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今天,如果在一台能夠上網的電腦上,沒有安裝Microsoft Word等文檔處理軟體,怎樣寫文章呢?
不必發愁。 打開網頁瀏覽器、進入谷歌網站的線上文書處理軟體Google Docs 頁面,新建文檔、編輯內容;將文檔保存在谷歌伺服器上,而不是你的電腦硬碟裡,你就可以在任何一台能夠上網的電腦上隨時取用。
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複在《雲中漫步》中說,如果你喜歡上了這種線上文字處理的新穎編輯體驗,那麼你正在擁抱一個美麗的網路應用模式——雲計算(Cloud Computing)。
最新的動向是,Google將于2009年內推出GDrive服務,使用者通過該服務可以將自己幾乎所有的資料(郵件、圖片、音樂和文檔等)都存在網上,並可以隨時接入那些資料,「GDrive的推出將使傳統PC變得多餘」。
當前的金融海嘯迅速擴大了雲計算的應用趨勢。 對於需要節約基礎投資的中小企業來說,允許大量網路系統共用IT基礎平臺的雲計算服務,可以説明他們只需通過使用量來交費,而無需像現在這樣,自行購買伺服器和由專人維護,從而以最小成本和最便捷方法使公司達到企業級技術水準。
相比于國際IT巨頭早早投入鉅資爭奪雲計算制高點,中國IT企業應對雲計算有些落伍。 迄今為止,只有兩家IT產業企業明確宣佈了自己的雲計畫——一家是網路安全公司瑞星,另一家是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
而且,所有關于中國互聯網企業加入「雲」競賽的初期跡象,是直到去年7月以後的這半年裡才開始零星出現的。
「雲安全」炒作?
在雲計算的理想狀態中,使用者將不用擔心破壞入侵。 網路安全公司瑞星是國內最早高調宣佈「雲規劃」的公司,它在去年7月提出了基於雲計算概念的「雲安全」計畫。
這個計畫打算將使用者和瑞星技術平臺通過互聯網緊密相連,組成一個龐大的木馬、惡意軟體的監測和查殺網路,每個「瑞星卡卡6.0」使用者都成為「雲安全」參與者。
通過這些雲安全用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網上木馬、惡意程式的最新資訊,送到伺服器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用戶端。
「正式運行半年來,這個‘雲安全’系統已經覆蓋了超過上億國內線民。 」瑞星軟體公司市場總監馬剛對本報記者說,此前,面對呈幾何級數爆炸增長的新木馬病毒,瑞星每天都能截獲8-10萬個。 如果交由普通的病毒分析工程師分析,每天最多隻能分析20個左右新病毒。 實施雲安全後,瑞星每天處理新病毒已穩定在12萬個左右。
馬剛說,目前瑞星「雲安全」系統在伺服器、頻寬等硬體上的投入超過數千萬元,未來數年的硬體投資不會低於現有水準,而相應技術團隊和未來研究花費也將數倍于硬體投資。
在瑞星宣佈「雲安全」計畫兩個月後,國內另一安全廠商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在公開場合說,國內沒有真正的雲安全,「只有那些擁有大規模搜索技術、郵箱技術、存儲技術等海量資料處理能力的公司,才能真正實現‘雲安全’」。
「一個企業沒有1000台以上的伺服器,就不要妄談‘雲安全’。 」周沒有透露奇虎擁有多少台伺服器,只是聲稱奇虎已經初步建成中國最大的「雲安全」計算中心。
不過,在三星經濟研究院(中國)技術產業組研究員許李彥眼裡,這幾家國內殺毒軟體廠商的「雲安全」之爭,更多的只是概念炒作。 「當國外安全廠商早已紛紛提出雲計算業務時,國內這些殺毒軟體廠商都不可能說我沒有,哪怕只是用這個概念它也要說出來。 」她評價說。
許李彥認為,真正的雲安全服務,除了面向個人的安全產品外,還有更多面向企業安全的產品。 「真正的雲安全要求服務能覆蓋企業安全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殺病毒,比如賽門鐵克提供的針對中小型企業的安全解決方案,包括端點安全、資料備份和存儲等,並且在服務的主動性上做得更深入。 」
