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認為,電子商務就是電子商務,社區化的電子商務,是服務於電子商務主體的,居於從屬地位,不能說是一種趨勢。
先列出文章中的幾個要點,然後,我們逐一論述。
1, 先來看看社交網路在忙些什麼吧。國內的人人網、開心網利用自有的龐大使用者群相繼開闢團購戰場;Facebook在2月4日正式推出了有關 Facebook信用幣(Credits)的新功能——社交團購(Buy With Friends)。 該功能允許使用者在遊戲中購買虛擬商品後,有權將相應商品的折扣分享給他的好友。目前雖只是針對虛擬產品的交易,但如果推廣到線下的實物交易,將有可能成為 Groupon的殺手。
2, 如果電子商務能夠對現有的流量和使用者資源進行深度挖掘以發揮更大價值,那麼一來可以減少媒體成本,最佳化市場預算;二來也可改善依靠大量廣告搬運流量、轉化銷售的非可持續發展模式,為電子商務帶來一些真正的創新。那麼要做到這些,難嗎?
3, 雖然前路漫漫,困難重重,但電子商務企業仍然要向媒體化、社區化邁出這一步,因為是時候與拼低價、拼貨源的草莽時期告別了。在打造好倉庫物流等一系列硬實力的同時,電子商務也該布局埋子,像做“百年老店”一樣為你的招牌多添一些故事和擁躉,畢竟流量能買得來,但品牌忠誠度買不來。
我們先看第一點,社交網路確實在忙電子商務,不管是實物交易還是虛假物品的交易,或者是團購,都是在嘗試。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出來。
這說明,各公司都有自己相應的基因,能夠做好社區的,不一定就能夠做好電子商務,這是兩個不同的行業。
因此,指望社交網站能夠起到阻擊專業電商網站的作用,那是不怎麼現實的。
第二點,如果電子商務能夠對現有的流量和使用者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確實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而且,社區化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手段,這不容置疑。
只要用心去布局,做到這一點,確實不難。
但是,我們也要看清楚了,從本質上來看,這隻是電子商務網站對使用者的社區化服務,僅此而已民。
第三點有積極的意義,電子商務的社區化,確實可以提高忠誠度,實現品牌積累。但是,前提是你得把核心部分做好,商品和服務要有優勢,如果離開這點,社區化做得再好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