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面臨新舊交替 05年創業者所剩無幾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互聯網 面臨

仲介交易 SEO診斷淘寶客 站長團購 雲主機 技術大廳

2010年5月29日,長城飯店,互聯網站長大會。 會場裡擠進了2000多人,還有數量同樣多的人被保安拒之門外,這種創業者雲集的盛況在中國已多年未見,當時也在現場的王建碩立即想到了2005年。

王建碩是在2004年底開始頻繁組織和參加創業者聚會的。 當時,在上海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網誌年會,一群寫博客的愛好者第一次聚集在一起, 他們開始討論當時在美國已經出現的WEB2.0風潮,從那之後,王建碩每週都會張羅兩到三次聚會,多數時候,這種聚會在星巴克裡進行,參與者都是些準備創業或者開始創業的人,這其中包括後來創立了51的龐升東,土豆網的王微等人。 到2005年5月,王建碩拿到了eBay的投資,在中國創立了分類資訊網站客齊集,他在北京和Feedsky聯合舉辦了SNS論壇,這次在知春路一家酒店舉辦的聚會成為了北京WEB2.0的一次標誌性聚會。 就在聚會之後,WEB2.0被媒體正式提出。

頻繁聚會一直延續到2005年底,有創業者組織的,也有風險投資張羅的。 所有人都激動不已,認定WEB2.0正是自己找到的下一個互聯網金礦,即便這群創業者同時也無限迷茫,因為他們自己也說不清WEB2.0到底是什麼,包括已拿到風險投資的創業者,也並不清楚公司的方向究竟在哪裡。 因此,參加這些切磋交流的聚會成為創業者在2005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直到2006年初,這種大規模、高頻率的聚會才漸漸少起來。

2005年互聯網創業春天的另一個始作俑者是風險投資商,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兩三年慘澹期後,盛大、攜程、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上市成功重新激發了投資商的信心,「投資人相信流量可以賺錢了, 所以他可以說你沒有盈利模式沒關係,只要你使用者量可以做起來,這個公司就會有前景。 」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說,當時關於矽谷和中國航線上風險投資商雲集的故事開始在業界流傳。 在美國的楊浩湧看到身邊有人拿到投資回國創業,又從媒體上看到陳天橋、馬化騰等人的創業故事,他也回到了北京。

Feedsky的呂欣欣是王建碩眼裡2005年的代表人物。 呂欣欣選擇的創業領域是RSS,簡單說,就是一種博客的訂閱工具,呂成為「代表人物」,是因為當所有WEB2.0創業者還在迷茫中,呂卻用其獨有的激情、哲理以及他談到Feedsky商業模式時的那份堅定讓人印象深刻。 但多年之後,他的合夥人邢勃承認,自己當時也看不清Feedsky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但是呂欣欣堅持說自己看清了,「他說他看清了,我就不能說他看的不對,咱倆得聽一個的,要不然就掐開了。 」最後結果是,一直沒有盈利的Feedsky低價賣給了一家廣告公司。

中國互聯網的2005派是一個獨特群體。 2005年的創業者到如今也沒能出現類似馬化騰、李彥宏這樣的創業神話,不過,博客、社交網站、視頻這些WEB2.0應用最終成為中國互聯網線民的熱門應用。 中國互聯網線民從2005年的1億增加到如今的近4億人,WEB2.0也是重要推動力之一。

這撥人經歷過泡沫和高估,遭遇過尋找商業模式的折磨,經受了金融風暴的洗禮,他們的經歷也對2010年更年輕的互聯網創業者更顯珍貴。

站在會場裡,王建碩堅信互聯網的下一個春天又要來了,這一次的熱潮是無線互聯網,熱情高漲的創業者裡既有經歷過2005年的老兵,也有剛大學畢業的又一批草根創業者。

如果中國互聯網真的就要開啟新的一輪春夏秋冬週期,我們可從頭先看看互聯網2005派的故事和總結。

商業模式不work

2010年創業者最熱門的話題是3G、無線互聯網;而2005年經常被談論的概念則是WEB2.0。

2005年充滿創意,新概念、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雖然大多數都是從美國拷貝而來的二手貨,但在當時,只要你能想敢想,政策對創業者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傳統互聯網權貴們看起來註定要在這場互聯網變革中被打倒,方興東們得以興高采烈地打出「趕超新浪」的旗號,沉積多年的風險投資商也隨之瘋狂,這場狂歡隨著博客網在當年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而達到高潮。 當然,隨後的故事峰迴路轉,WEB2.0的泡沫並沒有維持太久,大多數創業者沒能熬過2008年之後的金融危機。 在這場以WEB2.0為大旗的創業狂歡中,商業模式讓許多人如癡如醉沉迷其中,也讓一些人為此付出了代價。

