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同行評審(Peer review,在某些學術領域亦稱 Refereeing),或譯為同儕審查,是一種學術成果審查程式,即一位作者的學術著作或計劃被同一領域的其他專家學者評審。一般學術出版單位主要以同行評審的方法來選擇與篩選所投送的稿件錄取與否,而學術研究資金提供機構,也廣泛以同行評審的方式來決定研究是否授予資金、獎金等。
同行評審程式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作者的著作水平符合一般學術與該學科領域的標準。在許多領域著作的出版或者研究獎金的頒發,如果沒有以同行評審的方式來進行就可能比較會遭人質疑,甚至成為某出版物、作品是否可以被稱為學術出版物的主要標準。
簡單來說,Peer review就是讓多個待發表論文所處領域的專家對其提供意見,從而協助編輯判斷文章是否適合發表的過程。下面個人簡單解釋一下這個制度、流程和局限性;鑒於本人並非專註於期刊發表領域的專家,所以答案難免具有一定的不足,如果有問題望及時指出。同時,此答案所涉及的情況和流程都針對自然科學界(特別是化學和生物)中上水平的期刊,用一個不太準確的分類來定位的話,基本是SCI分區中三區以上的期刊。
首先,一般的學術期刊會有一個主編和多個負責不同研究方向的副主編,一篇論文在完成後投稿到一個期刊並發表的流程大致如下:
作者投稿——主編收到稿件——主編將稿件轉寄給某個合適的副主編——副主編將稿件送給論文所在領域的專家進行評議——副主編匯總建議,對論文提出意見——論文被接收,或修改後接收,或拒收。
這個過程中,由副主編進行的,將論文送到大於等於兩個審稿人(Referee)手中,讓他們對論文是否適合發表提出意見的過程,就是Peer review。
然後介紹一下Peer review是怎麼進行的。
當論文被提交的時候,作者會給編輯去一封信,用來簡單介紹自己論文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要在這個期刊發表,這封信被稱為“Cover letter”。在這封信的末尾,作者需要建議一些審稿人並提供他們的連絡方式供編輯參考(在數學方面似乎不需要作者提供審稿人,全部由編輯決定)。一般來說,編輯會在這些作者建議的審稿人中選擇一個,再根據自己對該領域的瞭解選擇另一個審稿人來進行Peer review過程。如果兩個審稿人的意見一致,那麼副主編一般會採用他們的意見;如果意見不一致,副主編一般會選擇第三個審稿人作為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同行評議只是一個參考,文章是否被接收的決定權在且只在於副主編。
順便上傳一個與此相關的介紹供大家更深入的瞭解Peer-Review,這是Dr. Rainer Glaser給我們上課時的課件,可以在他的首頁上找到更多的知識,分享請註明出處。
接下來寫一下Peer review的具體流程。
當論文被提交,並被主編轉寄到副主編辦公室後,副主編會對論文做一個簡單的判斷。如果他認為值得審核,就會把論文轉寄給兩個或更多的審稿人手中,Peer review過程正式開始,這個過程也被稱為“送審”。
需要注意一下,送審的過程中,作者的名字是公開的,也就是說審稿人可以看到論文作者是誰;但是審稿人是匿名的,作者不會知道自己的論文經過了誰的審核(這個情況僅限於期刊,對於會議論文,特別是電腦領域的會議論文,似乎更多的是雙盲審稿)。
審稿人對論文提出意見之後,意見匯總到副主編辦公室,如果副主編沒有決定直接接收或拒收這篇論文,那麼他就會把審稿人的意見轉寄給作者並且要求作者針對意見逐條進行回複,同時根據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在回複之後,Peer review過程就已經結束,副主編會根據作者的回複決定是否接收這篇論文。雖然審稿人會看到作者給他的回複,但是一般情況下他不能再發表意見。
最後說一下Peer review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局限性。
- 因為Peer review的過程是免費的,雖然審核一篇論文是一個相當消耗精力的工作,但是編輯部並不會為此提供報酬,這使得一些教授不願意在這個過程中花費太多的精力。果殼有一篇翻譯的文章,連結貼過來供大家參考 同行評議還要免費多久?評論中@張旭提到Nature投稿需要審稿費,這個我不瞭解,如果有審過Nature稿件的歡迎現身說法,不過仍然確定的是這種情況是極少數的特例。
- 有很多審稿人在評審的時候不夠公正、過於主觀,這也是科學界區指派系,互相拉關係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很多時候,一些論文能否在高品質期刊發表的界限相當的模糊,加上作者的名字是公開的,這就使得Peer review制度具有相當的彈性可供操作。一些非常常見的情況包括但不僅限於審稿人對熟人的照顧、審稿人對某些國家作者的歧視等。正因為如此海外大牛課題組的工作學習經曆才變得重要,當一個作者熟識了許多同行,在Peer review中就更有可能得到正面的評價。而這樣的結果也導致了高品質期刊存在相當一部分沒什麼意義的灌水文章,而一些很出色的論文只能發表到次等的期刊上。
- 如前文已經提到的,Peer review只供參考,副主編的的決定才是關鍵因素。副主編在論文的評審過程中權利過大,而且同行評議又不是一個透明的過程,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 舉個例子也許會比較容易理解。假設某作者有一篇論文投稿,但是副主編自己也在進行這個工作並且即將完成,或者副主編對這個作者本人存在偏見,那麼副主編就可以同時將論文發給多個審稿人,然後忽視掉其中贊同的意見,將其中持反對態度的審稿人意見發送給作者並作為拒收論文的依據,這是現實中已經發生過的情況。
- 再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有一個教授,在投稿時將Cover letter末尾的推薦審稿人連絡方式的郵件地址都改成了自己註冊的類似的郵件地址,然後自己審核自己的論文……
軟體測試學習筆記week 7 --- Peer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