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90後創業者:創業是另一種生活方式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看看這些更酷、更拽、更二、更年輕,卻絕不苦逼的90後創業者,創業是他們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文_本刊記者 黃文瀟 趙芃 編輯_房煜

「too young too naive(太年輕,太天真)」。 這句臺詞來自《中國合夥人》,它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創業故事為原型,講述了三個創業夥伴的人生故事。 如果90後創業者看到這裡,也許激動者要直接往螢幕上扔雞蛋了。 年輕怎麼了,年輕恰恰意味著無限的想像空間。 就在2014年4月中旬,由知名國際風險投資IDG資本主辦的校園創業大賽在清華大學啟動,啟動儀式上,IDG資本合夥人李豐提到,他們剛剛投資的一家校園商務公司,是由三名本科學生創辦的,其中兩人還未到畢業的季節。 至於投資的理由,第一條就是,「我們喜歡年輕人。 」

如果一位創業者生於1990年,那麼他現在不過24歲,他的生命長度不到一個世紀的四分之一。 以時間為標準,把一代創業者單拎出來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難免有小題大做之嫌。 但是中國的90後確實配得上這樣的待遇。 「我們的研究認為,90後一代是中國獨有的現象。 在歐美國家,代際之間也有差別,但差別是漸變的。 」換句話說,中國的90後是獨一無二的一代人,德勤諮詢人力管理合夥人、專門研究過90後問題的王拓軒說。

在《中國合夥人》中,電影中表現的艱苦創業故事,是生於1962年的俞敏洪那一代創業者的縮影。 通常說來,90後的父母一代,主要是60後。 這些人如今已是當下中國社會的頂樑柱。 他們多數有足夠的能力給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 生活硬體條件的完備使得90後有更大的自由選擇權,可以大踏步地邁向自己的理想王國,而不必像父母當年那樣,在理想與現實的縫隙中苦苦向上爬。 這樣的待遇,也是彷徨的80後和苦逼的70後所不具備的。

當然,他們是完全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一代。 90後的成長導師,除了家長、老師、社會,還要加上一個互聯網。 互聯網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讓他們能夠從最優秀的案例中汲取養分,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從而有想法,並且立即實踐。 1994年出生的陳正是我們採訪中接觸到最小的創業者,自己開公司做木地板生意,他說互聯網意味著他可以「足不出戶,走遍天下」。

從更廣義層面說,這是真正伴隨市場經濟成長的一代人。 當1992年中國開始實施「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後,他們的父母一代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很多人開始重新謀劃人生,下海在那時成為時髦詞彙。 你是湖南人還是山東人已經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是選擇做公務員、商人還是「勞動者」。 這種社會階層的重新洗牌也使得他們在出生伊始,就面臨著更為開放也更為複雜的跑道。

在我們的採訪中,柯嘉華、陳正、郝冠來、齊俊元四人都在上海創業,生於1990-1994年之間,雖然年紀輕輕,但是他們能比父輩更寬容地看待社會,上海廣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郝冠來(1990年出生)說他的偶像是王石, 因為他崇拜在巔峰時刻能夠放手的人。 即便是王石和田朴珺的事,他也認為,這個年代,肯為女人正名的男人需要足夠的勇氣。 而柯嘉華的偶像或許出人意料,是毛澤東。 在中國的企業家中,把毛澤東當做偶像的通常是宗慶後這樣老一代的企業家。

橫在90後創業的第一道難關,是如何處理老與少兩代人的鴻溝,邁過父母這道坎。 父母往往心疼子女,郝冠來的父親問他,為什麼要創業?郝冠來的父親供職于銀行,而母親是一名教師,說起來亦是許多人豔羨的穩定職業,他卻並不這樣想:「我希望,當我有一天真正累了,想退休的時候,回憶起我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 」

想要「不一樣」,成為90後創業者身上顯著的標籤。 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創業學院院長杜葵表示,能不能讓生活不一樣,能不能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顯得更酷、更拽,甚至更二,這樣的想法在90後身上呈現出來,讓他們在創業的時候顯得相對更超脫一些。 這樣的超脫會讓幾位北京的大學畢業生創辦706青年空間,辦各種各樣的講座讓年輕人有機會學習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東西。 也會讓在美國讀了七八年法律,在華爾街律師做得好好的年輕人,回國賣果汁。

年輕,在商業過程中既可能成為優勢,也可能成為劣勢。 因為太過年輕,開始創業以後,陳正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不信任。 在他所在的行業,出來談業務的都是年紀四五十歲的人。 「我去跑的時候,他們會問我,你是誰啊,我說我是經理,他們會說,你開玩笑。 」聊的久了,對方才會稍微端正態度,「你小子懂得挺多的嘛。 那你談的方法還不錯。 」郝冠來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他通常會避免談年齡問題。 但是有時年齡小也會帶去一些好處,「大家會覺得,90後這個小孩子,我得照顧照顧他。 從人情上來講會對你寬容些,有的投標,有的活動會更加傾向交給你來辦,覺得你挺不容易的。 」

