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電信雲計算總體規劃 兩朵雲三大資源池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資源池 中國電信 實現 雲計算

毋庸置疑,雲計算已經成為三大電信運營企業應對ICT融合趨勢,擺脫淪為管道服務提供者的利器。 而對於雲計算的投入,三家運營商也是毫不含糊,從最底層的大規模資料中心的建設,到上層的雲計算資源管理平臺,再到直接面向自身業務和協力廠商使用者的雲主機、雲存儲和彈性計算等諸多服務形態。

作為在資料中心和基礎網路上資源最為雄厚的一家運營商,中國電信在繼2011年率先發佈完整雲計算戰略後,又單獨成立專業雲計算公司,統籌管理全國各省的雲計算業務。 與公司架構調整同步的是,中國電信同時在集團層面成立了雲計算研究中心,為全網後續發展提供技術儲備和智力支援。

無論是自身業務與IT支撐系統的雲化,還是在全國各地新建規模龐大的雲資料中心,或亦是專門為移動終端使用者開通雲存儲服務,這都是中國電信雲計算整體規劃中的一部分。 作為一家坐擁數億個人家庭使用者和數千萬企業級使用者的運營商,如此大體量的玩家,應該如何切入到雲計算這個焦點事物中。

目前中國電信已逐漸明確了雲計算發展體系總體規劃,即構建兩朵雲、三大資源池,在雲計算實踐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戰略佈局雛形逐漸凸現。 「兩朵雲」分別是對內承載各類IT系統、業務平臺、ICT、運維繫統的「內部承載雲」和對外提供各類公共基礎雲服務產品和行業客戶雲的「外部服務雲」;「三大資源池」則是IT資源池、業務平臺資源池、雲資料中心資源池, 資源池由分佈在不同物理位置的資源池節點構成,分別通過各自的統一資源管理平臺管理。

內外兼修:搭建雲時代框架

中國電信從2009年正式開始了雲計算征程,希望能夠借助雲計算和新興的商業模式,實現多業務、多網路、多終端的融合及價值鏈延伸,為客戶提供便捷、豐富、個人化、高性價比的綜合資訊服務。

與中國移動提倡的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分類方式略有不同,中國電信是按照應用場景而不是使用者群體進行劃分,劃分為內部承載雲和外部服務雲。 「其實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主要是因為不同的雲和資源池有著不同的定位,在管理平臺和資源池構建方面有些不同。 」

其中,內部承載雲採用的是1+N模型,由1個集團資源池(上海、北京節點)和N個省級資源池,以集團、省公司為單位實現業務平臺池化,實現資源集約,省內以核心節點實現資源規模集約。

外部服務雲由2個低成本綠色雲資料中心和4個區域內的核心節點雲資料中心構成。 低成本綠色雲資料中心主要承載低成本非屬地化雲主機需求,去年開工建設的中國電信內蒙古資料中心基地就是這個定位,但中國電信並未透露另外一個基地會花落何處;區域核心節點建設,則按照華東、華南、西部、北方四大區域進行部署, 主要承載區域內的雲主機雲存儲業務。

資源池化:現實和未來考量

在中國電信雲計算整體框架中,業務平臺資源池無疑是走的最靠前的。 因為這不但是面向未來的考慮,也是當前較為迫切的選擇。 IT資源池和雲資料中心資源池也在同步推進。

在全業務運營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快公司」的行列,每天都有新業務的上線,但傳統的業務支撐平臺是難以滿足這個需求的:以前業務系統擴容流程環節眾多,擴容週期長,甚至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這就已經錯過了業務上線的最佳時間;同時,各省公司都是按峰值擴容業務系統,導致日常系統資源量閒置。 而經過資源池化後,不僅能大幅度提高IT資產的利用率,還增強了業務部署的靈活性。

