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多層裝飾器用法執行個體分析,python執行個體分析
本文執行個體講述了Python多層裝飾器用法。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前言
Python 的裝飾器能夠在不破壞函數原本結構的基礎上,對函數的功能進行補充。當我們需要對一個函數補充不同的功能,可能需要用到多層的裝飾器。在我的使用過程中,遇到了兩種裝飾器層疊的情況,這裡把這兩種情況寫下來,作為踩坑記錄。
情況1
def A(funC): def decorated_C(funE): def decorated_E_by_CA(*args, **kwargs): out = funC(funE)(*args, **kwargs) return out +' > decorated by A' return decorated_E_by_CA return decorated_C@Adef C(funE): def decorated_E_by_C(str): return funE(str)+' > decorated by C' return decorated_E_by_C@Cdef E(str): return strprint E('A string is ')
這種情況下首先 E(str) = C(E)(str)
,然後由於C = A(C)
,還有 E(str) = A(C)(E)(str)
。這麼一來他們的關係就明確了,裝飾器 A 裝飾的是裝飾器 C,它返回了一個被裝飾過的裝飾器,而被裝飾過的裝飾器又可以去裝飾函數 E。在上面的代碼中,decorated_C 就是一個被裝飾過的裝飾器。
情況2
def A(funE_decorated_by_C): def redecorated_E(str): return funE_decorated_by_C(str)+' > redecorated by A' return redecorated_Edef C(funE): def decorated_E(str): return funE(str)+' > decorated by C' return decorated_E@A@Cdef E(str): return strprint E('A string is ')
這種情況下,有 E(str) = A(C(E))(str)
。首先裝飾器 C 裝飾函數 E,返回一個被 C 裝飾過的函數,然後裝飾器 A 再裝飾這個被 C 裝飾過的函數。與第一種情況的區別是,這裡的裝飾器 A 裝飾的是一個函數,而不是一個裝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