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的名字IT界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凡大小廠商、大小會議,仿佛「無雲不時尚」。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雲計算概念提出之前,中國便有了類似概念。 1998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領導的小組就提出了透明計算的理論。
概念深度融合 側重點不同
透明計算,簡單來說是指使用者在使用電腦系統時,不必感知作業系統、中介軟體、應用程式等的具體所在,只要根據自己的應用需求,通過網路從所使用的各種終端設備(如固定和移動的終端設備以及家庭中的各類終端設備) 中選擇並使用相關計算服務(如計算、電視、上網和娛樂等)的一種計算模式。
雲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415.html">網路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使用者按需服務。 它是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
通過對雲計算和透明計算概念的闡述,我們可以簡單比較下二者的區別。 其相同之處在于利用網路切分網路伺服器和終端的功能,分割完以後,終端的功能越來越少,伺服器的功能越來越多,兩者都依賴于一個技術設施,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3G,網路基礎設施的架設。 不同之處是從前端推還是從後端推的問題。 雲計算是從整個互聯網、從伺服器開始往終端去,是廣域網路存儲及搜索模式。 而透明計算是從終端開始,從3C合一開始最早從終端開始往前端、往後端去推。
事實上,這兩個概念並不雷同,更像是一個互補。 試圖側重終端的透明計算和側重于伺服器、資料中心的雲計算,進行互補的連接。
UEFI標準助推透明計算落地
英特爾軟體與服務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何京翔博士認為,雲不僅僅是資料中心一塊,只有雲沒有端,就不是完整的雲計算模式。 使用者體驗是最終需要滿足的需求,這也是平衡的雲計算所強調的。
UEFI是一個介面標準,定義了作業系統和底層硬體平臺之間的介面,用來替代傳統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的一個工業界規範。 這種介面用於作業系統自動從預啟動的操作環境,載入到一種作業系統上,從而使開機程式化繁為簡,節省時間。 通俗的講,介面標準化以後,一個軟體可以運行在不同的平臺上,比如PC、伺服器、手機、平板電腦。
2000年英特爾公司發表EFI定義固件介面規範。 2006年,英特爾與清華開始合作用UEFI系統軟體技術虛擬化技術為透明計算開發解決方案。 Intel平臺軟體架構部中國區總監盧炬分析道,UEFI是硬體和軟體的分界線,上面是作業系統,底下是不同的架構。 而透明計算恰是尋求軟體和硬體的邏輯分離,UEFI天然實現了軟體硬體的邏輯分離,與透明計算的理解非常切合。
形成產業鏈任重道遠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副研究員周悅芝博士向記者表示,透明計算在研究中技術問題不是太多,相對來說如何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商業產品是比較大的挑戰。 此外,BIOS技術是由私有公司擁有,沒有授權無法進行開發。 而UEFI基礎架構是開源的,方便了開發。 在作業系統OS級別上,Linux、Android都是開源的,但Windows與iOS是封閉的系統。 如何支援他們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周悅芝表示,清華大學正與英特爾研究院進行技術層面上的溝通,通過合法的手段做一些嘗試。
周悅芝表示,由於雲與雲之間的交互介面標準還沒有統一,目前透明計算還是會側重于端和雲之間的交互介面上。 他希望通過與英特爾的合作建議一個與後端連接的介面,在有了介面以後再與不同的雲平臺打通。
雖然透明計算的理解非常符合使用者需求,但實際上我們看到透明計算未來需要走的道路還很長。 不同作業系統之間由於其商業利益不會輕易被打通。 不過,這是產業發展的一個方向,未來設備肯定是會越來越智慧化。 相信有了英特爾這樣的公司參與,肯定能加速透明計算的推進。
此外,在比較令人關係的智慧財產權方面,清華大學的意識也很到位。 據周悅芝介紹,2000年他們就已經開始申請專利,現在獲得授權有十多項。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