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SQL Server中索引的概念,原理
摘自:http://51even.iteye.com/blog/1490412
簡介
在SQL Server中,索引是一種增強式的存在,這意味著,即使沒有索引,SQL Server仍然可以實現應有的功能。但索引可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大提升查詢效能,在OLAP中尤其明顯.要完全理解索引的概念,需要瞭解大量原理性的知識,包括B樹,堆,資料庫頁,區,填滿因數,片段,檔案組等等一系列相關知識,這些知識寫一本小書也不為過。所以本文並不會深入討論這些主題。
索引是什麼
索引是對資料庫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進行排序的一種結構,使用索引可快速存取資料庫表中的特定資訊。
精簡來說,索引是一種結構.在SQL Server中,索引和表(這裡指的是加了叢集索引的表)的儲存結構是一樣的,都是B樹,B樹是一種用於尋找的平衡多叉樹.理解B樹的概念如:
理解為什麼使用B樹作為索引和表(有叢集索引)的結構,首先需要理解SQL Server儲存資料的原理.
在SQL SERVER中,儲存的單位最小是頁(PAGE),頁是不可再分的。就像細胞是生物學中不可再分的,或是原子是化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一樣.這意味著,SQL SERVER對於頁的讀取,要麼整個讀取,要麼完全不讀取,沒有折中.
在資料庫檢索來說,對於磁碟IO掃描是最消耗時間的.因為磁碟掃描涉及很多物理特性,這些是相當消耗時間的。所以B樹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減少對於磁碟的掃描次數。如果一個表或索引沒有使用B樹(對於沒有叢集索引的表是使用堆heap儲存),那麼尋找一個資料,需要在整個表自主資料庫頁中全盤掃描。這無疑會大大加重IO負擔.而在SQL SERVER中使用B樹進行儲存,則僅僅需要將B樹的根節點存入記憶體,經過幾次尋找後就可以找到存放所需資料的被葉子節點包含的頁!進而避免的全盤掃描從而提高了效能.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證明:
在SQL SERVER中,表上如果沒有建立叢集索引,則是按照堆(HEAP)存放的,假設我有這樣一張表:
現在這張表上沒有任何索引,也就是以堆存放,我通過在其上加上叢集索引(以B樹存放)來展現對IO的減少:
理解聚集和叢集索引
在SQL SERVER中,最主要的兩類索引是叢集索引和非叢集索引。可以看到,這兩個分類是圍繞聚集這個關鍵字進行的.那麼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聚集.
聚集在索引中的定義:
為了提高某個屬性(或屬性群組)的查詢速度,把這個或這些屬性(稱為聚集碼)上具有相同值的元組集中存放在連續的物理塊稱為聚集。
簡單來說,叢集索引就是:
在SQL SERVER中,聚集的作用就是將某一列(或是多列)的物理順序改變為和邏輯順序相一致,比如,我從adventureworks資料庫的employee中抽取5條資料:
當我在ContactID上建立叢集索引時,重新查詢:
在SQL SERVER中,叢集索引的儲存是以B樹儲存,B樹的葉子直接儲存叢集索引的資料:
因為叢集索引改變的是其所在表的實體儲存體順序,所以每個表只能有一個叢集索引.
非叢集索引
因為每個表只能有一個叢集索引,如果我們對一個表的查詢不僅僅限於在叢集索引上的欄位。我們又對叢集索引列之外還有索引的要求,那麼就需要非叢集索引了.
非叢集索引,本質上來說也是叢集索引的一種.非叢集索引並不改變其所在表的物理結構,而是額外產生一個叢集索引的B樹結構,但葉子節點是對於其所在表的引用,這個引用分為兩種,如果其所在表上沒有叢集索引,則引用行號。如果其所在表上已經有了叢集索引,則引用叢集索引的頁.
一個簡單的非叢集索引概念如下:
可以看到,非叢集索引需要額外的空間進行儲存,按照被索引列進行叢集索引,並在B樹的葉子節點包含指向非叢集索引所在表的指標.
MSDN中,對於非叢集索引描述圖是:
可以看到,非叢集索引也是一個B樹結構,與叢集索引不同的是,B樹的葉子節點存的是指向堆或叢集索引的指標.
通過非叢集索引的原理可以看出,如果其所在表的物理結構改變後,比如加上或是刪除叢集索引,那麼所有非叢集索引都需要被重建,這個對於效能的損耗是相當大的。所以最好要先建立叢集索引,再建立對應的非叢集索引.
叢集索引 VS 非叢集索引
前面通過對於叢集索引和非叢集索引的原理解釋.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叢集索引的速度比非叢集索引要略快一些.因為叢集索引的B樹葉子節點直接儲存資料,而非叢集索引還需要額外通過葉子節點的指標找到資料.
