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想做的事~去廣州參加比賽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前言
      每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大學四年,對於別人的經驗與經曆,請以參考的角度去讀,不必學習,更不要模仿。

優秀是一種習慣,牛B是一種心態。

      相信我,你眼中牛人(優秀的人)大多都是裝出來的。你與他在絕大多數事情上,譬如讀個大學,其實原本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之所以今天他成為你眼中的牛人,是因為他嘗試去裝優秀,裝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因為別人的讚許讓他嘗到了甜頭,也因為一言一行日積月累裝成了習慣,僅此而已。事實上我挺反感別人給我介紹那種頭懸樑,錐刺骨,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如何如何的例子,這樣把門檻使勁抬高,把人使勁神化論點其實對別人行動上的打擊遠大於激勵。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不妨嘗試以下兩個事情:
      1.入學的時候裝一下優秀,現在沒人認識你,搞不好裝三個月你就真的成為優秀那個一個了
      2.如果入學的時候你沒裝,現在也不妨裝一下,搞不好裝三個月你就能體會為什麼別人能成為優秀那一個了。
      至於如何裝牛……窮人充大頭鬼很尷尬,但是如果真的想充牛其實也就和吹牛差不多簡單。你只要自己真的相信自己是優秀的並能將這種想法持續一段時間發展成習慣,自然就會以適合自身情況的方法規限自己和引導自己。人性的兩大弱點是恐懼和懶惰——絕大多數的失敗都源於此,恐懼是因為沒有自信,懶惰是因為沒有好的習慣。

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這個標題有點嘩眾取寵的嫌疑,不過什麼課都不逃,實在跟什麼課都逃掉沒什麼兩樣。何況讀了四年大學年連課都沒逃過這跟你活到40歲還是處男有什麼分別?
      讀大學,關鍵是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獲得自我進步的能力。逃課沒有錯,但是一不要逃錯課,二不要為錯誤的目的逃課。事實上,本人逃課的程度能跟看這篇文章的任何一個人相比較——我逃了九成的課程但是我比九成九的同學更合理根據自己的情況利用著時間:大學裡每年一項以上獎學金;五次代表學校參加ACM省賽和亞洲賽;加入礪劍、金山、遠光等公司/實驗室實習;參與多個不同項目的實現甚至擔任主實現者;每年接近五位元收入的外單;發布若干共用軟體;各一次師大 War3個人聯賽冠軍和亞軍;維護先後兩個校內最大的論壇;管理第一屆計院學生會資訊部還有無數無法列出的收穫……以上除了獎學金外,沒有一個是能上課上出來的東西。北師大說要培養應用型,實用型人才;我說在中國,至少在中國IT界,實用型人才不是被培養出來的,是自己鍛鍊出來的。沒有經過自己走的路,無論如何都談不上實用。我不是在否定大學課程的作用,只不過我認為如果節節課都上了,什麼事情都指望能在能學到上課學到,本身就是一種懶惰。
      另外一個我想表達的觀點就是大學裡面要做的遠不僅僅是讀書,除了收穫知識外,還要擷取獨立的思想、興趣愛好、處事待人接物、建立人際關係網路、培養實踐能力和經驗、友情愛情……這些最終都直接形成你日後競爭的資本和思想情感的支柱。大學那張與高中相比含有大量空隙的課程表曾經迷惑了太多人的眼睛,令他們誤以為時間還多,甚至最終養成了混日子的習慣。只要你為自己規劃一下,就會發現相對於要做的事情,四年時間太少了!

第一份工作

      這段開始寫就業了,之前一些朋友同學甚至校報的記者都問過我獲得第一份工作的經曆,但一直都不知道該怎麼說。11月中進入遠光公司實習,大約10天之後碰巧珠江晚報的全版篇幅發表了關於我競賽和電腦生涯的採訪文章,然後碰巧被公司總裁看到了,第二日兩個副總輪流面試,第三日從客戶服務部調到ERP研發部,第四日實習、三方、試用協議淅瀝嘩啦地簽完,沒了。整個過程按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純粹運氣。如果說除了運氣之外,要找一點對師弟師妹們有啟發的東西,我想那就是“培養自己的特點,儘力積累出一點別人沒有的東西”。你至少要給HR一個選擇你的理由。試想一下當你跟另外99個人去競爭一個職位,你是HR會憑什麼從100份簡曆中注意到你?如果100個不行,那50個競爭者呢?20個呢?除非你很有關係背景,否則基本上你的選擇範圍就取決於你所積累的資本,一開始久積累盡量多的資本,盡量多的理由要說服HR要你,否則所謂的雙向選擇你將失去選擇的權利,只能等待企業來挑選。請學會積累自己的資本。