所謂主動性,即不同于過去發現問題然後被動解決,而是其提供的雲服務能主動地管理企業的安全體系,例如在威脅發生前進行資料備份等。 「因此,真正的雲安全要求有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繼而要求硬體的支援和平臺的搭建。 」許李彥說,國內的安全廠商還極少有能做到這些的。
950億美元的市場容量
阿裡巴巴是國內第二家高調宣佈進軍雲計算的,時間是去年12月底,恰值國際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雲計算戰略師Jeff Barr來華探索其雲業務進入中國的可能之後。
阿裡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阿裡軟體稱,阿裡建設的首個電子商務雲計算中心將在2009年初落戶南京,建成後將與杭州總部的資料中心一起協同工作。
「南京電子商務雲計算中心的前期投資超過億元。 」阿裡軟體總經理王濤日前對本報記者說,南京雲計算中心建成後不僅能夠滿足南京周邊數十個城市、近百萬中小企業的IT計算需求,也能供長三角地區多個軟體園區的ISV軟體公司開發API介面,調用各種計算、存儲、頻寬等IT資源。
「我們目前在電子商務雲計算市場沒有競爭對手。 」王濤沒有透露阿裡實現雲計算的具體途徑,只稱在適當的時機會對外披露技術細節。
然而就在距離南京僅兩小時車程的無錫,IBM建立的世界首個商用雲計算中心已經實現商業化,打的同樣是中小企業牌。 IBM稱,通過網路提供服務和軟體,雲計算可以説明客戶節省多達80%的機房面積和60%的能源和冷卻費用,同時將資產利用率提升至原有水準的三倍。
目前,IBM在雲計算業務上投入的收購、研發和整合成本已超過20億美元,建設其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公司歷史上最複雜」的雲計算中心就將耗資3.6億美元。
資訊技術諮詢公司IDC預計,到2013年雲計算服務開支將占整個IT開支增長幅度的近三分之一。 美林則預計未來5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950億美元。
聯席CTO熊明華預言,未來5年內,面對頻寬、存儲、電力、機房等成本的大量增長,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利潤可能會被吃掉,如果不能應對「雲計算」的挑戰,中國互聯網也許會面臨「崩潰」。
產業鏈短板
即便對中國線民來說,雲計算眼下還是最新鮮、最時髦的,但王濤對它一點不陌生。 他說,很多人誤以為雲計算是IBM、Google、Amazon這些國際IT巨頭的獨寵,其實中國工程院、北京航太航空大學等專家已經從事該領域研究多年了。
但相對於國際IT巨頭在2008年熱捧「雲計算」的激烈爭奪戰,中國本土企業一開始顯得並不熱心,直到2008年年中,才推出了一些電腦安全性方面的應用,並且在產品本質上與「雲計算」還有較大差距。 「雲安全更強調安全威脅資訊的聚集,與雲計算本身利用網路上富餘的資源提高計算和搜索速度還有差距。 」許李彥說。
許李彥說,國內和國外雲計算企業最大的差別是,國外企業是以建立雲平臺為中心,在平臺上提供各種服務、並為使用者開源共用;國內企業投資雲計算首先強調的是為自身主營業務服務,目前看也並不開源。
她打比方說,這就像國外企業是在建一個遊樂場,不僅自己開發遊樂專案,也讓大家租用場地共同開發,由此吸引的客戶將越來越多;而國內企業不具備場地優勢,只是自建遊樂專案來掙錢。
中科院管理學院教授、互聯網資深分析師呂本富對本報記者說,建立雲平臺的大型伺服器、存儲和節能等關鍵技術還是掌握在IBM、Google等國外IT巨頭手中,國內企業並不擁有; 而諸如阿裡巴巴等國內企業則在比如電子商務等技術應用領域擁有一定優勢。
三星經濟研究院的分析說,雲計算產業鏈的理想狀態是:雲計算的運營商將硬體商、軟體商、資料整合商、平臺技術商和終端供應商整合進雲平臺,通過一個標準的模式向最終使用者按需提供服務。
許李彥認為,相比跨國公司,僅擁有單一產業環節優勢的中國企業很難在產業鏈上游佔有先機。
本文由www.jimaichn.com站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