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四,根據條件有選擇的UPDATE。
例,有如下更新條件
- 工資5000以上的職員,工資減少10%
- 工資在2000到4600之間的職員,工資增加15%
很容易考慮的是選擇執行兩次UPDATE語句,如下所示
--條件1
UPDATE Personnel
SET salary = salary * 0.9
WHERE salary >= 5000;
--條件2
UPDATE Personnel
SET salary = salary * 1.15
WHERE salary >= 2000 AND salary < 4600;
但是事情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假設有個人工資5000塊。首先,按照條件1,工資減少10%,變成工資4500。接下來運行第二個SQL時候,因為這個人的工資是4500在2000到4600的範圍之內, 需增加15%,最後這個人的工資結果是5175,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如果要是反過來執行,那麼工資4600的人相反會變成減少工資。暫且不管這個規章是多麼荒誕,如果想要一個SQL 陳述式實現這個功能的話,我們需要用到Case函數。代碼如下:
UPDATE Personnel
SET salary = CASE WHEN salary >= 5000
THEN salary * 0.9
WHEN salary >= 2000 AND salary < 4600
THEN salary * 1.15
ELSE salary END;
這裡要注意一點,最後一行的ELSE salary是必需的,要是沒有這行,不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人的工資將會被寫成NUll,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在Case函數中Else部分的預設值是NULL,這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種方法還可以在很多地方使用,比如說變更主鍵這種累活。
一般情況下,要想把兩條資料的Primary key,a和b交換,需要經過臨時儲存,拷貝,讀回資料的三個過程,要是使用Case函數的話,一切都變得簡單多了。
p_key |
col_1 |
col_2 |
a |
1 |
張三 |
b |
2 |
李四 |
c |
3 |
王五 |
假設有如上資料,需要把主鍵a
和b
相互交換。用Case函數來實現的話,代碼如下
UPDATE SomeTable
SET p_key = CASE WHEN p_key = 'a'
THEN 'b'
WHEN p_key = 'b'
THEN 'a'
ELSE p_key END
WHERE p_key IN ('a', 'b');
同樣的也可以交換兩個Unique key。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需要交換主鍵的情況發生,多半是當初對這個表的設計進行得不夠到位,建議檢查表的設計是否妥當。
五,兩個表資料是否一致的檢查。
Case函數不同於DECODE函數。在Case函數中,可以使用BETWEEN,LIKE,IS NULL,IN,EXISTS等等。比如說使用IN,EXISTS,可以進行子查詢,從而 實現更多的功能。
下面具個例子來說明,有兩個表,tbl_A,tbl_B,兩個表中都有keyCol列。現在我們對兩個表進行比較,tbl_A中的keyCol列的資料如果在tbl_B的keyCol列的資料中可以找到, 返回結果'Matched',如果沒有找到,返回結果'Unmatched'。
要實現下面這個功能,可以使用下面兩條語句
--使用IN的時候
SELECT keyCol,
CASE WHEN keyCol IN ( SELECT keyCol FROM tbl_B )
THEN 'Matched'
ELSE 'Unmatched' END Label
FROM tbl_A;
--使用EXISTS的時候
SELECT keyCol,
CASE WHEN EXISTS ( SELECT * FROM tbl_B
WHERE tbl_A.keyCol = tbl_B.keyCol )
THEN 'Matched'
ELSE 'Unmatched' END Label
FROM tbl_A;
使用IN和EXISTS的結果是相同的。也可以使用NOT IN和NOT EXISTS,但是這個時候要注意NULL的情況。
六,在Case函數中使用合計函數
假設有下面一個表
學號(std_id) |
課程ID(class_id) |
課程名(class_name) |
主修flag(main_class_flg) |
100 |
1 |
經濟學 |
Y |
100 |
2 |
曆史學 |
N |
200 |
2 |
曆史學 |
N |
200 |
3 |
考古學 |
Y |
200 |
4 |
電腦 |
N |
300 |
4 |
電腦 |
N |
400 |
5 |
化學 |
N |
500 |
6 |
數學 |
N |
有的學生選擇了同時修幾門課程(100,200)也有的學生只選擇了一門課程(300,400,500)。選修多門課程的學生,要選擇一門課程作為主修,主修flag裡面寫入 Y。只選擇一門課程的學生,主修flag為N(實際上要是寫入Y的話,就沒有下面的麻煩事了,為了舉例子,還請多多包含)。
現在我們要按照下面兩個條件對這個表進行查詢
- 只選修一門課程的人,返回那門課程的ID
- 選修多門課程的人,返回所選的主課程ID
簡單的想法就是,執行兩條不同的SQL語句進行查詢。
條件1
--條件1:只選擇了一門課程的學生
SELECT std_id, MAX(class_id) AS main_class
FROM Studentclass
GROUP BY std_id
HAVING COUNT(*) = 1;
執行結果1
STD_ID MAIN_class
------ ----------
300 4
400 5
500 6
條件2
--條件2:選擇多門課程的學生
SELECT std_id, class_id AS main_class
FROM Studentclass
WHERE main_class_flg = 'Y' ;
執行結果2
STD_ID MAIN_class
------ ----------
100 1
200 3
如果使用Case函數,我們只要一條SQL語句就可以解決問題,具體如下所示
代碼SELECT std_id,
CASE WHEN COUNT(*) = 1 --只選擇一門課程的學生的情況
THEN MAX(class_id)
ELSE MAX(CASE WHEN main_class_flg = 'Y'
THEN class_id
ELSE NULL END
)
END AS main_class
FROM Studentclass
GROUP BY std_id;
運行結果
STD_ID MAIN_class
------ ----------
100 1
200 3
300 4
400 5
500 6
通過在Case函數中嵌套Case函數,在合計函數中使用Case函數等方法,我們可以輕鬆的解決這個問題。使用Case函數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自由度。
最後提醒一下使用Case函數的新手注意不要犯下面的錯誤
CASE col_1
WHEN 1 THEN 'Right'
WHEN NULL THEN 'Wrong'
END
在這個語句中When Null這一行總是返回unknown,所以永遠不會出現Wrong的情況。因為這句可以替換成WHEN col_1 = NULL,這是一個錯誤的用法,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選擇用WHEN col_1 IS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