平和的心態

      現在越來越多人說我們浮躁,誰有興趣的話去google一下“大學生 浮躁 ”隨便點幾篇文章看一看。說白了,浮躁體現在低的活不願幹,高的活幹不來,低的薪水不想要,高的薪水又找不到。說實話,在大四的時候聽到的最多的其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我現在實習的地方如何如何爛,我不想簽”。可見現在社會並不是不需要那麼多大學生,而是部分大學生不顧招聘會上看到的那種隨手扔塊磚頭都能砸死一片的應屆求職者,眼光仍然停留在八十年代象牙塔天之驕子的時代,這種心態直接導致社會上評價我們“浮躁、眼高手低,好逸惡勞……”等等的報道或是評論比比皆是。再說白一點就是大學裡面逍遙久了,以為全世界都一樣逍遙,還沒有做好吃苦的準備。
      另外,用人單位之所以叫做用人單位,就是來用你的,而不是來培養你的,所以類似“某某職位只要給我一個機會/一段時間/讓個人帶一下我,我就能勝任的,讓我做這些雜活公司根本沒給我機會 ”的說法,在培訓機構可以成立,在企業是扯談。雖然在學校和在企業你都是被人約束,但是實質上在學校你是給老師發工資的人,而在企業是老闆給你發工資的人,本質的地位完全相反。在企業裡你擷取的肯定會比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少,不然企業就不叫企業,叫慈善機構。因此當你希望擷取更多薪水/福利/培訓/機會等的時候,先審視一下自己所創造的價值。
      企業挑選人才是雙向選擇,為自己挑選公司、挑選一份相對輕鬆享受的工作本沒有錯,錯的是看不清楚自己手上的資本,這種挑選超過了一個度,也就成能別人口中評價的“浮躁”。請正確審視自己的資本。

“你操心,你勝出,OK?”

      你我從小學開始做了無數的作業,老爸老媽檢查的時候總是問“做完作業了沒?”;從小到大,老師交給你的工作,結束的時候問的都是“任務完成了嗎?”。與這些情況對應的:如果你是老闆,僱員們為你工作時,你覺得會不會問自己“我錢賺夠了嗎?”,很傻是吧。其實大家一直都或多或少受到“完成了就好”的心理暗示,但是人長大了就應該給自己轉變觀念:“領導交代的任務,你完成了是分內的事情,如果你希望有所表現,就必須比‘完成任務’這個目標操更多的心。”,這裡的操心包括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承擔問題、比領導想象中更好的解決問題等……因此,每個任務也就是你表現自己的機會,就像以前中學時我老師跟我說,每次考試都是你炫耀自己的機會一樣的道理,把任務看作工作就是在工作,把任務看作機會就是在進步。
      拿自己做例子,剛剛進入研發部的時候部門老大讓我做平台控制項的協助和例子,他要文字描述和程式,我給他的是附帶了整個操作Flash錄影、文字說明和程式下載並且以一個網站組織好,具有分內、查詢、更新功能的平台支援網站。後來因為研發部和設計部進度有點不合,老大卻急著要新版的UI方案,我做為開發人員卻主動承擔新版平台的UI設計,並且最終獲設計部老大拍板放棄設計部幾個美工的UI方案改用我的,再後來在研發部Delphi程式員不足,老大打算外調人手的時候,我作為Java程式員卻主動承擔平台資料匯流排設計器的開發……因為這些努力,令我在幾個月時間裡面,慢慢從一個新人逐漸進入一個幾百人軟體企業核心部門中較為重要的工作,也獲的了部門老大較好的評價,證明了自己。
      最後,人的精力始終是有限的,該操心的操心,該放心的放心。當機會符合自己的發展目標時候,不要吝嗇,請努力展現自己的資本

 

確切的說,我不敢肯定這篇東西的作者是誰,但牛人來自下面這三位

 

這是從百度找來的圖,最左邊的就是尚鵬同學,他曾經在我大二的時候來過我們學校,為我們學校的ACM隊傳授經驗,不過我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他在我們學校時的照片了。但至今仍能記得他上課的內容,當時感受到的,就是差距所帶來的震撼。隨後的校內賽,也是由他出題,並且和小浩師兄調試好PC^2,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他的無私協助,我們不可能舉辦起那屆校內賽。

————————————————————————————————————

元旦我和朋友在廣州的廣場一起倒數,一起聊了很多很多,現在戴哥哥是ACM的隊長,從開學開始他跑導員辦公室,跑教務處,跑新生自習室,常常為了備課顧不上吃飯,啃著麵包和我在路上相遇。

一年的時間,ACM再度一個輪迴,請認識的朋友見證,我不會再找借口放棄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