在業務平臺資源池建設中,集團級平臺選擇了北京和上海兩個節點,主要承載集團級業務平臺、專業公司平臺;同時也在試點承載部分省級業務平臺,加快全網平臺向集團資源池的集中。 「節點定位上也並沒有具體業務區分,主要根據屬地原則將對應業務納入相應資源池。 例如位於福建的動漫基地等基地業務仍將歸屬於本省的資源池中。 中國電信技術專家告訴C114中國通信網。

「集團資源池可提供異地資源級災備能力,如果部分省公司不建設省級資源池,則可以逐步向集團級資源池整合部署。 」該技術專家告訴C114中國通信網。 「資源池的建設只是第一步,但更關鍵的是如何部署統一的全網資源管理平臺,按步驟管理集團和各省級資源池,實現分權分域管理能力,最終實現全網資源統一納入管理和調配部署,實現面向內部平臺的基於IaaS的服務體系。 」

目前,中國電信集團的資源池建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僅僅以業務大省江蘇電信為例,其三年來不斷加快內部系統雲化規模應用,業務雲平臺和IT雲平臺集約效益凸顯,已累計節省投資2.8億元。 據江蘇電信相關人士透露,自2009年起,江蘇電信業務雲平臺開始試商用,由開發、測試階段轉向雲解決方案實施和應用階段。 業務雲平臺3年來已累計完成130余套雲平臺資源部署,折合3500余台標準虛擬機器。

消除孤島:打造雲就緒網路

在單體資源池的構建方面,中國電信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 據參與多個專案建設的技術專家介紹,「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VMware、Citrix和RedHat,也包括國內的一些民族廠商都能提供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 」

「但我們希望能夠擺脫原來‘孤島雲’的模式,而是從全網的角度來對IT基礎資源的統一管控和調配。 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一個健壯的全網資源管理平臺,還要有能夠適應雲時代的網路基礎設施。 」

無論是資料中心內部的雲內互聯,還是資料中心之間的雲間互聯,或者是雲端互聯,對網路性能和IT管理都有著不同需求,傳統單一的網路技術方案勢必分化,針對不同網路功能特性和客戶群體進行優化和整合。 事實也是如此,中國電信在2012年將資料中心交換器(DCSW)獨立出來進行集中採購。

作為中國電信2012年兩期DCSW集采的最大贏家,華三通信獨家承建了中國電信集團一級業務平臺資源池,並成功覆蓋了全國電信的新一代資料中心、省級IPTV業務分發承載平臺和ICT雲平臺等場景。 華三電信系統部副部長許全會在接受C114採訪時說,DCSW有別于傳統的都會區網路彙聚交換器HJSW,DCSW在產品架構、設備交換容量、萬兆埠容量以及對雲計算虛擬化特性的支援上有更高的需求,必須具備CLOS架構、大緩存、 高密萬兆、多框虛擬化、大二層擴展等能力。

技術專家告訴C114中國通信網:「在兩朵雲、三大資源池的整體格局下,必然會存在眾多的節點,考慮到虛擬機器線上業務跨節點遷移的需求,必須構建多節點廣域二層網路。 雲資料中心之間實現大二層網路互聯,支援資源池間大資料傳輸和災備服務。 」

「在資源池設備選型配置上,各資源池節點的出口路由層面,我們傾向于集中部署統一的出口路由設備,完成資源池內部承載平臺的出口網路需求;在核心交換設備層面,將選擇多級多平面的交換架構,實現控制平面和轉發平面的物理分離, 也會考慮到對網路虛擬化的支援能力。 」他接著說。 「特別是核心層設備,要求大容量、高可靠性,高可擴展能力設備,而且必須在資源池建設初期就架構好核心網路。 」

隨著資源池節點的不斷建設,引發了對雲安全的更高要求,不僅要解決常規安全問題,更要對雲帶來的虛擬化能高效適應,實現安全的智慧管理。 從目前來看,業界也出現了兩種建設模型,一是傳統的網路交換與安全設備相分離,二是在網路交換設備上集成安全板塊。 「從目前來看,我們對於這兩種方案都在進行跟進,但業界能實現良好集成的廠家比較少,但這也不失為一個發展方向。 」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