但另一方面,創業經歷,使這些90後的創業者表現出一種超越本身年齡的成熟感。 對於引入資本,陳正的想法是:「資本對我也是很重要的,我更傾向于私人的,而且是做實木起家的人,機構只會給我錢,我需要的是一個前輩,是在這個行業裡面做大的人。 」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電影與動漫中,郝冠來選擇了動漫。 不是因為自己更喜歡,而是因為更有發展前景。 24歲的郝冠來分析說:「做公司要拋棄個人的喜好,完全站在市場的角度去考慮。 」

管理成為90後的一個新挑戰。 黎娟剛剛經歷了人生第一次開除別人的經歷。 被她請出隊伍的,是一位三十出頭的女老師,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遲到早退。 黎娟苦惱公司裡的年長者,總是以長輩的經驗來壓制自己。 家長也因為自己年輕,而顯得對自己教育孩子有些不信任感。 對於陳正,父母也不放心。 陳正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他的母親,公司帳目也是由母親負責。

針對這一問題,杜葵指出,如果說90後是按照遊戲的思路創業,想要做好的領導,就得扮演好遊戲的頭兒。 「怎樣不斷開發新的遊戲,在一個公平公正的遊戲規則下帶著大家一起玩,他們得有這個意識,他們得了解他們的同伴,以及同伴在遊戲中需要的是什麼。 」

畢竟90後還很年輕,他們目前的創業還只能用「在路上」來形容。 杜葵表示,可能大學生裡面也就1%出來創業了,而這1%裡面又只有1%的人能夠將企業撐過3年。 現在對他們來說,未來還有各種可能性。 「其實我們需要向這代人學習,因為最終這個世界是這代人的,肯定不是我們的。 我們可能會用我們的一些東西影響他們,但最終還是他們的,最後被改變的肯定是我們不是他們。 」

「我很理想主義。 」齊俊元坦誠地說。 他是Teambition創始人兼CEO。 眼前這位CEO將滿24歲,Teambition專案協作工具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創業專案了。 打開網站主頁就看到他的照片,乾淨、帥氣,有種韓國暖男范兒,可他心裡卻住著個鋼鐵俠。

一聲機器人語音提示響起,齊俊元的短信鈴聲。

「又有人給我們付費了!」 在採訪進行時,公司帳戶有一筆錢入帳,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馬上告訴身邊的夥伴。

齊俊元和小夥伴們想像著公司以後能有一棟如同斯塔克公司(注:是鋼鐵俠的父親開辦的公司。 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大樓,裡面的一切都按照習慣設置成智慧的,走進辦公室燈會自動亮起,在椅子上坐下來要用的工具都自動打開,而他自己住在頂樓,擁有一個像賈維斯一樣的機器人助手,它會把所有討厭的、煩人的事情都做好,還會說「先生, 你該睡覺了」。 人在這樣的環境裡享受的都是創造力的傑作。

他在普通人眼裡是標準的天才少年。 八歲前就在上海圍棋排位賽中取得名次,初中成了少年科學院小院士,保送到上海中學,又免試進入上海交通大學,一路順風順水。 但幾次「毀三觀」的事情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他被「大人」欺負過。 八歲時跟一個年紀很大的人比賽圍棋,遇到對手故意抹棋。 齊俊元的複盤能力很強,他把棋從頭到尾複盤出來,卻因為年齡太小沒有人相信。 連自己爸爸也說:「你這樣太不好了,下不過就下不過,幹什麼要跟人家賴。 」從此他再也不喜歡下棋,而是把看棋譜的時間改作讀書,常常一坐就是一天。

他對執著過的事失望過。 中學時期他就很少在學校上課,大部分精力在做研究,做教授的父親和在中科院工作的母親都很支援。 由於他做實驗的水準比爸爸的研究生還要高,這些研究生常偷偷給這個中學生零錢讓他代替完成實驗。 種種事情讓他對國內的研究環境大失所望。

高三一年被上交大預錄取之後他海量閱讀,《矽谷傳奇》給他很大觸動,又在網上讀到很多公司故事,尤其是不斷創造前沿科技的施樂(11.85, -0.15, -1.25%)實驗室令他心馳神往。 美國最頂尖、最前沿的公司成為他努力的標杆。 齊俊元當時就想,如果自己的企業有很多錢,也要把最厲害的科學家聚集在一起,讓他們不用顧及任何事專心做研究。 因此,他有了開公司的理想和動力。 他不顧家人反對選擇讀管理學院。 受到約伯斯的影響,齊俊元看到商業化演講的強大張力,大學前兩年一頭紮進了演講和辯論裡。 第三年他就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這一代創業者通常不為金錢所迫,他們只肯為理想和快樂打工。

