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點評:雲計算成本優勢之爭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應用程式 成本 就是 組織機構

當說起雲計算的時候,最引人注目的話題恐怕莫過於雲計算成本優勢之爭。 關於這個話題通常討論的是「資本支出與運營成本」,這一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意義不容小覷。

簡而言之,資本支出與運營成本的比例就是根據計算資源如何支付費用的行為構成。 例如,如果消費者選擇Amazon Web Services,就得根據資源的使用方式或者時間來支付費用。 消費者享有服務但不擁有資產,Amazon則提供服務和存放裝置。

從會計學的角度看,擁有某項資產常常被認為是一種資本性支出(也稱之為capex)。 它需要對整個資產承擔風險,而發生的成本則成為公司資產負債上的一個條目,並且要承受貶值的風險。 相比而言,運營成本是指在某個時期內為了維持業務正常運轉而產生導費用。 一年內產生的所有支出被計入到損益表中,並且不會對資產負債表直接產生影響。

從公司角度來說,資產負債表屬於首席財務官的職責範圍,而運營支出則屬於營業單位的財務報表,通常來說營業單位會在每年預算範圍內實現更高收益。

綜上所述,運行某種應用程式並且基於按需服務來支付計算資源所產生的開展,意味著這些成本是屬於預算之內的(也就是營運支出opex)。 然而,運行同樣的應用程式和使用已經購買並當作資產的計算資源的話,則意味著這些資源屬於資本性支出(capex),每年的折舊則也屬於營運支出。

顯而易見,營運支出更令人可取畢竟,你只需根據使用來付費即可。 相比之下,資本支出也就意味著不論使用方式如何,都需要承擔固定的折舊費用。

話說回來,雲服務商根據使用方式來收取費用,通常會為成本帶來附加值,這就使得它們之間的對比會變得更加複雜。 可IT部門並不會為此而增加額外利潤,因此只收取成本上升帶來的開支即可。 根據不同的應用情況按年支付折舊費,會比細化到每一筆開支的收費更令人滿意。 這一點在汽車行業應用更加明顯比如在居住地的日常生活中,購買汽車會顯得更具有經濟性,但對於為期兩三天的短程旅行來說,通過租賃汽車的方式充當代步工具,則會顯得更為明智。

對於雲計算來說,關於資本支出與運營成本到底哪個更具有性價比還存在著大量的爭議。 這一點在我們的工作中就有鮮明的體現在一次會議上,有人提出使用AWS作為部署平臺,一個業務經理很直率地表示:當兩年之後你購買了伺服器,就不會再想著使用AWS作為部署平臺。 雖然這是一種粗略的財務評估,也就是資本支出作為運營成本資源的花費要比購買資產和支付折舊費高。

向私有雲遷移則遠比這更加複雜。 在這之前,大多陣列織機構使用一個應用程式,一台伺服器,因此所有的折舊就被分攤至一個應用程式上。 這樣,對資本支出做出評估相對比較簡單。 現在年折舊率需要多個應用程式間分攤。

現今,使用計算資源的組織機構不願意統一支付;畢竟,他們只是短期的使用。 他們寧願將資源整合起來做一個短期測試或者短期的業務計畫而不考慮一個五年的折舊時程表?資源消費者者期待著支付基本的運營成本;畢竟這就是市場。 他們只想支付他們使用的而不關心是誰提供的。

IT組織機構堅定地為這一切作者準備,實施私有雲並且為資源定價,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必須承認,事實上大多數的IT組織機構沒有支援追蹤詳細成本的會計制度。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資源消費集約型,根據使用方式支付費用,IT組織可以根據成本預算提供不同的私有雲服務。 這能實現嗎?

這是事實每一個消費者都對應有一個投資者。 每一個消費者都會很樂意只支付資源使用費,也一定會有供應者提供資源並且是按照需求也一定會有人擁有資產。 對於資產的持有者,在報價中的關鍵是使用資產的百分比。 回到粗略的估計中,雲計算使用的百分比為例子,很重要的一點是出售足夠的時間—也就是充分利用資產。 這就意味著IT組織機構需要在管理使用上變得複雜。 這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以航空業為例其實施了先進的管理措施。

我聽說一些人聲稱利用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那是因為大部分的應用程式是穩定的;也就是說,這些資源使用起來不會引起很多變化。 因此,在私營雲為提高使用率通常的做法是搭建起能使用閒置計算能力的雲環境,從而滿足某些高峰時期的需求。 這種看法低估了應用程式吸收雲計算帶來收益的能力。

其一,由於支援高可變負載,應用程式組將開始創建更多此類型的應用程式。 在這之前,得到這類應用程式的充足資源是很困難的,人們也就沒有抱怨。 現在人們將要開始開發可支援高度可變負載的應用程式。

第二種低估未來的觀點是,它不明白組織機構行為的改變,在低需求時期通過擠壓應用程式降低成本。 Forrester公司的James Staten定性為「下降」也就是大規模使用應用程式或關閉資源降低雲計算成本。 這一方法消費者收益,但為供應者帶來了麻煩。

最後,雲會像過去那樣利用基礎設施主要是穩定和低增長,不明白價格規律是如何起作用的。 如果雲計算更加便宜,人們就會使用的更多。 這就是我們在HyperStraus對將來的應用程式做出預測的原因。 這將影響使用和制定計畫。 並不是所有人和我們意見一致讀一下對計畫的評論就知道,我們面臨的問題是資料中心的中斷。 沒有人會預測到什麼時候會有第一個安裝應用程式伺服器的顧客。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料共用的時代。 雲計算將要帶來這種需求,快跟上來!

這種運營成本的轉變會帶來怎樣的效益和風險?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收益管理會成為IT的核心技術。

如果消費者不再遭受使用風險,組織機構就得小心管理確保有足夠的使用和財政的活力。 為了消費者購買設備與帶著發生設備不充分的風險買來賣給消費者有著很大的不同。 在過去5%—10%的使用率在IT是不光彩的;在2009人們責備製造商的低使用率為證明經濟陷入困境。 生產使用率是69%。 它會做的越來越好。

2. 高利潤下的IT災難在產業中不再新鮮(見證過NewYork"CityTime的崩潰)或許這不是產業陷入到困境而是註定走向失敗。 重要的一點是定價與使用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減少使用率會影響到收益:

提高使用率,或者精簡備用設備。

3. 財政管理對於私有雲是至關重要的。

追蹤使用,定價,市場需求,不是當前大部分IT組織機構需要的技術。 這將立即改變。 有人可能會說預測的IT經營就是經商,需要將所有相關因素考慮在內。

4. 風險管理將會納入其中。

資本密集型產業在財政利用上曝光的風險很高非常高。 將來找出一種管理風險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最近我遇見了剛開辦的Strategic Blue,通過付費給中間人來應對使用風險。 這是事實,企業家對這一領域的關注表明問題的存在,也許這是令人欣慰的。 現在來說公司將怎麼做還太早,但毫不誇張地說,比傳統的模式更存具風險。 和平時一樣,我被科技的發展吸引著並且確信改變了很多—也受益了很多。 在某種意義上,IT將掀開新的一頁。 不管怎樣它需要同樣的規則和財政管理,因此使用風險的問題也適用于IT領域。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