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彈窗都是流氓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彈窗式的新聞在國內互連網服務中屢見不鮮,即時推送的方式對網站擴大覆蓋面非常有效。在去中心化的 web 2.0 時代,儘管這種“推”的方式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網站帶去流量,但從使用者體驗上說,由於不可預期,幹擾性非常強,因此也遭到很多使用者的反感,往往被視為“流氓”行為。

  但是認為所有彈窗都是不招人待見的,那你錯了。

  華爾街日報數字版上個月悄然上線了一個新功能——彈窗。與所有彈窗一樣,它也出現在螢幕右下角,用來展示即時的市場行情。不大的彈窗空間包括了若干個選項卡,讀者可以看到不同市場的股票走勢和指數。

  從目前來看,華爾街日報的彈窗效果相當不錯。根據 Nieman Journalism Lab 的報道,該功能上線僅三周,就從 25000 人中獲得了 20 萬的 PV。更重要的是,這種服務的黏性相當大。

  “有意思的是讀者平均會花費近 15 分鐘的時間,如果你瀏覽該站,耗費時間很可能在平均值的兩倍,”華爾街日報數字版的執行主編 Raju Narisetti 說,“我並非說有些人突然蹦出來花費所有時間盯著它,事實上這種形式對一部分人來說是有意義的。”

  那為何華爾街日報數字版的彈窗的反響較好?在無法避免彈窗本身的幹擾性的前提下,要將使用者幹擾的反感情緒降低,只有從內容和個人化上解決。除了沒有預兆的彈窗,很多使用者毫不猶豫地叉掉彈窗的原因還源於對新聞內容的反感。比如很多彈窗的訊息非常重磅,但很多人對此並不感冒。這就是定位上的不精準造成的。

  與大多彈窗內容乏善可陳不同,華爾街日報彈窗內資料量極為豐富,並且保持即時更新,而最關鍵的是其目標受眾——投資人、公司高層、金融界人士對此有強烈需 求,正如 Raju Narisetti 所說“有一群人是通過市場和市場資料看世界的。”此外,內容上的可定製也走出了差異化,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定製“My Markets”視圖。然後是賦予使用者選擇權,讀者可以對彈窗大小進行設定。

  有一種彈窗叫Interference,是流氓,也有一種彈窗叫 Notification,是工具。

  新浪微博網頁版上周推出了彈窗的功能,用於奧運快報,與華爾街日報彈窗一樣注重即時性,但這個彈窗能在使用者案頭上停留多久?

  題圖來自:CAIVP

  文:愛範兒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