2005年與呂欣欣創辦Feedsky時,邢勃有自己的夢想,「我們當時夢想這個東西以後會成為一個標準,很多很多人都在用,我很自豪,終於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現在,他用兩個字評價當初的創業,「很二」,他說,「你可以拿這個當標題,WEB2.0很二。 」

Feedsky的創業領域是當時最熱門的RSS。 事實上,其模仿的美國鼻祖FeedBurner在2007年以1億美元的高價賣給了谷歌。

這個產品在中國並未被接受,讓邢勃沮喪的是,在Feedsky運營三年之後,他在網站後臺發現,活躍使用者只有不到1000人,而這幾百人中的大多數還是邢勃的熟人,在這三年裡,邢使用各種比喻和解釋試圖讓父母弄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 ,「我幹了兩年半,父母愣不知道做什麼,你說這玩意可笑不可笑?」

Feedsky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的商業模式,呂欣欣們為網站設計的「商業模式」是在使用者訂閱的博客里加入廣告,「這個東西本來就不靠譜,因為Feedsky本來就沒人訂。 」邢勃說。 但是,Feedsky仍然設計出了一個看起來相當完美的商業模式,一個擁有相當技術含量的廣告識別和發佈系統,廣告主可以通過系統找到適合廣告發布的博客,通過這套高級的自動化系統,Feedsky可以向符合自己需求的博主發出邀請, 請對方撰寫符合廣告商要求的文章,博主在發佈文章時,這套系統甚至還能自動檢測出文章中的錯誤,或檢測出文章中有什麼語言是廣告客戶不願意看的。 這讓Feedsky有了一套理論上的 「平臺」,而擁有自動的、可複製的「平臺」正是外界看來可以成為成功互聯網公司的前提之一,這個平臺也為Feedsky引來投資,2007年風險投資商聯創策源向Feedsky注入300萬美元資金。

為此,Feedsky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技術團隊。 但事實上,Feedsky的這個平臺系統從來就沒有真正「自動化」過。 邢勃回憶,由於博主情況的複雜,最後這套自動系統在實際運營中變成了「半自動」,每一道自動化的程式都安排員工再審核一遍,一年下來,公司通過這套系統收入50萬元,遠遠不夠支援30人的技術團隊。

後來邢勃離開Feedsky自己建立了一個博客行銷公司,業務模式與Feedsky相似,但拋棄了平臺和系統,一共雇傭了5個人,公司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接了單子來之後,在博主的文章上回帖,問博主你願不願意寫文章, 如果願意QQ聯繫一下,其實博主就來了,你就給他付個定金200塊,完成以後給他付一千塊、兩千塊。 你用不著系統,你用系統幹什麼,4個人的事。 他文章天天都得寫,給個命題作文寫就寫吧,寫完之後我們這幫著改改一發布,其實挺簡單的。 做一個報告,廣告主一看挺好,三天就搞定了。 」

與Feedsky相似,當年模仿美國WEB2.0最前沿模式的中國網站幾乎都遭遇了失敗,比如RSS領域的周博通,SNS領域的uume等網站也都沒能倖免。 反倒是沒有直接照搬美國WEB2.0潮流,而是根據中國本土特點出發的創業者如今做得風生水起,例如有些傳統的社區網站豆瓣,以及幾乎與 YouTube同時誕生的視頻網站土豆網,包括看起來有些「土」的分類資訊網站趕集網等, 成為2005派創業者中存活下來的佼佼者。

2004年,面對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的WEB2.0新模式,楊浩湧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在美國早已出現的1.0模式—分類資訊網站。 趕集網的商業模式一點也不新,在2000年左右就已出現,不過,由於符合「使用者創造內容」的理念,有人將這種網站也歸於WEB2.0。 一開始,楊浩湧甚至對自己被貼上 2.0標籤還「挺排斥」。 不過,與其它WEB2.0複雜的模式相比,趕集網未來的商業前景則相對清楚,早在2005年,楊浩湧就已經清楚地對投資人表示,分類資訊不是短期可以盈利的,一定是做到一定規模之後收入模式才會出現。 2009年,趕集網的使用者數達到千萬級,趕集網開始對商家收費,類似于搜尋引擎的競價排名模式也開始出現。 2009年,趕集網收入較前一年增長了10倍。

有的創業者一直到最後也沒有找到商業模式。 他們所創業的領域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可以獨立生存的應用,例如博客和微博客,他們最終統統敗在了新浪、搜狐等傳統門戶手下。 另一些社區創業者則在與騰訊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一個相對誇張的說法則是,中國2005年的互聯網創業者,有一半折在了無所不為的騰訊手裡。

被資本沖亂陣腳?

