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與個網友聊天,她說最近很墮落,又失業了,看我這麼晚還在上網找資料、做項目,也很想跟我一樣上進,我感覺到很高興,能夠通過簡單的聊天,就影響了一個人。後來,她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說一個人會在一個月內學會一個專業,並能從事測試方面的工作嗎?”(註:她已經知道了我是從事軟體測試培訓的講師)
這個問題很熟悉,因為很多來北大青鳥的學員都有類似的問題,特別是應屆畢業生。我的回答是:“關於如何開飛機,我大概一個小時可以把所有開飛機的知識告訴你,你都能夠理解。但是,你懂了,你卻仍然不會開飛機。”我覺得這句話最能體現大學教育的特點。
而職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一點明顯區別就是:不僅告訴你怎麼開飛機,而且還要把所有的知識點,讓你一點一點去練習,並且達到熟練的程度,然後,你變成了一個飛機駕駛員。
我在北大青鳥教學的過程中,也一直強調這一點。不過,還是會有一些學員(特別是應屆畢業生或在校生)不願意動手, 上課的時候就覺得,老師講的他都懂了,上機實踐的時候,他又都覺得太簡單了,到最後就業上崗,一個一個問題接踵而來。
工作過的人都明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不需要像大學一樣,系統化去學習某些知識,而是遇到了什麼問題,就去找什麼問題的解決方案,網上有很多人有類似的經曆和解決方案,我們只需要理解他們的解決思路,並且把解決的辦法轉運用到我們的問題上即可(有些是現成的^_^)。這種能力的培養,也是職業教育在培訓過程中需要學生練習並掌握的,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由老師直接給出答案。在設計上機課的內容時,我們會特意從這個角度出發,讓你不能直接從書上找到答案,必須要熟悉書上的知識之後,去嘗試運用,最後達到把知識轉變成能力的目的。我習慣用“跌打爬滾”來描述這一過程。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沒人有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學習不能半途而廢,知道是什麼和要做什麼、要怎麼做,那隻是學習的第一步,而且也是比較輕鬆的一步(學習知識);而把東西做出來、做好它,是學習中更重要、更困難的第二步,也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沒有完成這一步,對於做技術的人來說,也許就算得上是白學了(把知識轉變成能力,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