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app 課程 好處 賬戶 學院 誤區 自身 學習 產品
不斷的學習很重要,學習後的總結更重要。總結了才能把所學知識構成架構、組成體系,才能收穫真正的改變和提高,才能把知識為我所用。
以下是學習《劉潤·5分鐘商學院》第一周的總結,本周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消費心理學。涉及到五個重要的概念分別是:心理賬戶、沉沒成本、比例偏見、損失規避和價格錨點。
心理賬戶
我們會把錢分門別類地存在不同的心理賬戶裡面。比如休閑娛樂賬戶、生活必須開支賬戶、投資賬戶、學習花費賬戶等等。
比如很多父母願意花很多錢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讓他們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但是給自己花錢時卻格外節省。這就是父母把錢存放在了撫養孩子的心理賬戶和自身需求的心理賬戶裡。在花這兩個賬戶的錢時,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沉沒成本
人們在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看這件事情未來對他們是否有好處,同時也會注意自己過去在這件事情上的投入。
人們往往會陷入這樣的誤區,前期投入越多,後期就會忍不住投入更多而且很難放棄。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曆,我們在預購有些商品時,很多商家會要求我們交一點訂金(事後不買訂金不退)。好多人後來冷靜下來不想要了,但又不願意損失那一部分訂金,就只好勉強購買了一個自己並不是非常需要的商品。
比例偏見(貴和便宜是相對的)
在很多消費場合,我們本來應該考慮數值本身的變化,但是人們更加傾向於考慮比例或者倍率的變化,也就是人們對比例的感知比對數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比如有兩個商場A和B,相距10分鐘路程。你和朋友去A商場買衣服,你看上一件外套100元,這時朋友告訴你這件外套B商場也有賣,80元,於是你毫不猶豫去B商場買了那件外套。又有一次,你和朋友去A商場買膝上型電腦,看中了X膝上型電腦6590元,朋友告訴你B商場這款電腦賣6550元,這時你可能不會去B商場買那款電腦了。
損失規避
得到的快樂其實並沒有辦法緩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學家把這種對損失更加敏感的底層心理狀態叫做損失規避。
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你早上出門在路上撿到100元,晚上回家發現那100元不見了,這時你心裡肯定多少會有一點不愉快。你的錢沒多沒少,但是人們就是對已有東西的失去會更加敏感。
價格錨點
價格錨點是托奧斯基在1992年提出的,他認為消費者在對產品價格並不確定的時候,會採取兩種非常重要的原則,來判斷這個產品的價格是否合理。
第一個原則:避免極端。
第二個原則:權衡對比。
我們在購買有些商品時,一般都會避開最高價和最低價,而選擇中間價格的商品。你是不是明白了為什麼有些商家會生產價格較高的商品和主銷商品放在一起了吧,那個較貴的商品不是給你買的,是給你對比用的。有做過採購的朋友應該會比較清楚第二個原則,在採購一些商品時,這個商品的行情我們並不瞭解,不能確定廠家的價格是否公道,很多人就會找幾家或十幾家廠家報價,來確定價格處於什麼樣的水平才是合理的。
以上內容是我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及結合劉潤老師的課程寫的總結。感覺我寫的遠沒有課程裡的內容精彩和有趣,課程裡的例子更加生動和準確,而且還有劉潤老師本人的語音解讀。
劉潤,何許人也,感興趣的朋友請自行百度。
對課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得到”APP裡訂閱劉潤老師的專欄《劉潤·5分鐘商學院》,那是一個每個人都上得起的“商學院”,每天花5毛錢就可以學習頂級商學院裡才能學到的知識。我已經毫不猶豫地訂閱學習了,而且甘願免費宣傳。
好東西就是應該跟別人分享的,不是嗎?
《劉潤·5分鐘商學院》學習總結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