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計算概念誕生的那一刻,到如今雲計算號稱已經在全球各地安然落地。 業內始終對於雲計算有各種各樣的誤解。 那麼,在3.15消費者維權日,這麼個特殊的日子裡,編者決定從幾個層面對雲計算進行,指出企業在認知雲計算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誤差,以説明企業CIO更好的選擇和應用雲計算。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何謂雲計算,雲計算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維琪百科中這樣表述雲計算,一種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用的軟硬體資源和資訊可以按需提供給電腦和其他設備。 整個運行方式很像電網。
雲計算是繼1980年代大型電腦到用戶端-伺服器的大轉變之後的又一種巨變。 使用者不再需要瞭解「雲」中基礎設施的細節,不必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也無需直接進行控制。 雲計算描述了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新的IT服務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而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雲計算組成結構
雲其實是網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 因為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 典型的雲計算供應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網路業務應用,可以通過瀏覽器等軟體或者其他Web服務來訪問,而軟體和資料都存儲在伺服器上。 雲計算關鍵的要素,還包括個人化的使用者體驗。
當前,普遍認為雲計算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 雲計算服務通常提供通用的通過瀏覽器訪問的線上商業應用,軟體和資料可存儲在資料中心。
百度知道則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闡述雲計算的定義。 狹義雲計算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廣義雲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 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 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也有業界專家綜合起來,認為雲計算的四個特徵:
(1)虛擬化技術:利用軟體來實現硬體資源的虛擬化管理、調度及應用。
(2)定制靈活:雲計算時代使用者可以根據喜好制定服務、應用等。
(3)擴充性強:在雲計算中體系中,可以將伺服器即時加入到現有伺服器群中,提高「雲」處理能力。
(4)高性價比:雲計算對使用者硬體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方便,軟體不用購買和升級只需定制就可以了,伺服器端也可用廉價PC組成雲,從而減少使用者硬體上的投入。
用這四個特徵來考核任何一朵雲,就可以鑒別真偽。
(責任編輯:杜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