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虛擬的美麗」——雲計算實踐再分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雲計算 大資料 這個

導讀:隨著第四屆雲計算大會的落幕,三天內太多精彩的創新和分享衝擊著我們,CSDN將陸續對講師的精彩分享整理加工後再提供給讀者。 今天帶來的是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雲計算大會上的主題演講,CSDN整理如下:

雲計算正在走向成熟,大資料正在發展

在經歷了對雲計算的認識以後,已經成為當前資訊通信行業的主旋律。 我們可以用維琪百科看一看當前對三個重要技術概念的理解。 一個是曾經人們跟雲計算混淆不清的網格計算,一個是正在發展的大資料,我們來看一看用維琪百科訪問網格計算詞條,雲計算這個詞條和大資料這個詞條,看看全世界是怎麼關注的。 網格計算2008年4月出現的全人類關注高峰達到69573次。 雲計算在2011年12月達到了最高的點擊率751383次。 大資料在流覽次數上已經體現不出來了,因為它剛剛興起,因此我們必須改變縱座標的測度。 大資料正在發展,在2012年3月達到58888次,這就是說全世界對這三個重要概念的關注點,也就是我們的群體行為。 這個群體行為如果我們用一個著名的諮詢公司Gartner在2011年的一個曲線印證的話,他把有些技術叫做成熟技術,有些技術期待著成熟技術,被認為是2—5年就可以採用的技術。 而大資料正處於上升期,雲計算正處於興旺期,網格計算沒有再出現。 這項技術從興起到興旺到走向成熟,都可以用客觀規律來表示,從這個觀點也支撐了我的這個標題,就是從興起到興旺。

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

為什麼要提到大資料呢? 我們看一看世界人類對物質和能量的認識所形成的資料量的變化。 在1993年的時候,大量的資訊是以虛擬狀態存在的,也就是說人類的資訊大量還是類比化還沒有數位化。 到2000年,數位化成分逐漸增加。 到2007年,人類的資訊量幾乎90%以上都實行了數位化。 在這個情況之下,出現了大資料。 大資料英文Big Data,這個層面告訴我們一個認識,他講是PB時代的資料、PB時代的科學,因此我們有必要理解大資料跟雲計算的關係。 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是資料庫或者資料倉儲技術,我們曾經用了很長很長時間的資料庫、資料倉儲在大資料面前遇到什麼挑戰呢? 我們可以看一看。 首先,我們從資料量來看,一般來說,資料庫或者資料倉儲都在GB這個量級,或者到TB量級,而大資料是在TB或者PB量級,這是資料量的不同。 嚴格的講,這個量還不是決定問題的根本。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把所有的資訊放到資料倉儲的時候,資料要求是比較高的品質、比較乾淨的資料。 而我們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資料,多數都是有雜訊的渾沌的狀態,放在資料庫中難以成熟。

在資料庫和資料倉儲當中,我們的資料模型有一個很強的結構,有一個關於資料帶數的支撐,而大資料常常是非結構的,大資料中人們常常關注的是視頻、聲音、圖片資料,而不是純資料。 如果我們把資料放進資料庫裡面的話,我們需要一個資料池,因此我們在研究資料管理的時候,需要頂層設計。 而現在我們不可能挖一個池把資料裝進去,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海量資料,我們面臨的是要在海裡撈魚。 在資料庫技術中,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交易的操作,如果是一個TB資料量的話,做一個交易大概要50個小時才能完成,這種技術比較重交易。 而大資料時代,我們更關心的是人與資料的交互。 對於資料庫而言,我們經常希望得到一個千人一面的、比較理想的確定點,而對於大資料來說,我們常常需要一個不確定的點,一個滿意的點,這是給傳統的資料庫技術提出的挑戰。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運營商們聚焦雲計算,開始注重資料中心的大資料處理問題,無論是郵件服務中心、客戶關係管理中心、計算能力多租賃中心、搜索服務中心、資料管理中心、流媒體服務中心、位置服務中心, 都必須認真考慮在特定服務環境下的大資料處理問題。

