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結構和b/s結構的區別或其優缺點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B/s結構 所謂"B/S"是指Browser/Server(瀏覽器/伺服器),即用戶端是標準的瀏覽器(如Internet Explore,Netscape Navigator等),伺服器端為標準的WEB伺服器協同應用伺服器響應瀏覽器的請求。
B/S模式是一種三層結構的系統。第一層客戶機是使用者與整個系統的介面。客戶的應用程式精簡到一個通用的瀏覽器軟體,如Netscape Navigator,微軟公司的IE等。瀏覽器將HTML代碼轉化成圖文並茂的網頁。網頁還具備一定的互動功能,允許使用者在網頁提供的申請表上輸入資訊提交給後台,並提出處理請求。這個後台就是第二層的Web伺服器。第二層Web伺服器將啟動相應的進程來響應這一請求,並動態產生一串HTML代碼,其中嵌入處理的結果,返回給客戶機的瀏覽器。如果客戶機提交的請求包括資料的存取,Web伺服器還需與資料庫伺服器協同完成這一處理工作。第三層資料庫伺服器的任務類似於C/S模式,負責協調不同的Web伺服器發出的SQ請求,管理資料庫。
c/s結構
所謂"C/S"是指Client/Server(客戶機/伺服器)。C/S模式是一種兩層結構的系統:第一層是在客戶機系統上結合了表示與商務邏輯;第二層是通過網路結合了資料庫伺服器。
首先,互動性強是C/S固有的一個優點。在C/S中,用戶端有一套完整的應用程式,在出錯提示、線上協助等方面都有強大的功能,並且可以在子程式間自由切換。B/S雖然由JavaScript、VBScript提供了一定的互動能力,但與C/S的一整套客戶應用相比是太有限了。
其次,C/S模式提供了更安全的存模數式。由於C/S是配對的點對點的結構模式,採用適用於區域網路、安全性比較好的網路通訊協定(例如:NT的NetBEUI協議),安全性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證。而B/S採用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這種開放的結構模式,並採用TCP/IP這一類運用於Internet的開放性協議,其安全性只能靠資料服務器上管理密碼的資料庫來保證。INTERNET技術中關鍵的安全問題遠未解決,其中資訊傳遞過程中的加密和身分識別驗證是關鍵性任務運用INTERNET技術的最大障礙,這就是現階段INTERNET技術的主要應用仍停留於公開發布資訊為主的原因。現代企業需要有開放的資訊環境,需要加強與外界的聯絡,有的還需要通過Internet發展網上營銷業務,這使得大多數企業將他們的內部網與Internet相連。由於採用TCP/IP,他們必須採用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構築防火牆,來防止Internet的使用者對企業內部資訊的竊取以及外界病毒的侵入。
B/S和C/S的區別
採用C/S模式將降低網路通訊量。B/S採用了邏輯上的三層結構,而在物理上的網路結構仍然是原來的乙太網路或環形網。這樣,第一層與第二層結構之間的通訊、第二層與第三層結構之間的通訊都需佔用同一條網路線路。而C/S只有兩層結構,網路通訊量只包括Client與Server之間的通訊量。所以,C/S處理大量資訊的能力是B/S所無法比擬的。
由於C/S在邏輯結構上比B/S少一層,對於相同的任務,C/S完成的速度總比B/S快。使得C/S更利於處理大量資料。
B/S簡化了用戶端。它無需象C/S模式那樣在不同的客戶機上安裝不同的客戶應用程式,而只需安裝通用的瀏覽器軟體。這樣不但可以節省客戶機的硬碟空間與記憶體,而且使安裝過程更加簡便。
B/S特別適用於網上資訊發布。受限於HTML語言的互動性差問題,輸入輸出的使用者互介面不能用純INTERNET技術規範HTML/HTTP解決,因為INTERNET WWW技術的主要應用是發布資訊而不是輸入輸出,"瀏覽器"是用於"瀏覽"而非終端輸入輸出。所以為瞭解決瀏覽器和HTML頁面的互動性差問題,"B/S"版軟體往往在用戶端採用微軟獨家支援的ACTIVEX技術,這其實是一個由瀏覽器啟動的用戶端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