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產品 運營 線上教育 51cto學院
3年前的今天,2013年7月1日, 51CTO學院上線了,經過我們和幾個老師簡單驗收之後就開始在社區裡宣傳,第二天迎來了四名付費課程使用者,從此開啟了基於付費模式的線上教育平台之旅。到現在,2016年7月10點,整整過了三個年頭,已產生原創IT技術課程4000門,視頻80000多個,視頻總時間長度超過40000小時,學員超過600萬人,專家講師1000名,課程量、使用者量、講師量超過所有IT線上教育同行的總和。昨天迎三周年發起了大力度優惠學課的活動,單日課耗量已近300萬元,這個營收數字相當於一些IT線上教育平台幾個月的收入,我們已經成為垂直IT領域規模最大的線上教育平台。應該說這三年是跌宕起伏的三年,線上教育從默默無聞到異常火爆到運營寒冬,我們也從0到1做到細分領域老大,也只有到現在有一點成長的時候,經過驗證的產品運營思想,才敢拿出來分享。
產品的使命與定位
說實話,以前看文章挺討厭閱讀這部分的,顯得枯燥、空泛而正確,但,它卻是根、是本,是一棵大樹之所以能生存、枝繁葉茂的理由,堅持了才有結果,偏離了就會出問題,沒有也就死了。它不神聖,但最難的是堅守。
到2013年時候,我在51CTO技術社區做了五年運營和產品工作,這是一個IT技術從業人員交流和學習的地方,我分別運營過部落格、論壇、下載、家園等互動產品。為什麼要做51CTO學院,當時發生了三件事,是做學院的重要出發點:一是,年底的一次社區專家交流聚餐上,一位資深的博主跟我碰杯,滿懷歉意地跟我說:“一休,實在對不住,半年沒更新部落格了,最近是太忙了,又是孩子上學,又是買房,這不工作都轉到售前了。”後來我去他部落格一看,好傢夥,得有一年沒更新了,不過在部落格醒目位置上有一個公告欄,寫著“最新動向文章不及時,不過如果網友有項目外包、內訓等需求,可以聯絡我”。我看,這是忙於自己的家庭和事業目標,應該,他應該是實現自己的家庭夢想。只是,使用者再也看不到他的優質博文了。第二件事是,當時論壇每月都有版主考核,回答問題少或者不及時到達一定數值會被警告甚至停掉版主身份,但有一位積分排在後面的版主一次跟我說,“這個月忙項目,經常出差在外地,太忙了。還有就是我這每天回答問題都是很多簡單重複的問題,我自己也得不到技術的進步”,表示比較委屈。但是我清楚,事實上不是一個人重複提問了很多簡單問題,而是多個學慣用戶提的類似問題,面對問題往往很迫切,希望更及時的答疑服務。可是版主也很有道理啊,因為他有權利追求自己的職業夢想。但,如果我們的機制不能很好地留住他們解答更多初級小白問題,小白何必再來論壇?我們不能解決使用者問題,社區便沒有價值。第三件事是,我們有一個下載中心頻道,裡面有很多文檔、源碼、軟體,還有一類視頻教程分類,當時產品負責人給我看資料,視頻資料是大家下載次數最多、下載人數最多的一個類。但是我們當年創立這個頻道,主體是定義技術文檔資料分享的地方,所以上傳附件最大50m,下載最多4個連結,要下一個完整視頻教程專題,就得上百、幾百個下載連結,還要合并,速度慢,易出錯,下載實在是費勁,但卻無論如何限制,也擋不住使用者的巨大需求。我知道,這裡的視頻課程內容是體系化的課程,且是知名大學或專家的作品。我們感受到,社區使用者的線上學習,已經出現了新的趨勢,即從擷取知識到希望擷取權威的、系統的知識內容,使用者希望在知識之外,享受更及時的答疑服務。到現在為止,三年了,我們仍然在內容和服務兩方面,不斷最佳化升級,以此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可以說,為學員提供優質內容和服務,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協助職業成長,就是我們的使命和出發點。
但學習者和傳授者的矛盾如何解決,我們想到了啟動一個新學習平台。但這次,邏輯不是建立在社區過去免費的基礎上,而是付費。我只需要一批能為優質內容和服務付費的使用者,同時我要找到一批能提供精品內容和不厭其煩解答問題的專家,回報是付費,最好不低於做其他項目。我們也希望專家們找到一種新的技術變現的地方,知識服務有價值。沒有滴滴說“共用經濟”的時候,我們這個就是“共用經濟”了。我們要求准入的實戰派專家,在企業中已是進階工程師、技術主管、技術總監,確保內容的品質乾貨,能用到企業中,學以致用。記得曾經有一陣,很多平台炒作“互連網教育”概念,發展很多免費課程,邀請老師入駐,尤其是以BAT為甚,我當時有一個觀點:一切不能讓講師掙錢的線上教育平台,都是耍流氓。我們堅持做收費,從學院出生的那一刻起。
必須說明的是,那會兒“線上教育”壓根就不火,我們出發的時候也沒有給自己貼一個“互連網教育”的標籤,實際上我們是基於要解決一個網友的問題而存在,我認為這個是有生命力的,這是做產品的核心點,我們的核心是要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為了做而做,為了追逐一個概念而做。
如何處理資源短缺問題?