「我們」比「我」更聰明

在雲計算時代,對我們軟體發展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曾經知道,一個大型的軟體公司例如微軟,在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路的環境下,人們已經用一個社區、社團來開發。 例如說Top Cooed就是這樣一個社區,這個社區的骨幹成員可以達到40萬,即使像微軟這樣的公司,程式師達到萬人以上已經很難以維持,一個40萬人的軟體發展社團告訴我們,這樣的社團將是一個社區,而不是一個公司。 今後的軟體發展,除了公司之外,還有一個小眾,但是在這個小眾裡面可以有幾十萬的開發者。 Top Cooed在全世界軟體發展社區裡做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軟體碎片化,進行軟體的編碼比賽,互評代碼、系統評測,這占了Top Cooed社區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如果生活中有許多程式需要開發的話,我們可以把這個開發工作以外包的形式推到社會上,讓社會上的人進行競標提交成果,在完成兼職開發過程中,我們的軟體發展者們,就拿到了相應的報酬,有很多軟體發展工程師以後將不在公司工作, 而是在社區兼職工作。 我在浙江大學就認識這樣一個學生,他做Top Cooed的軟體兼職開發員,不但養活了自己,而且還養活了他的父母。 這種開發社區,還為各個公司尋找人才,成為一個很重要的人才源。 獵頭們在這樣一個社區裡面,展示各個企業的狀況,進行員工的招聘。 所以說,雲計算使得軟體作為平臺的開發更加的群體化、社會化,形成新的開發機構。

眾包概念,在互聯網上誕生以後已經滲入社會的各個方面,使得人人都可以是軟體發展者、編輯者、創作者、記者。 因此,雲計算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在雲計算形成各式各樣的社團、小眾或者由小眾組成的大眾,他們之間的深度合作使我們得到一個真理,就是「我們」比「我」更聰明。 雲計算在中國,已經走過了理念清醒、操作模糊、八仙過海、雲裡霧裡的一段路程。 但是,現在已經取得了越來越多的共識,被國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走上了雲計算的應用之路。 所以,我們第四屆中國雲計算大會就是以示範引領創新實踐作為一個口號。

人們的共識是什麼呢? 資訊技術和資訊服務可以實現社會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網路變得豐富、邊緣變得簡單,終端產品豐富多樣,交互更加智慧。 今後,將不再需要各部門建自己專門的資訊系統,讓資訊服務成為全社會的公共基礎設施。 在這一點上,已經沒有什麼不同的聲音了。

雲計算讓我們新興產業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種曾經以產品為中心的產業鏈分工轉變為以服務為中心的利益攸關方的相互滲透,他們之間相互滲透、頻繁交互,協商共贏,華為公開提出來「樂於被集成」,他們是符合趨勢的。

雲計算將曾經相隔的微電子、電腦、通信、軟體、家電等產品融合為三大板塊。 早期的時候,這些版塊相互還有距離,但是隨著雲計算形成的各種各樣的資料中心、計算中心、服務中心,以及各種各樣的異構、交叉、層疊的網路和豐富多樣的設備讓這些結構走到了一起。 曾經電腦搞電腦產品,通信搞電話、搞交換,然後慢慢的電腦搞個人電腦、通信產業搞手機,使得筆記間的間隙越來越小,現在人們發現個人化、智慧化、輕便化的端設備成為大眾的技術,因此就導致了今天的三大板塊,第一個版塊就是端設備 ,湧現出非常非常多的端設備,國內的雲電視就提出把作業系統、WiFi放到電視裡。 第二部分是網路和網路運營商,第三是資料中心、計算中心和服務中心,雲計算導致了我們產業鏈的重新格局。 就是說雲計算已經成為ICT行業的主旋律,不再動搖、不再懷疑。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