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這幾天想在介面測試中增加logging列印功能,在testerHome正好發現有人分享自己的介面架構,看了之後其中用到ConfigParser,然後自己寫了遇到一個坑,寫下來用於備忘吧。
首先就描述一下坑:ConfigParser主要就是讀寫設定檔,檔案格式包括.ini,.conf。我是這麼想的在本地建立.text文字格式設定,把配置書寫進去然後修改成.ini或者.conf拖拽進eclispe中,然後read設定檔,一直報錯,我一直都以為書寫邏輯有問題。實在沒辦法就刪除設定檔,使用write()去寫,然後read發現可以,一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第一,先介紹write方法:
首先是先執行個體化ConfigParser()這個類,然後增加section,我把理解一個標籤,在這個標籤下什麼東西,當然可以添加多個標籤,如圖就是設定檔的截圖:
其中[time]和[place]就是2個不同的標籤,其中各個標籤下的內容用類似key-value的形式表示,這裡就用到set(section,option,value)方法,section對應的就是標籤,option對應就是key,value就是key對應的值。如果想多次多次只要多次調用set()方法即可,使用是一個section就可以。
第二:,書寫成功下面就是read:
同樣也是先執行個體化ConfigParser()這個類,然後調用read(filenames)方法其中參數filenames是.conf的絕對路徑(我看別人都只有檔案名稱,我試了一下總是報錯,不知道是虛擬碼還是什麼,我還是覺得用絕對路徑穩妥一些)。
如果想要讀取section(就是我上面說的標籤)就是用調用sections()就是把設定檔所有section用列表格式返回,如圖:
讀取值就使用options(section),因為是設定檔所以key我覺得不會重複這個取出來還要通過列表去找,沒必要增加複雜度
大概就這些吧,當然還有刪除一些操作,大家可以查看一下ConfigParser()的源碼,或者查看別人部落格,有些的很多了,我就不寫了,打算這幾天吧logging這個模組也加進去看看什麼效果,回頭有啥坑在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