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_id star .so put element pen 設定 模式 net
如何使用
Zookeeper 作為一個分布式的服務架構,主要用來解決分布式叢集中應用系統的一致性問題,它能提供基於類似於檔案系統的目錄節點樹方式的資料存放區,但是 Zookeeper 並不是用來專門儲存資料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來維護和監控你儲存的資料的狀態變化。通過監控這些資料狀態的變化,從而可以達到基於資料的叢集管理,後面將會詳細介紹 Zookeeper 能夠解決的一些典型問題,這裡先介紹一下,Zookeeper 的操作介面和簡單使用樣本。
常用介面列表
用戶端要串連 Zookeeper 伺服器可以通過建立 org.apache.zookeeper. ZooKeeper 的一個執行個體對象,然後調用這個類提供的介面來和伺服器互動。
前面說了 ZooKeeper 主要是用來維護和監控一個目錄節點樹中儲存的資料的狀態,所有我們能夠操作 ZooKeeper 的也和操作目錄節點樹大體一樣,如建立一個目錄節點,給某個目錄節點設定資料,擷取某個目錄節點的所有子目錄節點,給某個目錄節點設定許可權和監控這個目錄節點的狀態變化。
這些介面如下表所示:
表 1 org.apache.zookeeper. ZooKeeper 方法列表
方法名方法功能描述
String create(String path, byte[] data, List<ACL> acl,CreateMode createMode) |
建立一個給定的目錄節點 path, 並給它設定資料,CreateMode 標識有四種形式的目錄節點,分別是 PERSISTENT:持久化目錄節點,這個目錄節點儲存的資料不會丟失;PERSISTENT_SEQUENTIAL:順序自動編號的目錄節點,這種目錄節點會根據當前已近存在的節點數自動加 1,然後返回給用戶端已經成功建立的目錄節點名;EPHEMERAL:臨時目錄節點,一旦建立這個節點的用戶端與伺服器連接埠也就是 session 逾時,這種節點會被自動刪除;EPHEMERAL_SEQUENTIAL:臨時自動編號節點 |
Stat exists(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
判斷某個 path 是否存在,並設定是否監控這個目錄節點,這裡的 watcher 是在建立 ZooKeeper 執行個體時指定的 watcher,exists方法還有一個重載方法,可以指定特定的watcher |
Stat exists(String path,Watcher watcher) |
重載方法,這裡給某個目錄節點設定特定的 watcher,Watcher 在 ZooKeeper 是一個核心功能,Watcher 可以監控目錄節點的資料變化以及子目錄的變化,一旦這些狀態發生變化,伺服器就會通知所有設定在這個目錄節點上的 Watcher,從而每個用戶端都很快知道它所關注的目錄節點的狀態發生變化,而做出相應的反應 |
void delete(String path, int version) |
刪除 path 對應的目錄節點,version 為 -1 可以匹配任何版本,也就刪除了這個目錄節點所有資料 |
List<String>getChildren(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
擷取指定 path 下的所有子目錄節點,同樣 getChildren方法也有一個重載方法可以設定特定的 watcher 監控子節點的狀態 |
Stat setData(String path, byte[] data, int version) |
給 path 設定資料,可以指定這個資料的版本號碼,如果 version 為 -1 怎可以匹配任何版本 |
byte[] getData(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Stat stat) |
擷取這個 path 對應的目錄節點儲存的資料,資料的版本等資訊可以通過 stat 來指定,同時還可以設定是否監控這個目錄節點資料的狀態 |
voidaddAuthInfo(String scheme, byte[] auth) |
用戶端將自己的授權資訊提交給伺服器,伺服器將根據這個授權資訊驗證用戶端的存取權限。 |
Stat setACL(String path,List<ACL> acl, int version) |
給某個目錄節點重新設定存取權限,需要注意的是 Zookeeper 中的目錄節點許可權不具有傳遞性,父目錄節點的許可權不能傳遞給子目錄節點。目錄節點 ACL 由兩部分組成:perms 和 id。 Perms 有 ALL、READ、WRITE、CREATE、DELETE、ADMIN 幾種 而 id 標識了訪問目錄節點的身份列表,預設情況下有以下兩種: ANYONE_ID_UNSAFE = new Id("world", "anyone") 和 AUTH_IDS = new Id("auth", "") 分別表示任何人都可以訪問和建立者擁有存取權限。 |
List<ACL>getACL(String path,Stat stat) |
擷取某個目錄節點的存取權限列表 |
除了以上這些上表中列出的方法之外還有一些重載方法,如都提供了一個回調類的重載方法以及可以設定特定 Watcher 的重載方法,具體的方法可以參考 org.apache.zookeeper. ZooKeeper 類的 API 說明。
基本操作
下面給出基本的操作 ZooKeeper 的範例程式碼,這樣你就能對 ZooKeeper 有直觀的認識了。下面的清單包括了建立與 ZooKeeper 伺服器的串連以及最基本的資料操作:
ZooKeeper 基本的操作樣本