資源永遠是不足的,初創階段尤其如此,但面對資源,首先的問題是你如何看待自己掌握的資源,什麼是資源。你能看到幾個人手、多少資金是資源,或是知道自己有多少使用者是資源,但很可能忽略了品牌、人脈關係、團隊經驗、合作方的向心力等虛擬因素,但無形的力量,可以轉化成實體的資源。比如當年線上教育有很多種模式,尤其是大家喜歡自製模式或者買斷著作權,我們堅持合作模式,除了使用者需要豐富多樣的內容外,還有“得道多助”。那會兒很多人都融資,有錢做市場,我們沒錢沒人,但我有共同的前景。我說,某某做得再好再成功,跟老師們沒有半毛錢關係,前途是他們的;但我們和老師一起做大蛋糕、共用果實,我們沒錢每人,老師們都會幫我們,支援我們,忍受我們的缺點和粗糙,事實上,很多老師幫我們出產品建議、教育建議,甚至還有直接做協助文檔、PPT模板的,團結的向心力,這也是資源。
51CTO網站在IT技術人群中有了近10年的積累和影響力,有了近1500萬精準IT使用者,當時多餘的資金幾乎沒有給,人員也沒有新編製,看上去只有一點流量算資源。所以我當時樂觀地說:我們做線上教育,不如BAT,人家產品好、技術好、流量多、品牌強,是高富帥,但我們也不是平地裡拔出一個線上教育品牌的矮矬窮,我們是經濟適用男,我們流量很小但精準,我們沒錢但老師們願意和我們合作分成模式後付費,我們沒視頻製作團隊但老師們克服困難自己做。後來很多新創立的線上教育品牌無法繼續運營很重要的因素,體現在品牌方面。具體來說,線上教育是預付費的業務,即還沒有得到課程就要先繳費,但課程還不能放在自己的硬碟中,如果網站關閉內容可以無法擷取、服務也無法繼續(發生過幾個這樣的事情),品牌解決前置支付的信任問題,而我們主網站過去十年堅持服務IT技術人、技術導向,讓大家覺得信賴。另有現成的精準使用者流量和講師關係資源。從這個角度來說,學院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和這些要素相關,我們還不能錯把平台的成績歸功於我個人和我們團隊。
其次,是如何用資源。所有能為這件事產生正向作用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自己掌握的、自己不掌握的,都是資源。具體來說,第一就是擠資源,比如我當時,沒有新增編製,那就是兼顧著做,我當時管社區部門還有10個人,共分為三個組,三人一組加上我,在學院業務逐步有了資料,驗證了模式之後,繼續加力量嘗試,我把每個組都從3個人砍到1個人,給這個人升職,其餘人過來新業務,結果是很不錯,要相信我們的隊友,他們很厲害,1個人幹了原先3個人的事情,而且業績沒有下降反而上升。第二就是擠時間了。過去兩年我們整體節奏是很快的,但還有有遇到坎兒的時候。第一年,我們把產品和技術拉到北京和河北交界的農家院裡做封閉開發,一開發一個月。很辛苦,說以後再也不去了。第二年又遇到問題了,說正常公司工作要幹多久,回答至少半年,我們一分析,半年以後再出來,這事我們以後也沒有努力的必要了。再上山。30個人的產品和技術,封閉開發兩個月。穿這大褲衩進山的,下山的時候已經穿羽絨服了。封閉開發鍛煉了我們的隊伍,很多新同事快速瞭解了業務,互相信任互相欣賞。第三是有效配置。舉例來說,平台模式,流量永遠不足,尤其是開始的時候,辦法就是聚焦,集中力量,要打造團隊的信心。上線之初,完全是憑藉關係,讓大家有信心,但還是很忐忑的。那麼要打幾仗,第一仗是信心之仗。全場1折,收入全部給老師。廣告用足了,社區到處引流。大家發現課程有收入,還挺神奇,有信心了。