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制定首個國際雲計算框架標準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中國聯通
近日,電信領域的標準化組織ITU-T在其官方主頁上正式公佈了由中國聯通主導的標準《Y.3501—Cloud computing framework and high-level requirements》(雲計算框架及高層需求), 引起了業內的強烈反響。 這不僅是ITU-T雲計算Y.3500系列標準中的第一個標準,也是國際上首個雲計算框架性標準,更是雲計算標準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為了進一步瞭解該標準的內容以及落地實施情況,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聯通研究院平臺與雲計算中心主任張雲勇博士後。
高屋建瓴
Y.3501標準首次準確地描述了雲計算框架及高層需求。 在此標準之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關於雲計算整體框架性的標準。 張雲勇介紹說,Y.3501標準通過明確雲計算的高層需求界定了雲計算的框架,並嚴格按照應用案例牽引出需求的標準化順序明確了網路即服務(N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桌面即服務(DaaS)、互聯雲( Inter-Cloud)、端到端的雲資源管理、雲基礎設施等幾大雲計算服務和資源方面的應用案例和高層需求。
張雲勇歸納出了此標準的三大特色:首先,這是一個框架性的標準,它對現有主流的雲業務模式、雲的部署以及開發形式等做出了明確定義,為今後雲計算各細分領域技術標準的制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它對雲資源管理、雲基礎設施、 互聯雲等雲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了全面、系統性的梳理和定義;最後,此標準的落地性強,雖然此標準沒有窮盡雲計算的方方面面,但它對雲計算系統的部署和實施具有很大的啟發性,在實際中也對中國聯通自己的雲計算、 智慧城市專案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張雲勇表示,中國聯通會盡最大努力,以推動此標準的落實為目標,儘快建立一個產業生態系統。
掌握話語權
無論是在IT還是CT領域,誰掌握了標準,誰就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中國聯通主導制定的Y.3501能成為國際標準,不僅是對中國聯通在雲計算方面的積累和實力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突破。
張雲勇回顧說,中國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貢獻一些技術文稿;第二個階段,華為、中興等一批具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開始加入國際標準組織並擔任重要職務, 更多地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中;第三階段,以中國聯通為代表的運營商認識到了依靠技術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性,將標準的研究與制定作為重點,在技術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並更多地在國標標準的制定過程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從2009年開始,中國聯通公司領導、技術部、研究院等相關部門就高度重視新技術的國際標準話語權,在雲計算相關標準的制定方面開始發力,組成了程瑩等 10余人的雲計算標準研究團隊,不僅加入了主要的雲計算標準化組織, 全面參與標準制定,而且實現了企業標準、行業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聯動。 據統計,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制定的各項標準中,僅中國聯通牽頭或聯合立項的標準就有50多項,占CCSA雲計算專案數的50%。 在國際上,中國聯通數年來在ITU-T雲計算文稿的貢獻數量上排名中國所有運營商和廠家的第一位。
拋棄「雲煙囪」
雲計算剛興起時,業內就有人爭論過雲計算是否需要標準這個問題。 隨著雲計算應用的逐漸深入,盲目建設雲資料中心、重硬體輕應用、雲的互聯互通性差等問題越來越突出。 沒有標準,雲計算產業將難以實現正常化、健康化和規模化發展。
國內越來越多的雲計算專案逐漸落地。 以中國聯通為例,它自己的公有雲、私有雲、智慧城市等專案都已經落地。 「標準對於我們落地雲計算專案十分重要。 」張雲勇表示,「雲計算必須建立在開放、開源的架構之上。 現在,許多企業仍舊採用傳統的招投標和交付模式,這只會讓大量的"IT煙囪"變成"雲煙囪",而不是像雲計算要求的那樣實現系統和應用的水準擴展。 」中國聯通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並在制定企業標準方面先走了一步,近3年中就制定了79本有關雲計算的企業規範。 這些規範是在對產業以及企業使用者的需求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基礎上制定出來的,並融入了中國聯通沃雲的一些思想精華,其核心思想就是開源開放。
雲計算標準是必需的,但制定標準時也要權衡,既要符合企業頂層設計的需要,保證互通性和開放性,同時還要實現產學研用聯動,吸納各方面的合理需求。 張雲勇表示:「封閉與開放是一對矛盾。 封閉型的企業,可能生產的效率高,但不易打造產業鏈,不利於整個產業的發展。 因此,在雲計算標準的制定上,產業界需要更好地把控高層需求,將企業規範再抽象,將其精髓融入到國際標準中。 」
中國聯通沃雲就是基於OpenStack、MySQL資料庫、開源雲存儲等構建的。 「我們只是有選擇地將這些開源技術進行裁減和定制化,並將成果又回饋給開源社區。 」張雲勇表示。
化雲為雨
Y.3501標準並沒有停留在學術層面,它可以作為雲計算落地的實踐指南。 「Y.3501的一大特色就是對業務需求的界定十分明確。 」張雲勇介紹說, 「此標準吸收了沃雲的設計精華,但它又是一個通用的標準,對於企業、政府、電信運營商的私有雲、公有雲建設都有指導性作用。 」
雲計算標準的推廣並不能依靠某一個企業,而必須依靠整個產業鏈的協作。 由中國聯通與其他13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雲產業聯盟于2012年12月發佈了《雲計算技術與產業白皮書》。 參與撰寫此白皮書的企業除了中國聯通以外,還有百度、阿裡巴巴、北航等,都是最先落地雲計算應用的企業和高校。 他們的實踐經驗的納入使得白皮書更具應用價值。
「雲計算標準的推廣要發揮整個產業界的力量,實現產學研用聯動。 」張雲勇再次強調,「雲計算的實踐必須遵循開源、開放的原則,否則雲應用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
談到當前雲在中國落地的最主要困難,張雲勇歸納為以下兩點。 第一,人們對雲計算的認識不充分,雖然對雲計算的產業佈局、重要性和意義有了一定認識,但還要經歷一個逐步深入和統一認識的過程,在一些核心問題上更要統一思想和認識,比如雲計算與大資料的內在關聯。 第二,雲計算如何落地。 張雲勇認為,無論是從技術還是人才方面考量,雲計算對於運營商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在雲計算的研究和實踐方面,運營商相比互聯網企業起步較晚,而且運營商現有的專案還要經過傳統的可行性研究、立項、評審、批復等階段,一個專案的部署週期短則半年,長則一年,這與雲計算的本質需求不符。 另外,能夠掌握SDN、PaaS、資料分析和挖掘等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缺口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雲計算、大資料等專案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