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全國20多個省區市爭相發展「雲計算」產業,而相關規劃普遍比較簡單,產業佈局多雷同,不少瓶頸須破解,特別是在「雲應用」方面尚需廣泛的探索與實踐。
「雲計算」風起雲湧
記者瞭解到,單就在內蒙古,2011年以來,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全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包頭市、全國第一大產煤市鄂爾多斯市,以及作為北京「後花園」的赤峰市等地,紛紛大做「雲計算」文章,似乎一夜之間大草原成為雲計算的「天堂」。
突如其來的「雲」令尋常百姓「雲天霧地」,而業界普遍認為,雲計算與地廣人稀、溫度適宜、電力資源豐富的內蒙古結合是共贏之舉。 首先,雲計算基地運行需要大量電力,可使內蒙古火電就地消化,有效減輕煤炭外運壓力和電力外輸困難;同時,能夠吸引知名公有雲企業入駐,為IT產業提供發展機遇;另外,有望加快推進地方資訊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進程, 並將催生新型服務業態的發展。
目前,內蒙古憑藉距首都北京較近、晝夜溫差大的優勢,已吸引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紛紛前來落戶,全區已開工建設的雲計算重點專案就有11個,投資規模超過550億元。
不過,內蒙古並非已完全搶到先機。 據瞭解,近兩年全國雲計算產業「搶位」發展,已有20多個省區市公佈了雲計算產業發展規劃。
重重「瓶頸」需破解
有關人士認為,包括內蒙古在內的全國各地發展雲計算產業還面臨著不少難題,尚需破解重重瓶頸。
呼和浩特市科協名譽主席陳蔓莉認為,當前全國許多地方緊鑼密鼓建設「雲產業」,相互競爭使得各地原本的一些優勢造成衝擊與壓力。 比如,一些資源富集地的加入,導致雲計算服務價格日趨相近,使得內蒙古低成本優勢已不再明顯。
陳蔓莉認為,雲計算產業剛剛起步,各地均面臨著不少問題。
缺乏整體規劃。 比如,內蒙古目前還缺乏全區層面的雲計算發展規劃,各盟市、各電信運營企業各自規劃建設,不同標準的雲計算技術架構和應用模式,將影響今後各地雲計算基地的互聯互通。 同時,也可能導致重複建設、資源浪費、設備閒置等問題。
發展與應用的結合程度不夠。 眼下,各地爭相發展雲計算,忙於資料中心的硬體建設,但對於它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怎樣能跟個人、家庭消費結合起來,怎樣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思路還不清晰。 各地對未來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缺乏成熟的考慮。 比如,哪些雲應由政府埋單,哪些應由政府資助,哪些由企業或個人出資,以及雲的使用維護如何做,收益如何分配等一系列公有雲的出資運營模式問題尚需解決。
「雲安全」問題仍是其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 目前,很多公有雲建設企業和多數私有雲企業使用者對使用雲計算尚存顧慮。 雲計算本身還面臨一些特有的技術瓶頸問題,如資料的私密性、資料傳輸瓶頸、性能的不可預見性、可擴展存儲能力等都需要突破。 如何買現商業化運營,也是影響雲計算發展的重要問題。
雲計算規制仍然相對缺乏。 如雲存儲等業務的安全性,需要依據法律進行約束,也需要協力廠商機構説明企業對雲計算業務進行審計,而目前我國還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
搶位「雲應用」是關鍵
專家表示,全國各地發展雲計算產業所面臨的問題大同小異,面對「風起雲湧」的「氣候」,關鍵是各地要找准新優勢,推進「雲應用」,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產業形態。 誰能夠「搶位」發展,誰就是未來的贏家。
當前,各地亟須做好產業規劃,確定發展重點,明確不同階段的戰略步驟,建立良好的市場預期和政策環境,避免重複建設和產生泡沫;找准地方特色,各省區市要對其發展方向予以整合和分工, 比如哪裡適合搞以政務雲和公共雲為主的雲計算資料中心,哪裡適合搞服務于全國的樞紐型雲計算產業基地,哪裡適合搞工業軟體和軟體服務業為重點的雲計算基地,哪裡適合搞雲計算資料備份中心等,都要進行系統分析、精心規劃 ;鋪設好通往全國乃至全球的陸纜通道,保證資訊高速暢通,形成集群效應。
也有人認為,發展雲計算產業,也切忌一味打資源優勢牌。 在前期以資源優勢吸引雲計算產業落戶後,應著力培育和擴大市場需求,儘快形成人才優勢和地區產業集聚,逐步形成應用引導型和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快速建立雲計算應用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條。
首先,要以雲計算應用為導向,通過在一個或幾個典型行業搭建雲計算平臺和提供雲計算服務,帶動雲計算應用向工業設計、節能環保、新藥研製、氣象分析、地質災害預測、物聯網應用、軟體發展以及模擬類比等領域全面拓展。
同時,要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並將其作為發展雲計算產業的戰略基點;注重推進雲計算產業相關制度創新、研發創新、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開拓新的商業機會;形成較好的高端人才環境、較高的產業集聚度、較為完善成熟的產學研生態, 以及較廣的產業輻射覆蓋範圍,持續帶動產業鏈各環節的融合;推動新業態的孵化,為產業發展提供活力和新空間。
另外,在起步階段還可先選擇一種重要的公共服務為試點,建立面向全社會的電子政務服務雲平臺,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探索發展雲計算應用的問題與經驗,引領和帶動雲計算業的紛繁發展。
專家認為,雲計算打破了地域的概念,資源的跨地域存儲與當地語系化監管之間的矛盾將會進一步凸顯。 如何在網路資源存儲、資源分享和網路安全監管等方面做好不同地域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工作,還需有國家層面的合理方案。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