但大家發現,平攤下來每個人沒分到幾百幾千,這時候我們提出了一個運營策略叫“萬元戶”,一定要打造一個過萬元收入的老師,怎麼辦呢。集中所有資源推一個老師(韓立剛老師),第二天,廣告一上,我當時形容一句話:“忽如一夜春風來,到處都是韓立剛”。韓立剛老師過萬以及萬元戶概念的提出,極大振奮了人心,再次測量了事情前途。但接下來又有質疑,說韓老師是網路系統類別,51CTO學院能否在開發類也有“萬元戶”,大家很懷疑,因為3年前開發類基礎還薄弱,不如另一家老牌技術網站(現在學院已經完勝)。那麼我們如法炮製,和另一個老師來了一下,順利過萬。實際上去以後產生了連續效應,過萬的老師在第二個月也沒有下來,後來又有聲音,說一個人能過萬,兩個人能否過萬?答案是誕生了。當然後來我們有10萬元、年度營收100萬元的老師了,目標更高了。最後就是外包了,我清楚地記得那會兒資源緊張的時候,有人談移動端。當然,誰都說移動是未來,但沒什麼鳥用,如何指導實踐。先有再優,外包解決。痛苦嗎,當然痛苦,痛不欲生,後面還有很多後續問題。但你確實要搶時間,實驗是否靠譜,這個時候就不適合完美主義和所謂的極致。創業時期,沒有條件極致,不能追求完美,我們沒有這個資格。當然後來,有了條件,成了移動團隊,不斷最佳化,現在我看51CTO學院的用戶端在AppStore裡教育類暢銷熱門排行榜第11名。
如何處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從0到1的產品,尤其是平台類產品,這是一個難搞的問題,但實際上也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問題越複雜,越只需要簡單地應對,但你很可能在糾結於誰先誰後上浪費了很多的腦細胞。我的經驗,就是沒有誰先誰後、也無所謂誰先誰後,同時做,哪一個相對容易就快做,但不要一竿子插得太深,到一定程度趕緊到另一頭來。天枰永遠沒有平的時候,要做的是動態平衡,而不是絕對的平衡,這邊加一點,馬上那邊加一點,達成動態平衡。矛盾的兩方面,是擁抱著、麻花式地上升發展趨勢。拿我們,先發展老師(課程)還是先發展使用者。我們是:第一,一撥人大量搜羅免費課程來,平台一上線,課程就有200多個,確保大家有得學。第二,產品沒上線的時候,一撥人和講師接觸,談合作,簽協議,準備原創的付費課程,平台一上線,有十幾門付費課程先有了,老師也是要看有沒有收益才繼續下一門,一開始不會有太多。另外就是流量,剛才說了我們有社區,一撥人不斷在社區裡宣傳,所有事情是同時開動,交叉進行。誰先誰後不重要的,關鍵是要快。
如何在最大的潛在對手眼下構建競爭力?
3年前的時候,技術社區最強大的不是51CTO,我們當時影響力在第二,那麼如何在老大的眼皮底下幹出一件超越老大的事情呢?當然是低調。我們認為這是新型的學習形態,當時團隊有一句要求:“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所以在第一年近一整年的時間裡,沒有成立新的部門,這件事情就連部門裡的同事可能都還分不清楚,產品是社區部門的產品,技術是公司技術部,不同的人坐在不同的位置上,幾乎沒有人知道有一個肉體分離、精神在一起的學院團隊。等到這個事情逐漸浮出水面,行業“老大”一年半以後才跟進了這個產品,一路模仿,但已無法跟進,產品、運營、影響力已經無力扭轉。在初期,專註於事情本身,形式上的東西不重要,生死出路最重要,條件差的時候,抓住本質甚至可以不要底褲。
做下裡巴人還是陽春白雪?