多年之後,邢勃對Feedsky的評價是:這個在產品上失敗,運營上失敗,在執行管理上也算不上成功的案例,在融資上卻是一個成功案例,「其實我們一直有錢」, 風險投資商投入的300萬美元一直燒到了Feedsky最終賣給一家廣告公司。

「WEB2.0的企業一旦有了VC進來之後,就會走上兩個方向,要麼VC會助你助得很厲害,你會變得很強大,很多資源都會給你。 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迎合他們,實際上方向會跑偏。 」Feedsky設計所謂「平臺」讓風險投資商荷包大開之時,公司就開始跑偏了。 其實,平臺的出現,其根源也在於資本誘導,「你要做一個讓人一眼能看穿的東西,你就不好融錢了。 」邢勃說。

方興東早在2005年之前就已經因為批評微軟而成為知名人物,但是2005年才是方興東真正的成名時代,這一年也因為方興東博客網的瘋狂故事而被稱為「博客年」。

方興東博客網的失敗,除了新浪網的競爭外,資本進入導致創業者技術走形是更重要的原因。 博客網創建于2002年,此後兩三年裡,一直沒有進行商業運作,2005年,博客網成為最受風險投資商追捧的專案,方興東回憶,「大概有6000多萬美元想投給我們,彼此之間競爭還非常厲害。 」後來,方接受了軟銀等四家公司的1000萬美元投資,那些沒能投資博客網的風險投資轉而找到博客網的競爭對手。

1000萬風險投資的進入徹底打亂了博客網的發展節奏,公司迅速從數十人擴張到300多人,不諳管理的方興東全面失控,網站在技術上也遭遇瓶頸,其系統架構根本無法支援千萬流量。 到年底,方興東被剝奪了CEO的權力,博客網此後在與新浪的競爭中迅速落敗。 現在回頭看,方興東認為,當初選擇風險投資, 「不應該光看風險投資的名氣,而要看他們給創業者真正帶來的説明。 」

酷訊網則是另一個倒在資本溫柔鄉中的創業明星。 2005年底,陳華、吳世春在北京創立酷訊網,為使用者提供生活搜索服務。 2006年初,酷訊網獲得 200萬美元風險投資,僅僅10個月後,酷訊又獲得了投資商1000萬美元投資,一年之內兩次融資,陳華3小時搞定投資的故事一時傳為美談。 但是過快的融資節奏讓酷訊承擔了超出能力範圍之內的壓力,此後,酷訊網開始過早地進行各種盈利嘗試,推出房產、工作等搜索服務。 到2008年6月,酷訊網又放棄過去的模式進行戰略轉型,重新置放為「全球最大中文旅遊搜索」,再一年之後,創始人吳世春、陳華先後離開公司。 資本最終驅逐創始人離開,正是源于創始人一開始對於融資多多益善的誤區,以及資本短期逐利本性的揠苗助長。

當然,大筆鈔票也説明了另一些創業者,例如王微的土豆網,數千萬美元的投資建立了視頻網站行業的高門檻,正是這樣的門檻才遏制了新浪等門戶,在進入該領域時也不得不小心掂量其中的風險, 從而使得土豆網等視頻網站避免了像博客網站那樣輕易被入口網站採摘勝利果實的命運。

2005年,在幾乎所有WEB2.0的創業者聚會中都會看到一位特別的創業者—康錄發,威客網站k68的創始人。 這位在夏天總是穿著一件皺巴巴圓領 T恤,說話大大咧咧的創業者與其他WEB2.0公司創始人的高科技白領氣質上有著天壤之別,很自然的,這位看起來有些土得掉渣的創業者始終沒能獲得風險投資青睞。 出人意料的是,他那看起來同樣土得掉渣的網站5年之後仍然在穩定運作。 不久前,邢勃就享受了一次服務,在接到一家公司的一個設計任務後,他在 k68上發佈了任務徵集,一夜之間,他就拿到了50個方案,第二天他拿著方案交給客戶時,客戶驚呼,「你們的美工太牛了。 」這讓邢勃非常感歎,「k68很土,一直很土,堅持很土,永遠很土,但是就挺好。 」

威客網站k68看似WEB2.0的一個異類,但是或許,它昭示了互聯網某種力量的重生。 互聯網2005派正在作別,互聯網2011派即將登場。

相關關鍵詞: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