最基本的易理解、易維護性都木有了,談其他神馬的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泛型僅僅是編譯期的產物,和效能什麼的也搭不上邊)。
所以覺得還在非常需要用的時候,再去用吧。哈哈!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