還有,對於大量連續資料尋找,非叢集索引十分乏力,因為非叢集索引需要在非叢集索引的B樹中找到每一行的指標,再去其所在表上找資料,效能因此會大打折扣.有時甚至不如不加非叢集索引.
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叢集索引都要快於非叢集索引。但叢集索引只能有一個,因此選對叢集索引所施加的列對於查詢效能提升至關緊要.
索引的使用
索引的使用並不需要顯式使用,建立索引後查詢分析器會自動找出最短路徑使用索引.
但是有這種情況.當隨著資料量的增長,產生了索引片段後,很多儲存的資料進行了不適當的跨頁,會造成片段(關於跨頁和片段以及填滿因數的介紹,我會在後續文章中說到)我們需要重建立立索引以加快效能:
比如前面的test_tb2上建立的一個叢集索引和非叢集索引,可以通過DMV語句查詢其索引的情況:
SELECT index_type_desc,alloc_unit_type_desc,avg_fragmentation_in_percent,fragment_count,avg_fragment_size_in_pages,page_count,record_count,avg_page_space_used_in_percentFROM sys.dm_db_index_physical_stats(DB_ID('AdventureWorks'),OBJECT_ID('test_tb2'),NULL,NULL,'Sampled')
我們可以通過重建索引來提高速度:
ALTER INDEX idx_text_tb2_EmployeeID ON test_tb2 REBUILD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隨著表資料量的增大,有時候需要更新表上的統計資訊,讓查詢分析器根據這些資訊選擇路徑,使用:
UPDATE STATISTICS 表名
那麼什麼時候知道需要更新這些統計資訊呢,就是當執行計畫中估計行數和實際表的行數有出入時:
使用索引的代價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everything has price”。我們通過索引獲得的任何效能提升並不是不需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來自幾方面.
1.通過叢集索引的原理我們知道,當表建立索引後,就以B樹來儲存資料.所以當對其進行更新插入刪除時,就需要頁在物理上的移動以調整B樹.因此當更新插入刪除資料時,會帶來效能的下降。而對於叢集索引,當更新表後,非叢集索引也需要進行更新,相當於多更新了N(N=非叢集索引數量)個表。因此也下降了效能.
2.通過上面對非叢集索引原理的介紹,可以看到,非叢集索引需要額外的磁碟空間。
3.前文提過,不恰當的非叢集索引反而會降低效能.
所以使用索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權衡.通常我都會將非叢集索引全部放到另外一個獨立硬碟上,這樣可以分散IO,從而使查詢並行.
摘自:http://51even.iteye.com/blog/1490412
簡介
在SQL Server中,索引是一種增強式的存在,這意味著,即使沒有索引,SQL Server仍然可以實現應有的功能。但索引可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大提升查詢效能,在OLAP中尤其明顯.要完全理解索引的概念,需要瞭解大量原理性的知識,包括B樹,堆,資料庫頁,區,填滿因數,片段,檔案組等等一系列相關知識,這些知識寫一本小書也不為過。所以本文並不會深入討論這些主題。
索引是什麼
索引是對資料庫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進行排序的一種結構,使用索引可快速存取資料庫表中的特定資訊。
精簡來說,索引是一種結構.在SQL Server中,索引和表(這裡指的是加了叢集索引的表)的儲存結構是一樣的,都是B樹,B樹是一種用於尋找的平衡多叉樹.理解B樹的概念如:
理解為什麼使用B樹作為索引和表(有叢集索引)的結構,首先需要理解SQL Server儲存資料的原理.
在SQL SERVER中,儲存的單位最小是頁(PAGE),頁是不可再分的。就像細胞是生物學中不可再分的,或是原子是化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一樣.這意味著,SQL SERVER對於頁的讀取,要麼整個讀取,要麼完全不讀取,沒有折中.
在資料庫檢索來說,對於磁碟IO掃描是最消耗時間的.因為磁碟掃描涉及很多物理特性,這些是相當消耗時間的。所以B樹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減少對於磁碟的掃描次數。如果一個表或索引沒有使用B樹(對於沒有叢集索引的表是使用堆heap儲存),那麼尋找一個資料,需要在整個表自主資料庫頁中全盤掃描。這無疑會大大加重IO負擔.而在SQL SERVER中使用B樹進行儲存,則僅僅需要將B樹的根節點存入記憶體,經過幾次尋找後就可以找到存放所需資料的被葉子節點包含的頁!進而避免的全盤掃描從而提高了效能.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證明:
在SQL SERVER中,表上如果沒有建立叢集索引,則是按照堆(HEAP)存放的,假設我有這樣一張表:
現在這張表上沒有任何索引,也就是以堆存放,我通過在其上加上叢集索引(以B樹存放)來展現對IO的減少:
理解聚集和叢集索引
在SQL SERVER中,最主要的兩類索引是叢集索引和非叢集索引。可以看到,這兩個分類是圍繞聚集這個關鍵字進行的.那麼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聚集.
