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曾經聽過某位成功人士讀書的方法,或者說對一本書是否有價值的認識——如果一本書有200頁,其中有10頁能讓你有所收穫,那麼就是有價值的。
還記得有個人對於培訓也有過類似的說法——如果聽一天的課,最後能夠記住三句話,那麼這一天就不是在浪費時間。
讀過《軟體人才管理的藝術》這本書之後,我覺得上面的觀點很正確,這本不算厚的書沒有講漫天的大道理,也沒有列舉太多的條條框框讓我們來遵守,而是用大量的文字來描述了作者實際工作中對管理軟體人才的一些心得,把體會其中內涵的工作完全留給了讀者。陸陸續續的幾天之後,讀完這本書,我記得比較清楚的只有兩個詞,或者說是軟體人才管理中的兩個要素——人和思考。
很多人都強調過,軟體項目中的管理要以人為本。書中也著重描述了這樣的觀點。在第十三章中描述的蘭茲層次體系中,第一重要的是構想,接下來的就是人,然後才是過程和產品。其實仔細考慮一下,這真的是很有道理,畢竟想要實現一個偉大的構想,僅僅有過程或者說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人來完成的。而且只有團隊中的人們都有足夠的凝聚力,有足夠的信心,有足夠的為達目的而付出的努力,構想才有可能最終成為產品。否則在一個一盤散沙式的團隊當中,或者說團隊中的人員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又怎麼可能成功呢?如果那樣的團隊也能夠產出產品的話,只能說使用那些產品的使用者的運氣不太好,每天只能祈禱那個產品不要出現太嚴重的問題吧。
思考這個要素其實對於每一種工作都非常重要,但在書中還是再次強調,並且提到了要在工作壓力不是太大,有閑暇時間的時候,靜下心來,才能夠進行真正的思考。而且思考的時候應該專註,書中把這種思考方式成為浸泡式思考。只有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一件事情上,調用大量的腦細胞工作,才能夠真正考慮到一件事的方方面面,才能夠想出真正比較適合的解決方案。
我從書中得到的最後一點收穫還是關於這兩個要素——思考如何來對待每個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這是必然的。如果是在完全機械性的工作中,可能這一點體現的不是特別明顯,因為每個人都不用思考太多問題,只要依照習慣完成任務就好。而在軟體開發的團隊中,由於每個人的頭腦無時無刻不在高速運轉,所以每個人都會有很多想法,表現出來,就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對於這樣的團隊,作為管理者,如果採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每一個人,那麼必定會有大多數人對於這種管理方式不夠滿意。應當採取的做法是,針對每一個成員的不同,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從而讓所有人都能夠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
總之,看過這本書,我得到的體會就是,軟體人才管理的藝術就在於兩點:以人為本,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