所有高大上的東西一開始都不是高大上,接地氣才是核心,也是初期根本的力量。其實一開始51CTO學院的名字都不是這個,是土的掉渣但一看就明白的“51CTO視頻課程”,告訴你我的形態是視頻課程。後來我們認為要在服務上下功夫,才改的名字。初期關心出路,活下來很重要,其他什麼東西都還可以改變。當然我還是認真為它手寫了一句slogan:
650) this.width=650;" src="http://s5.51cto.com/wyfs02/M00/83/89/wKioL1d1YoPCz9HoAABGNMLvCQk225.jpg-wh_500x0-wm_3-wmp_4-s_1643112069.jpg" title="為夢想增值" alt="wKioL1d1YoPCz9HoAABGNMLvCQk225.jpg-wh_50" />
我們做了兩年,我們自認為很多產品很不錯,但有一款我們當初認為不是重點花心思的產品,深受大家好評。它的名字叫學習路線圖(現在更名為“職業路線圖”),介面很一般。但這說明什麼,這個產品深入了學習的本質,不因視覺UI而降低產品在使用者端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及時調整自己思路,避免“想當然”思維,因為我們也有局限,使用者才永遠是我們的老師。
人生就是不斷地自我調整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但人總是有局限的。每個人好比是一隻井底之蛙,區別只在於每個人的井口直徑不一樣。優秀的人,不斷自我調整,可以從一隻直徑1米的井底之蛙,跳到直徑5米的井底之蛙,再到10米的井底之蛙。
人的局限決定了事情的局限,產品的模式也應該不斷最佳化和調整。視頻課程,這是服務於1-3年的在職技術人,但是對於要轉行的、或者大學畢業生來說,是0-1階段,我們需要在內容設計、服務控制上做更多的研究,模式更重,也就推出了培訓班。我認為我們做了很大的升級,但不能說方向改變,是基於深度的拓展。我們就是不僅要讓學霸能學會學好,還要讓“學弱”也要能學好。
如何應對上下左右的質疑?
越是有前途的東西,越有人質疑。不能改變自己的初衷,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道路。有道理的東西未必有道路。指向標應該是自己掌握的真實資訊。老是有人跟我說,視頻課程不是線上教育,或說視頻課程沒有前途,曾經給我帶來不困擾。論壇都是線上教育,基於更系統的內容和及時服務的視頻課程還不是線上教育?很多人都愛人云亦云,但我是掌握了很多真實的資料,我清楚知道每個月有多少人學習了視頻課程,每天學習了幾個小時,他們學沒學會,對他們解決項目問題、技能提升有沒有作用。很多人嘴邊總是掛著概念,什麼c2c、b2c、p2p、o2o。我只想說一句,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些所謂的名詞也是。世間事,總是先有的事實,後有的概念。概念是不能指導創新的,概念只能用來普及推廣,給福士人聽,創業者是精英,不惟概念。只有有了創新,也就有了下一個新概念。不深入我們,沒幾個人知道我們IT工程師每天在網上學習2、3小時很正常,他們學習能力很強、毅力很強、能夠堅持。記得第一年的時候,市場部同事說要做影響力,安排過幾個媒體,結果我一說,不到五分鐘,人家覺得概念不好能打瞌睡,後來我受打擊了也就不出去了。第二年的時候,主動約採訪的時候反而多了,原因是我們有資料增長,很多當時概念很多的現在沒什麼資料。所以說,創始者,應在質疑聲中成長、蛻變。
傳到授業解惑,千百年來生生不息。我們想用一種新的方式,時尚而高效。路要怎麼走,還得向使用者學習,堅持學習的價值,以使用者為中心。這是所有做產品運營的永遠不變的價值觀。
本文出自 “51CTO學院 一休” 部落格,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yixiu.blog.51cto.com/112942/1794764
產品運營經驗分享:我做線上教育這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