// 建立一個與伺服器的串連 ZooKeeper zk = new ZooKeeper("localhost:" + CLIENT_PORT, ClientBase.CONNECTION_TIMEOUT, new Watcher() { // 監控所有被觸發的事件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System.out.println("已經觸發了" + event.getType() + "事件!"); } }); // 建立一個目錄節點 zk.create("/testRootPath", "testRootData".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 建立一個子目錄節點 zk.create("/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 "testChildDataOne".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CreateMode.PERSISTENT);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zk.getData("/testRootPath",false,null))); // 取出子目錄節點列表 System.out.println(zk.getChildren("/testRootPath",true)); // 修改子目錄節點資料 zk.setData("/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modifyChildDataOne".getBytes(),-1); System.out.println("目錄節點狀態:["+zk.exists("/testRootPath",true)+"]"); // 建立另外一個子目錄節點 zk.create("/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Two", "testChildDataTwo".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CreateMode.PERSISTENT);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zk.getData("/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Two",true,null))); // 刪除子目錄節點 zk.delete("/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Two",-1); zk.delete("/testRootPath/testChildPathOne",-1); // 刪除父目錄節點 zk.delete("/testRootPath",-1); // 關閉串連 zk.close();
輸出的結果如下:
已經觸發了 None 事件! testRootData [testChildPathOne] 目錄節點狀態:[5,5,1281804532336,1281804532336,0,1,0,0,12,1,6] 已經觸發了 NodeChildrenChanged 事件! testChildDataTwo 已經觸發了 NodeDeleted 事件!已經觸發了 NodeDeleted 事件!
當對目錄節點監控狀態開啟時,一旦目錄節點的狀態發生變化,Watcher 對象的 process 方法就會被調用。
ZooKeeper 典型的應用情境
Zookeeper 從設計模式角度來看,是一個基於觀察者模式設計的分布式服務管理架構,它負責儲存和管理大家都關心的資料,然後接受觀察者的註冊,一旦這些資料的狀態發生變化,Zookeeper 就將負責通知已經在 Zookeeper 上註冊的那些觀察者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實現叢集中類似 Master/Slave 管理員模式,關於 Zookeeper 的詳細架構等內部細節可以閱讀 Zookeeper 的源碼
下面詳細介紹這些典型的應用情境,也就是 Zookeeper 到底能幫我們解決那些問題?下面將給出答案。
統一命名服務(Name Service)
分布式應用中,通常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命名規則,既能夠產生唯一的名稱又便於人識別和記住,通常情況下用樹形的名稱結構是一個理想的選擇,樹形的名稱結構是一個有層次的目錄結構,既對人友好又不會重複。說到這裡你可能想到了 JNDI,沒錯 Zookeeper 的 Name Service 與 JNDI 能夠完成的功能是差不多的,它們都是將有層次的目錄結構關聯到一定資源上,但是 Zookeeper 的 Name Service 更加是廣泛意義上的關聯,也許你並不需要將名稱關聯到特定資源上,你可能只需要一個不會重複名稱,就像資料庫中產生一個唯一的數字主鍵一樣。
Name Service 已經是 Zookeeper 內建的功能,你只要調用 Zookeeper 的 API 就能實現。如調用 create 介面就可以很容易建立一個目錄節點。
組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的管理在分布式應用環境中很常見,例如同一個應用系統需要多台 PC Server 運行,但是它們啟動並執行應用系統的某些配置項是相同的,如果要修改這些相同的配置項,那麼就必須同時修改每台運行這個應用系統的 PC Server,這樣非常麻煩而且容易出錯。
像這樣的配置資訊完全可以交給 Zookeeper 來管理,將配置資訊儲存在 Zookeeper 的某個目錄節點中,然後將所有需要修改的應用機器監控配置資訊的狀態,一旦配置資訊發生變化,每台應用機器就會收到 Zookeeper 的通知,然後從 Zookeeper 擷取新的配置資訊應用到系統中。
圖 2. 組態管理結構圖
叢集管理(Group Membership)
Zookeeper 能夠很容易的實現叢集管理的功能,如有多台 Server 組成一個服務叢集,那麼必須要一個“總管”知道當前叢集中每台機器的服務狀態,一旦有機器不能提供服務,叢集中其它叢集必須知道,從而做出調整重新分配服務策略。同樣當增加叢集的服務能力時,就會增加一台或多台 Server,同樣也必須讓“總管”知道。
Zookeeper 不僅能夠幫你維護當前的叢集中機器的服務狀態,而且能夠幫你選出一個“總管”,讓這個總管來管理叢集,這就是 Zookeeper 的另一個功能 Leader Election。
