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解析商業智慧失敗的根源
轉載自: http://www.chinabi.net/CIO/implement/200709/724.html
有一則被反覆提及的故事,它可以說明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簡稱BI)的應用價值。曾有一段時間,沃爾瑪在美國的店面經理髮現一種現象:每周啤酒和尿布的銷量都會有一次同比攀升,但一時搞不清是什麼原因。
後來,沃爾瑪運用BI技術發現,購買這兩種產品的顧客幾乎都是25~35歲、家有嬰兒的男性,每次購買時間均在周末。沃爾瑪分析了相關資料後得出,這些人習慣在晚上邊看球賽、邊喝啤酒,對於要照顧的孩子,為了圖省事就用一次性尿布。得到這個結論後,沃爾瑪把這兩種商品集中擺在一起,結果銷量有了顯著提升。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那些看似雜亂無章、錯綜複雜的資訊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能否從中分析提煉出有價值的資訊,進而支援管理者做出及時、正確的決策,這對企業應對複雜的競爭是相當重要的。
不過,相對於沃爾瑪這種把資訊技術運用到極致的企業,中國本土企業在BI應用上卻鮮有作為。雖然工商銀行、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金融企業,和樂百氏、雙匯這類傳統企業都在著手建立BI系統,但目前還無法驗證應用的效果到底如何。
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在國外,投資建設BI的企業有60%~70%以失敗告終;而在中國,這個資料可能會更高。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曆史資料支援、理解上存在誤區等等。雙彙集團CIO劉小兵認為:”雖然BI技術並不複雜,但若要它發揮應有的作用,至少要有3~5年的曆史資料積累來輔助研究,不然投入再大也是徒勞。”
BI應用的三大障礙
那些能夠成功地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資訊資源的企業,它們必然清楚地知道資訊所能帶來的商業利益– 不單是提升硬體上的效率,而且在提高銷售業績、改進工作效率和增強客戶滿意度等軟的領域獲益匪淺。
但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資訊至今仍是一筆未被充分挖掘的資產,也就是說,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從花費巨資所構建的資訊系統中享受到應有的益處。那麼在企業部署BI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哪些障礙呢?
首先是不能提供可靠的資訊。
據《商業周刊》去年的研究顯示,43%的商業人士不能確信他們企業內部的資訊是否準確,77%的被訪者表示他們因為缺乏可信的資訊而做出過失敗的決策。這其中,資料的品質存在很大的問題。
比如本土銀行,它們的資料庫中的資訊少則幾千萬條,多則幾億條。數量是足夠龐大了,但品質如何呢?同名賬戶、廢棄賬戶,一個人有多個賬戶,這些資訊需要專業的工具來清洗和改良,還要預防品質低下的資料輸入系統。外資銀行在商務程序中,就特別地強調客戶資訊搜集的準確性,這使得它們在把握客戶需求和產品創新上佔得了優勢。
其次是能否針對非技術人員設計出簡便而形象的使用者介面。
對於非技術人員而言,系統操作的簡便程度如何,很可能成為能否普及BI的一大關鍵。也就是說,終端使用者希望簡捷、自動地擷取資訊,而不是被迫學習和認知一個全新的環境,或者依賴於IT部門的協助。特別是,商業決策的制定從來不是靠某個人在真空的環境中完成的– 這需要使用者圍繞著資訊資料開展協同和商討之後才能做出,這就要求有一個易於操作的環境。
BI應用的部署與管理也應該簡便易行,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者希望找到打包的、易於實施的中端市場解決方案或者軟體服務項目,這樣他們可以在網上直接存取到BI的應用,不需要安裝任何其他的軟體程式。
第三是陷入貪大求全的誤區。
無論是上哪種管理軟體,幾乎都會聽到同樣的聲音:不要貪大求全,要從最迫切的業務入手,BI也不例外,它可以做成一個獨立的龐大系統,把企業中所有的業務資料全部放在一個資料倉儲裡,進行多維分析;也可以將其嵌入到各項單獨的業務資料中,進行單獨的業務分析。
成功實施的四個建議
儘管BI的應用價值得到很多企業的認可,但一些想構建BI系統的企業還有些迷茫,那麼,它們應該從何入手?在上系統之前應做好哪些準備?
BI要想大做小,從最迫切的業務入手。先把最緊要的業務管理起來,以便迅速響應市場需求,做出最佳決策。積累了一定經驗後,再逐漸增加BI系統繼續對其他業務進行決策分析,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因為上BI也要進行流程的重整,一個部門的整頓對公司的影響要比整個公司整頓的影響小得多,就好比動小手術總要比做大手術的疼痛小一些一樣。
以業務趨動而非IT趨動。很多企業明白這樣的道理,應該由業務部門的需求主導軟體的設計和開發。但由於業務人員的水平不足以達到提出未來管理模型架構,若出於這樣的原因,企業應該給予IT部門絕對的權威,讓它有權要求業務部門配合IT部門共同協商提出需求模型,以盡量準確地把握企業的業務發展方向。
要成立專門的資料分析部門。在國內,資料分析師這個職位提到的還不多,有專家建議,如果準備上BI系統的話,一定要落實相應的資料分析部門。企業對資料進行最佳化的目的,是要從中找出最有價值的資料,這些有價值的資料採礦出來後,如果沒有相應的人對其進行跟蹤處理,它的價值也就只停留在迅速做出報表的層面了。
BI也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的角度,是從提高企業業務增值的目的出發,沒有一把手的大力支援,企業的商務程序調整會遇到很大阻力,甚至是難以貫徹下去。
因此,在決定上BI之前,企業要謹慎考慮哪些業務首先需要決策支援,這項業務的內部流程是否清楚,如何對其進行內部流程重整。並要配套相應的部門來專門負責資料的跟蹤和最佳化分析,這樣企業的決策才會變得越來越理性客觀。
本文連結:轉載:解析商業智慧失敗的根源
轉載請註明出處:商業智慧BLOG-Dinos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