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和C2C電商網站的購物流程設計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暢遊在各大電商網站的你,在網購時不知曾否察覺到有些小不同?

  排開具體的商品內容、視覺樣式,回憶下那些我們熟悉的商品頁面… 當然,這裡並不是玩大家來找茬遊戲的,需要火眼金睛審視於細枝末葉。我們可以從介面的細節去體驗,甚至還可以眯起眼去發現點什麼。

  親,你有沒有想起有哪裡不同?

  好吧,揭曉答案:不同點在於商品詳情頁面的購買按鈕。

  抱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去逛了逛其他的電商網站,不經發現這也許和電商網站的類型相關。比如淘寶、拍拍屬於C2C類型,有明顯的“直接購買”、“加入購物車”按鈕;京東、易迅屬於B2C類型,只有“加入購物車”按鈕。如此設計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以下為筆者個人的分析,期待大家拍磚、補充:

  平台的不同決定了購物車扮演的角色不同

  首先,從平台性質上來說,C2C是一個多店鋪系統,等同於小店的購物體驗;B2C是單個商城系統,等同於大型超市的購物體驗。

  多店鋪系統即店鋪是分布各地的,可以比作現實生活中的小店式購物。小店是沒有專屬物流系統的,所以在C2C下單付款後也需再到線上確認收貨和評價。對於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店裡可能有多種價格,並且價格是由賣家來定的。我們點擊“加入購物車”後,會留在當前頁面,所以這裡的購物車更傾向於在本店裡繼續購買。

  B2C可以比作現實生活中的大型超市購物,是單個的商城系統。有統一的商品標籤、唯一的商品價格,有自己專屬的物流系統,線下籤收後無需再到線上確認收貨。在“加入購物車”後,會跳轉到其它頁面,因為不論跳轉到哪裡都還是屬於本商城內,所以這裡購物車強調的是網站整體概念,即所有商品為一家所有。

  1個行動按鈕 VS 2個行動按鈕

  可以肯定的是,在電子商務網站上,大部分使用者會購買單件商品。所以從購買行為上來說,“立即購買”應該是使用者最需要的操作。假如介面上只有1個按鈕,最應該是“立即購買”而非“加入購物車”,但為什麼B2C會僅使用“加入購物車”呢?

  在體驗購買過程中可以看出,B2C的“加入購物車”是可以完成所有購買操作的。使用者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後,網站會詢問使用者是結算還是繼續購物,它為立即購買的使用者增加了一步選擇,但也增加了使用者選擇更多產品的可能性。或許我們可以把B2C這樣的設計理解為是一種促進消費的手段,類似於宜家迷宮式購物路線的設計:獨特的店面路線設計使得宜家創造了一個不只是傢具店,而是所有商店都達不到的驚人成績──高達“60%”的購買品不在顧客原本想買的清單之內。(下圖為IKEA購物地圖)

  而對於C2C而言,大部分賣家都是小店鋪,將“計劃消費”儘快“變現”是最重要的任務。購買過程拖得越久,買家就會查看更多的店鋪,會有更多比較,交易的流失率就會越大。所以,在C2C中“立即購買”讓賣家儘早進入到訂單頁才是最關鍵的。但“加入購物車”的合并訂單功能又不可少,因此C2C會適合放兩個按鈕。

  另外,淘寶在早期沒有購物車功能的,後來是為了可以合并訂單、避免郵費疊加,再加上豐富的促銷活動,所以才添加了購物車功能。

  購物流程的差異

  商業模式的不同並不僅僅影響到使用者的購買行為,同樣也對整個後續流程有影響。

  C2C的物流體系由各個賣家自己定製,自己想用什麼物流就用什麼物流。換言之,發不發貨、什麼時候發貨是無法統一管理的。在這種模式下,淘寶和使用者都得關注產品什麼時候到貨,到貨後,使用者還需要線上上籤收、評價等。使用者必須把這些流程都走完才算購買結束,否則就會不停提示你。(下圖為淘寶的購買流程)

  而B2C則不同,它們有自己專屬的、統一的物流系統。從則上來說,網站可以保證每筆貨都準時送到,而且品質還沒問題。所以使用者的注意力只需關注到“提交訂單”為止,其他要做的完全線上下進行就可以,實際上線上上也沒有簽收的選項。(下圖為京東的購買流程)

  很明顯,B2C的買家關注的資訊少多了,購物過程也會輕鬆不少。個人中心結構的差異

  先看下淘寶網和京東商城的個人中心頁面:

  不難發現,淘寶有一套強大的個人中心體系,甚至左側導覽列不夠用,需要佔據橫向的導航標籤。而京東橫嚮導航欄展示的是其他模組標籤,跳轉到其他頁面時頭部的導航標籤都不會變化。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還是回到之前的論點,B2C期望的是使用者能盡量多買東西,個人中心也應該是可以很方便返回到購買商品頁面的。而C2C由於管理系統的龐大,是買家和賣家的共用平台,在這裡有許多專項的任務需要處理,所以它獨立出來了。

  寫在最後

  由於電商網站類型的不同,購買按鈕的設計就會不同。因而購物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還會影響到後續的購買流程、個人中心模組的結構。總之,不同商業模式的網站,為使用者創造的購物體驗也是不同的。

  以上是筆者基於日常使用對B2C和C2C兩類電商網站的一些細節進行的分析,由於沒有實際資料的支撐,也許分析得還不是很完善,希望能與有此設計經驗的同仁進行更多交流,以期完善此文。

  文章來源:騰訊CDC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