它們的實現方式都是在 Zookeeper 上建立一個 EPHEMERAL 類型的目錄節點,然後每個 Server 在它們建立目錄節點的父目錄節點上調用 getChildren(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方法並設定 watch 為 true,由於是 EPHEMERAL 目錄節點,當建立它的 Server 死去,這個目錄節點也隨之被刪除,所以 Children 將會變化,這時 getChildren上的 Watch 將會被調用,所以其它 Server 就知道已經有某台 Server 死去了。新增 Server 也是同樣的原理。
Zookeeper 如何? Leader Election,也就是選出一個 Master Server。和前面的一樣每台 Server 建立一個 EPHEMERAL 目錄節點,不同的是它還是一個 SEQUENTIAL 目錄節點,所以它是個 EPHEMERAL_SEQUENTIAL 目錄節點。之所以它是 EPHEMERAL_SEQUENTIAL 目錄節點,是因為我們可以給每台 Server 編號,我們可以選擇當前是最小編號的 Server 為 Master,假如這個最小編號的 Server 死去,由於是 EPHEMERAL 節點,死去的 Server 對應的節點也被刪除,所以當前的節點列表中又出現一個最小編號的節點,我們就選擇這個節點為當前 Master。這樣就實現了動態選擇 Master,避免了傳統意義上單 Master 容易出現單點故障的問題。
圖 3. 叢集管理結構圖
這部分的範例程式碼如下,完整的代碼請看附件:
Leader Election 關鍵代碼
void findLead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byte[] leader = null; try { leader = zk.getData(root + "/leader", true, null);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error(e); } if (leader != null) { following(); } else { String newLeader = null; try { byte[] localhost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getAddress(); newLeader = zk.create(root + "/leader", localhost,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EPHEMERAL);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error(e); } if (newLeader != null) { leading(); } else { mutex.wait(); } } }
共用鎖定(Locks)
共用鎖定在同一個進程中很容易實現,但是在跨進程或者在不同 Server 之間就不好實現了。Zookeeper 卻很容易實現這個功能,實現方式也是需要獲得鎖的 Server 建立一個 EPHEMERAL_SEQUENTIAL 目錄節點,然後調用 getChildren方法擷取當前的目錄節點列表中最小的目錄節點是不是就是自己建立的目錄節點,如果正是自己建立的,那麼它就獲得了這個鎖,如果不是那麼它就調用exists(String path, boolean watch) 方法並監控 Zookeeper 上目錄節點列表的變化,一直到自己建立的節點是列表中最小編號的目錄節點,從而獲得鎖,釋放鎖很簡單,只要刪除前面它自己所建立的目錄節點就行了。
圖 4. Zookeeper 實現 Locks 的流程圖
同步鎖的實現代碼如下,完整的代碼請看附件:
同步鎖的關鍵思路
加鎖:ZooKeeper 將按照如下方式實現加鎖的操作:1 ) ZooKeeper 調用 create ()方法來建立一個路徑格式為“ _locknode_/lock- ”的節點,此節點類型為sequence (連續)和 ephemeral (臨時)。也就是說,建立的節點為臨時節點,並且所有的節點連續編號,即“ lock-i ”的格式。2 )在建立的鎖節點上調用 getChildren ()方法,來擷取鎖目錄下的最小編號節點,並且不設定 watch 。3 )步驟 2 中擷取的節點恰好是步驟 1 中用戶端建立的節點,那麼此用戶端獲得此種類型的鎖,然後退出操作。4 )用戶端在鎖目錄上調用 exists ()方法,並且設定 watch 來監視鎖目錄下比自己小一個的連續臨時節點的狀態。5 )如果監視節點狀態發生變化,則跳轉到第 2 步,繼續進行後續的操作,直到退出鎖競爭。 解鎖: ZooKeeper 解鎖操作非常簡單,用戶端只需要將加鎖操作步驟 1 中建立的臨時節點刪除即可。
同步鎖的關鍵代碼
void getLock()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List<String> list = zk.getChildren(root, false); String[] nodes = list.toArray(new String[list.size()]); Arrays.sort(nodes); if(myZnode.equals(root+"/"+nodes[0])){ doAction(); } else{ waitForLock(nodes[0]); } } void waitForLock(String low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KeeperException { Stat stat = zk.exists(root + "/" + lower,true); if(stat != null){ mutex.wait(); } else{ getLock(); } }
隊列管理
Zookeeper 可以處理兩種類型的隊列:
- 當一個隊列的成員都聚齊時,這個隊列才可用,否則一直等待所有成員到達,這種是同步隊列。
