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3C標準建造的網站,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做到完全的表現與結構相分離。打個比方,就是可以在不動骨架(結構,XHMTL)和肌肉(行為,Javascript)的前提下,徹徹底底地換一身皮(表現,CSS)。
當然,換皮之前你需要先按W3C標準建好你的網站,並且為它準備兩套表現不一樣的CSS。“換皮”實質上就是“換CSS”,我們要做的,只是用某種方法讓瀏覽器載入另一套CSS,重新渲染頁面。方法有很多種,我就介紹最常見的三種。
方法一:什麼也不幹
啊?什麼也不幹?嗯,這個……準確地說是:就幹那麼一丁點兒 (你還真以為有這麼好的事兒呀……)。
假設我們有兩套CSS,分別封閉在兩個不同的檔案中:a.css和b.css。然後在和之間加入如下兩行XHTML代碼:
然後用你的Firefox開啟這個頁面,在功能表列中選擇:查看 -> 頁面風格,應該可以看到如下的“風景”:
就這麼簡單,現在你就可以用Firefox來“換皮”了。IE?IE沒這個功能……MS就是這麼拽,W3C“明文推薦”:要求瀏覽器提供給使用者自己選擇樣式表的權力,可它就不這麼幹。幸運的是這件事也不是太難雜,咱就代勞一下吧。
[separator]
方法二:Javascript
在方法一的基礎上,可以用Javascript的DOM方法訪問link對象,再將不需要的CSS設為“禁用(disabled)”,剩下的CSS就會被瀏覽器用來渲染頁面。指令碼如下,請注意其中的注釋:
然後在合適的地方調用這個函數,以本頁為例,添加如下兩個按鈕:
使 用Javascript的好處是方便、快捷、簡單,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很難做到全站的CSS切換,只能局限在當前頁上。為了記憶使用者的選擇,可行的方案就 是採用cookie。可是就算使用cookie,也需要在何時載入CSS,使用者沒有Javasciprt支援怎麼辦等問題上多做好些文章。所以不如用下面 的方法——
方法三:伺服器端指令碼
毫無疑問,最好的CSS切換器應該使用伺服器端指令碼(PHP、ASP、JSP等)來開發。這樣做的好處是很明顯的:直接、高效、相容性好、可以記憶使用者選擇、甚至可以組合不同的CSS實現相當複雜的“皮膚”切換。
我這裡就用PHP為例,用其他的語言也都大同小異,對一般的開發人員來說不會有任何困難。
基本思路是這樣:使用者選擇一種“皮膚”,把使用者的選擇記入cookie(記入資料庫也一樣,不過這樣系統開銷會大一些),使用者訪問網站上的任何一個頁面時,再從cookie(或資料庫)中讀出之前使用者的選擇,載入相應的CSS檔案(這裡還是以方法一中講到的a.css和b.css為例)。
建立一個名為switcher.php的檔案,內容如下:
$_GET["style"];setcookie(''style'',$style,time()+31536000,''/'',''.site.com'',''0'')
;header("location:".$_SERVER[''HTTP_REFERER'']);?>
這段指令碼先讀取query資料,然後把參數style的值記入cookie,最後返回上一頁。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建立兩個用於轉場樣式的連結了,並且放在合適的頁面上,比如首頁或使用者管理後台(注意把其中的site.com換成你的網域名稱):
主題A
主題B
點擊任意一個連結,相應的就會把“a”或“b”記入cookie,然後就需要一段指令碼來讀取這個cookie值並且輸出XHTML來引入對應的CSS:
title="當前選擇的主題" href=".css" />
每一個需要轉場樣式的頁面都要加上這段代碼,所以直接把它加入網站的標頭檔中就行了。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這個指令碼,但萬變不離其宗,總的思路應該是不變的。
title="主題A" href="a.css" />
title="主題B" href="b.c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