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雲計算」:軟銀為何青睞IT地產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谷歌
軟銀
地產商
IT服務
神碼線上的平臺模式失敗後,軟銀再次注資EDS,此次雲計算試驗的關鍵字是「IT地產」 本報記者 侯繼勇 北京報導 從11月份開始,黃偉變成了空中飛人,在全國各個重點城市之間穿梭,每一次的考察中, 他都要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這個城市的企業發展水準怎麼樣;對IT服務的需求有多大;企業願意為IT服務支付多少價格;建設IT資料中心需要多大成本? 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均指向萬國資料服務有限公司(下稱GDS)為自己找到的一個「朝陽產業」——IT資料中心。 作為GDS的CEO兼總裁,黃偉向記者介紹,IT資料中心扮演的角色類似地產商,為各類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建設,是IT地產商,「房子建好後,還提供物業等配套服務」。 GDS現在的主業是災難備份,為了發展IT地產,今年初,其專門成立了EDS公司,以便更好地發展這塊業務。 根據EDS的規劃,未來三年,其將投入40億元在國內20個城市建立40個IT資料中心,並將這些資料中心租給企業。 IT地產邏輯 如果沒有原來的災難備份業務,就不會有現在的IT地產業務。 黃偉對記者表示,正是GDS的災備業務基礎,為現在EDS發展IT資料中心醞釀了靈感,積累了經驗以及專業的技術團隊。 黃偉認為,上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的IT系統的發展趨勢是從分散到集中,歷經十年,大銀行或者大企業已經實現了IT系統集中或者正在走向集中。 與此同時,企業IT系統的風險也集中了,要預防風險,必須有災難備份。 GDS涉足災難備份之初,只有一個客戶——深圳發展銀行,整個團隊也只有30人,但黃偉認為,災備市場前景很好,只不過市場啟動還需要一段時間,最大的問題在於意識與觀念教育。 2005年,國信辦發佈了災難備份指引,隨即它成為國家標準。 自2006年之後,災備市場迅速發展,到2008年,儘管受金融危機影響,GDS仍然實現2億元的營收。 據黃偉介紹,GDS災備業務的客戶主要有三種:一是完全自建;二是外包給GDS;還有就是與其聯合共建。 當一些客戶選擇外包給GDS或是選擇聯合共建時,GDS逐步積累了建設資料中心的經驗與團隊。 更重要的是,GDS發現了一個秘密,現有的資料中心都需要升級換代,這是因為現有的資料中心都採用1992年的國際標準建設,不符合現在的IT運維標準。 黃偉說,資料中心十分專業,設施、分佈地點、配電、溫度、濕度、電路都有一整套嚴格的標準。 除了少數大企業有實力自建外,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傾向于外包。 40億元全國佈局 既然是IT地產商,就要與地產商一樣的運維邏輯。 黃偉形象地說,比如在國貿建一棟寫字樓,開工時肯定沒有企業入住,就得預測完工後的入駐情況,如果完工後入駐率不高,開發商就有蝕本的危險。 他全國巡迴考察的目的,就是要確定是否在某個城市建資料中心,建多少個,每個資料中心單體多大? 他認為,IT地產是專業化分工的產物,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IT地產將與軟體服務與外包一樣,成為下一個朝陽產業。 黃偉對記者表示,成立EDS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要為IT地產業務尋求資金支援。 三年投資40億元,顯然不是GDS目前的現金儲備可以做到的事情。 據他透露,EDS計畫三年內股權融資2億美元,用IT地產專案。 黃偉稱,EDS第一筆融資將於今年底宣佈,共計450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軟銀、光大控股、世界銀行旗下的IFC(國際金融中心)等。 軟銀此前就曾兩次投資GDS。 更多的資金則希望通過銀行貸款或是政府專案支援。 黃偉說,IT地產屬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各地政府十分支援,目前,EDS正與成都市政府商談相關事宜。 成都市希望打造中國一流的IT後臺與資料中心,此前,騰訊、阿裡巴巴已宣佈部分資料中心落戶成都。 目前,EDS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五個城市建立了9個資料中心,為當地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外包服務。 這些資料中心都是在原來的災備業務基礎上發展起來。 黃偉認為,這一點與亞馬遜有異曲同工之處:亞馬遜也是在發展網上書店的過程中,擁有了冗余的IT資源,於是決定把這些資源提供給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 與亞馬遜不同的是,GDS在發展災難備份的過程中,沒有積累下冗余的計算資源,只是發現了需求。 在黃偉看來,與災難備份相比,IT地產的前景更大,市場發展更快。 雲計算路徑 目前,IT資料中心主要由電信運營商建設和運營。 在黃偉看來,EDS這類專業「IT地產商」的空間在於,一方面,隨著整個社會資訊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這個市場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現在電信機房提供的服務比較簡單,而EDS則會提供一站式的IT服務解決方案。 「現在的資料中心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而協力廠商的專業供應商則可以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更專業,更個人化。 」有業內人士表示。 黃偉認為,IT基礎設施是通向雲世界的跳板。 他認為,目前的雲計算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各種應用與服務驅動,比如salforce、谷歌、微軟、阿裡軟體等;另一種是IT基礎設施驅動,提供存儲、頻寬等雲基礎設施,比如亞馬遜、電信運營商。 而EDS顯然屬於後一種。 事實上,軟銀對於中國未來的雲計算市場早已悄然進行佈局。 在投資GDS和EDS之前,軟銀已經與神州數碼合資成立了神碼線上服務公司,其模式是搭建一個平臺,而協力廠商軟體供應商、應用及服務提供者,則可以把自己的軟體、應用及服務放在這個平臺上,神碼線上再將其提供給企業客戶。 平臺商神碼線上的盈利模式是與各種供應商分成。 神碼線上的路徑類似于谷歌、微軟。 但其歷時兩年的探索並不成功。 黃偉認為,與谷歌、微軟不同,神碼線上沒有一個能集聚起核心客戶群的核心應用。 與神碼線上類似,阿裡軟體歷經四年探索之後,馬雲也不得不對其改弦更張。 馬雲的做法是分拆阿裡軟體,把個人應用、服務及軟體剝離給淘寶網,把企業應用、服務及軟體剝離給阿裡巴巴。 黃偉說,阿裡軟體探索雲計算的經驗表明:平臺化模式需先有核心應用以及核心使用者。 對於通過災備業務積累了大量資料中心建設、維護、運營經驗的GDS來說,谷歌、阿裡巴巴的路子不能走,但亞馬遜的路卻可以實驗。 該實驗顯然比亞馬遜艱難得多,畢竟亞馬遜已經有現成的、冗余的IT基礎設施,而GDS卻需要通過IT地產的方式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