- 隊列按照 FIFO 方式進行入隊和出隊操作,例如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型。
同步隊列用 Zookeeper 實現的實現思路如下:
建立一個父目錄 /synchronizing,每個成員都監控標誌(Set Watch)位目錄 /synchronizing/start 是否存在,然後每個成員都加入這個隊列,排入佇列的方式就是建立 /synchronizing/member_i 的臨時目錄節點,然後每個成員擷取 / synchronizing 目錄的所有目錄節點,也就是 member_i。判斷 i 的值是否已經是成員的個數,如果小於成員個數等待 /synchronizing/start 的出現,如果已經相等就建立 /synchronizing/start。
用下面的流程圖更容易理解:
圖 5. 同步隊列流程圖
同步隊列的關鍵代碼如下,完整的代碼請看附件:
同步隊列
void addQueue()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zk.exists(root + "/start",true); zk.create(root + "/" + name, new byte[0],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 synchronized (mutex) { List<String> list = zk.getChildren(root, false); if (list.size() < size) { mutex.wait(); } else { zk.create(root + "/start", new byte[0],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 } }
當隊列沒滿是進入 wait(),然後會一直等待 Watch 的通知,Watch 的代碼如下: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if(event.getPath().equals(root + "/start") && event.getType() == Event.EventType.NodeCreated){ System.out.println("得到通知"); super.process(event); doAction(); } }
FIFO 隊列用 Zookeeper 實現思路如下:
實現的思路也非常簡單,就是在特定的目錄下建立 SEQUENTIAL 類型的子目錄 /queue_i,這樣就能保證所有成員排入佇列時都是有編號的,出隊列時通過 getChildren( ) 方法可以返回當前所有的隊列中的元素,然後消費其中最小的一個,這樣就能保證 FIFO。
下面是生產者和消費者這種隊列形式的範例程式碼,完整的代碼請看附件:
生產者代碼
boolean produce(int i)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ByteBuffer b = ByteBuffer.allocate(4); byte[] value; b.putInt(i); value = b.array(); zk.create(root + "/element", value,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_SEQUENTIAL); return true; }
消費者代碼
int consume()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int retvalue = -1; Stat stat = null; while (true) { synchronized (mutex) { List<String> list = zk.getChildren(root, true); if (list.size() == 0) { mutex.wait(); } else { Integer min = new Integer(list.get(0).substring(7)); for(String s : list){ Integer tempValue = new Integer(s.substring(7)); if(tempValue < min) min = tempValue; } byte[] b = zk.getData(root + "/element" + min,false, stat); zk.delete(root + "/element" + min, 0);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wrap(b); retvalue = buffer.getInt(); return retvalue; } } } }
總結
Zookeeper 作為 Hadoop 項目中的一個子項目,是 Hadoop 叢集管理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模組,它主要用來控制叢集中的資料,如它管理 Hadoop 叢集中的 NameNode,還有 Hbase 中 Master Election、Server 之間狀態同步等。
本文介紹的 Zookeeper 的基本知識,以及介紹了幾個典型的應用情境。這些都是 Zookeeper 的準系統,最重要的是 Zoopkeeper 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分布式叢集管理的機制,就是它這種基於層次型的分類樹的資料結構,並對樹中的節點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可以設計出多種多樣的分布式的資料管理模型,而不僅僅局限於上面提到的幾個常用應用情境。
轉自 http://netcome.iteye.com/blog/1474255
分類: hadoop
Zookeeper Api(java)入門與應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