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自動備份資料
相信為數不少的系統管理員每天都在做著同一樣的工作——對資料進行備份。一旦哪一天疏忽了,而這一天系統又恰恰發生了故障,需要進行資料恢複,那麼此時就無能為力了。假如每天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系統自動進行備份,那該多好啊!下面筆者結合實踐經驗,談一談UNIX環境下Oracle資料庫的自動備份,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我們計劃讓資料庫在晚上23點做export匯出備份,在淩晨2點將備份檔案拷貝到磁帶上,在淩晨4點將備份檔案拷貝到另一台UNIX機器上,為此我們可進行如下操作:
一、匯出資料庫
export命令將資料庫中的資料備份成一個二進位檔案,它通常有三種模式:使用者模式、表模式和整個資料庫模式。本文擬採用使用者模式,備份之前,應先建立一個備份目錄,以容納備份檔案,比如可建一個/backup目錄。接著我們可在UNIX的Oracle目錄下(也可以是其它目錄)分別建立兩個檔案ora—backup,tar—backup。需要說明的是,前一個檔案需要對Oracle的參數進行初始化,為了方便起見,我們不妨將初始化命令放到一個檔案中(檔案名稱姑且定為ora—env),再由第一個檔案調用它。
1. ora—env檔案對Oracle的參數進行初始化,其內容如下:
ORACLE—HOME=$ORACLE—HOME;export ORACLE—HOME
ORACLE—SID=ora73;export ORACLE—SID
ORACLE—TERM=sun;export ORACLE—TERM
LD—LIBRARY—PATH=$ORACLE—HOME/lib;export LD—LIBRARY—PATH
ORA—NLS32=$ORACLE—HOME/ocommon/nls/admin/data;export ORA—NLS
PATH=.:/usr/ccs/bin:/usr/ucb:$ORACLE—HOME/bin:$PATH;export PATH
DISPLAY=host1:0;export DISPLAY
NLS—LANG=american—america.zhs16cgb231280;export NLS—LANG
2. ora—backup檔案對資料庫做export匯出,匯出的檔案名稱可以任意定,本文定為字母“xx”加當天日期,即假如當天日期是12月10號,則匯出的檔案名稱為“xx1210.dmp”,以區別於其它日期的備份檔案。
ora—backup檔案內容:
./oracle/ora—env
#初始化Oracle資料庫
rq=" data+'%m%d' "
#把當天日期賦予變數rq
rm /backup/
# 清空 /backup目錄
exp test/test file=/backup/xx$rq.dmp log=/backup/xx$rq.log
本命令用於在$提示符下,匯出test使用者的資料(其口令亦為test),匯出檔案及日誌均放在/backup目錄下。
二、磁帶備份
tar—backup檔案將用export命令匯出的資料檔案拷貝到磁帶上。
tar—backup檔案內容:
tar rvf /dev/rmt/0n/backup/
本命令可將/backup目錄下當天產生的檔案備份到磁帶上。本檔案中,tar命令使用了三個參數,其中r選項表示向磁帶上拷入檔案而不破壞磁帶原來內容,v選項表示在拷貝過程中顯示檔案資訊,f選項後面加上磁帶裝置名稱,指定檔案向何處拷貝,n選項表示磁帶機不倒帶。/dev/rmt/0表示UNIX主機第一個磁帶磁碟機,同理,/dev/rmt/1則表示UNIX主機第二個磁帶磁碟機,依此類推。
ora—env、ora—backup、tar—backup檔案編寫完成後,分別使用下述命令:
chmod 755 ora—env
chmod 755 ora—backup
chmod 755 tar—backup
這樣,三個檔案就都變成了可執行檔。
三、異地備份
我們知道,通常可用FTP命令在兩台主機間傳輸資料,但一般是通過互動方式實現的,即需要手工輸入目標主機的IP地址、使用者名稱、口令等。顯然,這不符合自動備份的要求。所幸的是,我們可以通過編寫一個.netrc的檔案來達到目標。這一檔案必須命名為.netrc,且必須存放在啟動FTP命令的機器上的使用者註冊目錄中,該檔案的許可權應禁止組內或其它使用者進行讀訪問。這樣,當使用者使用FTP命令的時候,系統將會在該使用者的註冊目錄中尋找.netrc檔案,如果能夠尋找到,將會首先執行該檔案,否則,會互動式地提示使用者輸入使用者名稱、口令等。
在使用FTP命令之前,應先在另一台作備份用的UNIX機器上建一目錄,以容納備份檔案,本文建的目錄是/pub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加快備份速度,兩台主機之間的傳輸速率應儘可能的高,最好位於同一區域網路上。
.netrc檔案內容如下:
machine host2
# host2為作備份用的主機名稱
login oracle
#oracle為備份主機上的一個使用者
password oracle
#oracle使用者的口令為oracle
macdef init
#定義一個名為init的宏,它將在自動註冊進程的最後被執行
bin
#檔案的傳輸方式設為二進位
lcd /backup
# 進入本地工作目錄/backup
cd /pub
# 進入備份主機目錄/pub
mput
# 將/backup目錄下的所有檔案傳輸至備份主機
bye
#退出FTP會話進程
.netrc檔案編寫完成後,使用下述命令:
chmod 600 .netrc
這樣,.netrc檔案就只能被該使用者所訪問。
四、啟動備份進程
Cron是一個永久進程,它由/etc/rc.local啟動執行。Cron檢查/var/spool/cron/crontabs/目錄中的檔案,找到所要執行的任務和執行任務的時間。
Crontab檔案的每一行由六個域(minutes、hours、day of month、month、day of week、 command)組成,域之間用空格或Tab分開,其中:
minutes:分鐘域,值的範圍是0到59
hours:小時域,值的範圍是0到23
day of month:日期,值的範圍是1到31
month:月份,值的範圍是1到12
day of week:星期,值的範圍是0到6,星期日值為0
command:所要啟動並執行命令
如果一個域是,表明命令可以在該域所有可能的取值範圍內執行。
如果一個域是由連字號隔開的兩個數字,表明命令可以在兩個數字之間的範圍內執行(包括兩個數字本身)。
如果一個域是由逗號隔開的一系列值組成的,表明命令可以在這些值組成的範圍內執行。
如果日期域和星期域都有值,則這兩個域都有效。
現在,我們編寫一個檔案,用以啟動自動備份進程。值得注意的是,該檔案只能在Oracle使用者名稱下用crontab -e 命令來編輯,否則將不會被定時執行,檔案名稱定為Oracle,檔案將放在/var/spool/cron/crontabs 目錄下。編輯完成後,可以在Oracle的$提示符下,用crontab -l命令來查看。
Oracle檔案內容:
0 23 /oracle/ora—backup
# 每天23點對資料庫執行備份
0 2 /oracle/tar—backup
# 每天2點將檔案備份到磁帶上
0 4 ftp -i host2
# 每天4點將檔案備份到另一台主機上
經過以上的操作後,系統每天晚上將自動產生一個備份,並且自動將備份檔案分別拷貝到磁帶上和另一台主機上。系統管理員需要做的是,隔幾天換一盤磁帶(更換磁帶的周期取決於備份檔案的大小和磁帶的容量)和清理備份目錄。這樣,他們就可以從備份資料的繁瑣中解脫出來,去做其它更有意義的工作。而資料庫既實現了磁帶備份,又實現了異地備份,相應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