聚集在索引中的定義:
為了提高某個屬性(或屬性群組)的查詢速度,把這個或這些屬性(稱為聚集碼)上具有相同值的元組集中存放在連續的物理塊稱為聚集。
簡單來說,叢集索引就是:
在SQL SERVER中,聚集的作用就是將某一列(或是多列)的物理順序改變為和邏輯順序相一致,比如,我從adventureworks資料庫的employee中抽取5條資料:
當我在ContactID上建立叢集索引時,重新查詢:
在SQL SERVER中,叢集索引的儲存是以B樹儲存,B樹的葉子直接儲存叢集索引的資料:
因為叢集索引改變的是其所在表的實體儲存體順序,所以每個表只能有一個叢集索引.
非叢集索引
因為每個表只能有一個叢集索引,如果我們對一個表的查詢不僅僅限於在叢集索引上的欄位。我們又對叢集索引列之外還有索引的要求,那麼就需要非叢集索引了.
非叢集索引,本質上來說也是叢集索引的一種.非叢集索引並不改變其所在表的物理結構,而是額外產生一個叢集索引的B樹結構,但葉子節點是對於其所在表的引用,這個引用分為兩種,如果其所在表上沒有叢集索引,則引用行號。如果其所在表上已經有了叢集索引,則引用叢集索引的頁.
一個簡單的非叢集索引概念如下:
可以看到,非叢集索引需要額外的空間進行儲存,按照被索引列進行叢集索引,並在B樹的葉子節點包含指向非叢集索引所在表的指標.
MSDN中,對於非叢集索引描述圖是:
可以看到,非叢集索引也是一個B樹結構,與叢集索引不同的是,B樹的葉子節點存的是指向堆或叢集索引的指標.
通過非叢集索引的原理可以看出,如果其所在表的物理結構改變後,比如加上或是刪除叢集索引,那麼所有非叢集索引都需要被重建,這個對於效能的損耗是相當大的。所以最好要先建立叢集索引,再建立對應的非叢集索引.
叢集索引 VS 非叢集索引
前面通過對於叢集索引和非叢集索引的原理解釋.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叢集索引的速度比非叢集索引要略快一些.因為叢集索引的B樹葉子節點直接儲存資料,而非叢集索引還需要額外通過葉子節點的指標找到資料.
還有,對於大量連續資料尋找,非叢集索引十分乏力,因為非叢集索引需要在非叢集索引的B樹中找到每一行的指標,再去其所在表上找資料,效能因此會大打折扣.有時甚至不如不加非叢集索引.
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叢集索引都要快於非叢集索引。但叢集索引只能有一個,因此選對叢集索引所施加的列對於查詢效能提升至關緊要.
索引的使用
索引的使用並不需要顯式使用,建立索引後查詢分析器會自動找出最短路徑使用索引.
但是有這種情況.當隨著資料量的增長,產生了索引片段後,很多儲存的資料進行了不適當的跨頁,會造成片段(關於跨頁和片段以及填滿因數的介紹,我會在後續文章中說到)我們需要重建立立索引以加快效能:
比如前面的test_tb2上建立的一個叢集索引和非叢集索引,可以通過DMV語句查詢其索引的情況:
SELECT index_type_desc,alloc_unit_type_desc,avg_fragmentation_in_percent,fragment_count,avg_fragment_size_in_pages,page_count,record_count,avg_page_space_used_in_percentFROM sys.dm_db_index_physical_stats(DB_ID('AdventureWorks'),OBJECT_ID('test_tb2'),NULL,NULL,'Sampled')
我們可以通過重建索引來提高速度:
ALTER INDEX idx_text_tb2_EmployeeID ON test_tb2 REBUILD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隨著表資料量的增大,有時候需要更新表上的統計資訊,讓查詢分析器根據這些資訊選擇路徑,使用:
UPDATE STATISTICS 表名
那麼什麼時候知道需要更新這些統計資訊呢,就是當執行計畫中估計行數和實際表的行數有出入時:
使用索引的代價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everything has price”。我們通過索引獲得的任何效能提升並不是不需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來自幾方面.
1.通過叢集索引的原理我們知道,當表建立索引後,就以B樹來儲存資料.所以當對其進行更新插入刪除時,就需要頁在物理上的移動以調整B樹.因此當更新插入刪除資料時,會帶來效能的下降。而對於叢集索引,當更新表後,非叢集索引也需要進行更新,相當於多更新了N(N=非叢集索引數量)個表。因此也下降了效能.
2.通過上面對非叢集索引原理的介紹,可以看到,非叢集索引需要額外的磁碟空間。
3.前文提過,不恰當的非叢集索引反而會降低效能.
所以使用索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權衡.通常我都會將非叢集索引全部放到另外一個獨立硬碟上,這樣可以分散IO,從而使查詢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