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物件導向的分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軟體工程   物件導向   物件模型   

物件導向分析(object-orientedanalysis)簡稱OOA,就是抽取和整理使用者需求並建立問題域精確模型的過程。

1.關鍵:

識別出問題域內的對象,並分析它們相互間的關係,最終建立起問題域的簡潔、精確、可理解的正確模型。

2.目的:

系統分析員應該深入理解使用者需求,抽象出系統的本質屬性,提取系統需求規格說明,並用模型準確地表示出來。

3.分析過程 :

從分析陳述使用者需求的檔案開始。可能由使用者單方面寫出需求陳述,也可能由系統分析員配合使用者,共同寫出需求陳述。接下來,系統分析員應該深入理解使用者需求,抽象出目標系統的本質屬性,並用模型準確地表示出來。系統分析員必須與使用者及領域專家密切配合協同工作,共同提煉和整理使用者需求。

4.建模過程 :

系統分析員必須認真向領域專家學習,仔細研究以前針對相同的或類似的問題域進行物件導向分析所得到的結果。

 

5.三種模型:物件模型,動態模型,功能模型。(1)物件模型:

需求陳述、應用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關於客觀世界的常識,是建立物件模型時的主要資訊來源。

建立物件模型的一般步驟:

1.首先確定對象類和關聯。2.對於大型複雜問題劃分出若干個主題;3.然後給類和關聯增添屬性,以進一步描述它們,4.接下來利用適當的繼承關係進一步合并和組織類。5.對於類中操作的最後確定,則等到建立了動態模型和功能模型之後,因為這兩個子模型更準確地描述了對類中提供的服務的需求。 

(2)動態模型:

指令碼(script)是詳細描述每一個動態互動過程動作序列的資訊;

狀態圖是表達對象狀態轉換過程的圖形方法;

事件跟蹤圖表達對象與對象之間可能發生的所有事件,以及按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列出所有事件的一種圖形方法。

動態模型主要由狀態圖和事件跟蹤圖構成。各類對象的狀態圖通過共用事件彙總起來,就構成了系統的動態模型,而狀態圖的構造過程可從事件跟蹤圖開始。事件跟蹤圖實質上是擴充的圖示指令碼,因此,應該對每一個指令碼構造一張事件跟蹤圖。

(3)功能模型:

基本系統模型由若干資料來源點/終點和處理框三部分組成,首先建立一個基本系統模型,然後將單一的處理框按照功能進行細化,得到分層的系統流圖,以描述系統加工,變換資料流的過程。待處理框細化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應該描述每一個處理框實現的功能。處理框的描述可以是說明性的,也可以是過程性的。

【軟體工程】物件導向的分析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