大二的時候林怡惠與朋友們一起做國際遊學專案,教育行業很容易得到現金回報,他們第一次就賺到十多萬元。 幾個人商量後不想把錢分掉做私利,決定要用這筆錢再多做些事。 林怡惠到美國後一直積極參與志願者活動,她想到成立個基金會做公益,並將遊學專案劃入公益基金會中,作為基金會的收入來源。 能説明一小部分孩子,就讓她十分開心。

大三林怡惠選擇到公司去實習。 作為美國西北大學第一位學藝術史專業的中國女生,林怡惠進入了佳士得北京和香港公司。 公司時常加班、內部人際關係的複雜、對年輕人缺少認可和包容,以及行業與自己想像的絕大差異讓她很迷茫。 她不再想要朝九晚五地上班,更加追求自己創造價值的感覺。

理想主義者的第一個創業專案往往是基於自己的遠大理想和同理心。 從小齊俊元就覺得,有人生病可醫生卻完全沒辦法的情況令人難以接受,當他看到美國的一間實驗室用前沿科技治癒了原本得絕症的病人,就想讓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資訊。 他開始組建團隊做健康檔案專案,由使用者把自己的病例檔案持續上傳後,電腦能夠實現相似病例間的橫向比較,讓人們知道更好的治療方案。

測試版在演示後很快得到大家好評,拿到了天使投資,並吸引了很多的學生來應聘實習。 那時候的熱火朝天讓齊俊元覺得自己甚至要做成一家像Facebook(60.49, 1.93,3.30%)一樣偉大的公司了,然後,每天在浮躁中度過。 雖然產品沒有被市場接受,但公司裡的人都覺得是由於概念的超前,需要教育使用者,他們活在了自己的錯覺裡。

直到一年多以後的一天,齊俊元累得坐在一邊,讓來訪者自己隨便用一下自己的產品。 看到別人的操作後,齊俊元驚呆了:「哇,居然這麼糟糕!」 自己團隊設計的黃金路徑在使用者使用中根本就做不到。 他馬上決定把這盆冷水潑向一起工作的三十多個人,在一個多月內叫停了這個專案。 專案中止、畢業忙碌加上女友跟自己分手,齊俊元第一次這麼沮喪。

未來的路那麼長,他們才不會在低谷久留。 齊俊元很快開始了新的專案,組建新的團隊。 在上一個失敗專案的運營過程中,由於醫學領域分支很多,管理又不力,團隊協同效率很低,他們做了一套內部使用的專案管理系統,齊俊元決定就拿它做新專案。 他的想法變得更落地了,希望自己的公司可以讓大家享受工作的過程,改善人們的工作方式。 「像畫家很在意畫筆,攝影師很在意相機一樣,好的工具能夠帶給人愉悅感。 而協作中的摩擦很多是可以通過工具來改善的。 」Teambition就在這樣的想法上被建立起來。 它讓整個團隊的工作透明、溝通高效,每個人都能看到專案的所有進展和自己最需要關注的內容。

「你產品這裡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你對使用者有怎樣的期待?你花了多長時間做設計?」 去年3月戈壁投資的人來問了齊俊元這些問題。 從創業起,齊俊元就沒缺過投資人關注,但戈壁投資問到了他心裡。 「別人花很多時間跟我討論商業模式,但我最在乎的是產品。 」齊說。 幾百萬的A輪投資兩天就談妥了。

即使號稱理想不會被錢所奴役,但是90後創業者會漸漸意識到,資金確實是個重要問題。

IDG資本合夥人李豐注意到高陽時,高陽還沒有想好SegmentFault取得融資要做什麼。 還是IDG的人主動找高陽談了幾次才激起了他的興趣。 最終他選擇讓浙報夢工廠和IDG的投資同時進入,以提高自己在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雙重影響力。 高陽的開發者社區正聚集著中國最強大的程式師們,他不考慮賣掉公司,或者直接從中賺錢,而是構想再開發其它產品與這個平臺的資源結合實現盈利。 他在微信上組建一個交流群叫「喪心病狂的90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創業,這六十多個90後的專案加起來已經超過了5億人民幣。

在過去的八個月當中,IDG就投資了有五到六家90後創業者創辦的公司,且基本都是用最快的時間決定的。 1992年出生的「一起唱」創始人尹桑常常頭髮亂糟糟就出門。 李豐的同事覺得尹年齡太小,猶豫是否要等兩年再投資,李豐卻十多分鐘就做了決定,他問尹桑:「你需要多少錢?我們投了,你不用找別人了。 」

