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流行的監控資料擷取方式通常有兩種:主動方式和被動方式。
主動方式主要通過監控終端/伺服器直接存取被監控對象的方式擷取監控資訊。此方式由於需要跨越防火牆,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實現起來比較複雜,特別是當監控終端安裝了不同的防火牆軟體時,實現起來極其困難。並且由於監控伺服器需要對多台監控終端進行監控,當監控終端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監控伺服器的效能壓力就會比較大,甚至有可能導致監控失敗,或者是由於某台或某幾台監控終端網路延遲導致監控伺服器監控延遲。
主動方式的優點也是很明顯的,它不需要在用戶端安裝任何軟體,可以直接進行監控資料的擷取,並且不會由於監控終端的增加和減少而進行額外的工作,監控伺服器會根據新增或者減少的監控終端自動進行判定。
主動方式目前通常採用實現的方法是通過在用戶端開啟監控連接埠的方式使監控伺服器能夠訪問監控終端,此方法的缺陷是必須在監控終端開啟監控連接埠,並且將此監控連接埠設定為防火牆訪問連接埠,也就是意味這監控伺服器端可以操作或者控制監控終端。
另外一種就是被動方式。被動方式採用的是在被監控對象端安裝一個終端的方式實現監控資訊的擷取,然後監控終端將採集到的資訊上傳到監控伺服器,從而實現資訊的採集。
被動方式不需要解決跨越防火牆等相關技術難題,實現起來比較簡單。並且由於是監控終端主動提交資料給監控伺服器,所以監控伺服器的效能比主動方式要高出不少。
但是被動方式需要在監控終端安裝用戶端,也就是意味著監控方需要完全控制監控終端才能夠進行監控,並且會佔用一定的監控終端資源。由於監控終端安裝用戶端,當某台監控終端死機或者網路延遲,只是導致單個節點的離網,並不會影響到監控伺服器。此外,由於監控終端的變更(增加和減少)而需要進行額外的安裝監控終端的操作,當監控終端的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其工作量還是相當巨大的。其次,由於監控終端需要將資料上傳到監控伺服器,當監控伺服器安裝了防火牆時,監控終端的訪問將會受到限制。故被動方式只需要解決監控伺服器的防火牆即可,比主動方式困難降低不少。
下面用圖表的方式顯示兩種採集方式的對比:
採集方式 |
優點 |
缺點 |
主動方式 |
l 不需要在用戶端安裝任何軟體 l 不會佔用用戶端的任何資源 l 監控終端的增加和減少,監控伺服器自動判定 |
l 需要跨越防火牆,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實現起來比較複雜,特別當監控終端安裝了不同的防火牆軟體時,實現起來極其困難 l 當有特別多的監控終端,監控伺服器監控效能壓力大 l 某台或某幾台監控終端網路延遲導致監控伺服器監控延遲 |
被動方式 |
l 實現比較簡單 l 監控伺服器效能較好 l 不會由於某台監控終端死機或者網路延遲影響到監控伺服器 |
l 需要控制監控終端,並且在其上安裝額外的軟體 l 佔用一定的監控終端資源 l 在監控終端台數的變化需要額外的工作來進行監控 |
由於時間問題,寫的不是很全,希望大家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