這一代在物質豐沛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創業者對資金的態度都更加理性。 高陽看到過不少控制欲強、急功近利的投資人,他決心不拿土豪的錢,「不然就變成給投資人打工了。 」

我們回到齊俊元的故事,他並不想自己賺錢,他只要對公司的絕對控制。 但他還是把資金考慮得很優先,很早就開始做企業收費版的內測。 「以前做研究、下圍棋、參加比賽都是為了證明自己而已,但創業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我需要負責人,考慮我能為使用者解決什麼,和我一起工作的人能得到什麼,投資人在我這裡想要什麼。 」齊俊元說。

吸取上次創業失敗的教訓,齊俊元在使用者體驗上追求極致。 他們把使用者請到辦公室來,在無干擾空間觀察其使用行為,還持續為企業使用者做行業研究。 Teambition剛剛發佈了更新,雖然只是簡單的導航的調整,但團隊為此內測了兩個多月,不斷做修正。 齊俊元說:「大家覺得90後不顧他人,但在我看來我們比更早做企業的人在使用者體驗方面做得更好。 」

理想主義的種子還是在齊俊元的公司生長著,「我要做一個百年企業。 」齊俊元說出這句話前不假思索,他把teambition商標注冊到許多行業,與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相關的幾乎全部覆蓋,也許他想要一個自己的「國」,他要傾盡全部精力建造它。

這一代的年輕創業人都有著十分明顯的時代的烙印,他們更講究平等、民主,更看重效率和實際效果,也更敢於不斷地嘗試。

Teambition在上海的辦公室沒有隔間,大家都坐在一起工作。 上班時間自由,上午十點前到就可以,什麼時候下班並不限制,公司會給員工準備每天的餐飲、水果、零食,還有健身卡。 高陽的公司採用的也是這種制度。

雖然目前團隊只有18個人,齊俊元已經在考慮企業文化的建設,「這個文化就是讓大家做事都準備好,嚴肅地對待每一個問題。 」面對公司每個員工都比自己大的情況,齊俊元早已適應,「只要我比大家都努力,只要我每一個決定都深思熟慮,只要你跟我說一個模型我能給你平行列舉另外五種情況,那我就能夠說服你。 」他靠高速閱讀帶來的超廣角視野解決了不少問題。

90後創業少有單槍匹馬作戰,他們知道協同與合作的重要。 他們看人更積極、善意,之間的信任更容易建立,只要有共同的理念和願景,就能與創業小夥伴達成共識。

高陽跟自己的設計合夥人董鋒甚至還沒見過面就決定共同創業了。 兩人最早通過線上討論開源軟體認識,直到都準備辭職把開發者社區做成事業才在北京聚了一次。 他們和技術合夥人祁甯一起,三個人死磕一年,不拿工資還要把自己攢的錢投進去,就這樣支撐到社區使用者達到十萬人。

「我是天賦論者。 」齊俊元又給自己下了個定義,「人會有自己非常擅長做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找到在某個方向很擅長的人。 」齊在大學時候的室友姜翔既不會程式設計,也不會做設計,但齊俊元一定要他加入公司。 看姜翔玩手機,他就會告訴你一個APP哪裡好哪裡不好。 齊俊元看到他在察覺使用者體驗上的天賦,讓他來負責使用者介面研發。

理想主義者開公司總需要有人幫他考慮賺錢的事情,齊俊元拉來自己早年認識的夥伴做北京辦公室負責人,雖然他跟自己成長經歷相似,同年畢業,但這位小夥伴自然就更關注理想如何一步步實現,商業模式上怎麼提高贏利,短期如何營收, 什麼時間適合再融資,市場推廣如何加強。 這些問題都將由他來確保。

這一代創業者對生活有著切實追求,他們多數不會任由生活被工作全部擠佔,變成苦哈哈的樣子。

林怡惠現在做的美國私立高中寄宿與學業管理專案是和老公一起創辦的。 1990年9月出生的她已經快要生下第一個寶寶,她認為如果沒有另一半的支援,女生更傾向于選擇進公司工作而不是創業,因為更加穩妥。

在豆瓣主頁上,齊俊元寫著「想拍最好的照片,想寫最好的程式,想做最好的設計,最好能坐在陽臺上寫書,理想是——世界上最好的CEO。 但最好的是每天陪你什麼也不做。 」

他對世界還沒有多少防備,他說「我比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高陽認為能夠創業的90後內心都比較強大,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且成熟度很高。 就像齊俊元說的這一句:「我一直在做我想做的事情,我認為對的事情,(至於別人怎麼看)那又有什麼呢?」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