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背後的經濟屬性註定了雲計算是一種全新的生產力,使得社會生活與商務工作工業經濟時代迥然不同。
近年來,隨著概念的不斷普及和推廣,雲計算的巨大商業潛力正在不斷地被展現出來。 IDC(互聯網資料中心)發佈的報告稱,2011~2015年期間,公有和私有雲計算服務上的支出將在全球創造近1400萬個工作崗位,其推動的IT創新預計每年會帶來1.1萬億美元的新業務收入。 在國內,這項全新的模式日益受到追捧,許多企業開始利用雲計算降低傳統IT服務的成本和複雜程度。 換句話說,雲計算正在為實現IT更加簡化並提高速度而尋求良藥。 在雲計算的技術和業務雙重驅動的影響下,中國企業在雲計算浪潮中扮演的角色尤為讓人關注。 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IBM全球聯盟新興國家集團雲計算總經理寇衛東博士。
雲端的中國機會
CEI:雲計算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寇衛東:雲計算能為一個企業帶來嶄新的消費模式和交付模式。 從消費模式方面講,企業的IT需求不必再通過購買IT硬體設備和軟體來滿足,企業可以從雲計算供應商那裡租賃所需的IT資源來滿足自己的IT需求。 從交付模式講,企業不必再像在雲計算出現之前的IT技術那樣,建設一套軟硬體基礎設施,加上機房等配套的物理建設和電力資源,而是可以通過網路從雲計算供應商那裡獲取所需的計算和企業應用資源。 雲計算可以推動、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同時也促進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出現。
CEI:有資料顯示,雲計算在技術方面並沒有太新的突破,主要是把原來的一些技術整合成新的商業模式,這種說法正確嗎?
寇衛東: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確。 在雲計算出現之前,軟體基本上是在同一台機器上運行。 現在卻是在雲的資源池上運行。 環境不同,需要提供的技術支援也就不同,所以並不能說一點新東西都沒有。 雲計算是一步步成長髮展到現在的,並沒有一個突然出現的新技術,而是通過原來技術的逐步發展整合而成。 雖然目前雲計算還有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沒有解決,但是說雲計算在技術方面沒有新突破卻是以偏概全。
CEI:為什麼說雲計算是中國的機會?
寇衛東:IT的集中化可以説明中國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中國很多企業都想做IT的集中管理,但利用傳統的IT實現集中管理,投資大、見效慢,困難很大。 雲計算能重新打造產業鏈,產業上下游的企業都會因為雲計算而重新洗牌,對於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區域來說,雲計算能夠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一個旅遊發達的城市如何打通產業鏈,或者說盛產煤炭的山西甚至可以通過雲計算打造一個全國的行業聚集地。
對雲計算來說,中國企業分佈散、資訊化水準低等特點恰恰是機會,因為雲計算的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可以不分地域、規模而提供IT服務。 通過雲計算企業可以得到它需要的IT服務。
雲計算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機遇,我們不再像國外企業一樣從頭開始打造企業的IT系統了。 我們可以和它們一樣,利用雲計算提供的IT服務滿足企業的IT需求。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
CEI:中國雲計算面臨的挑戰和在推廣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寇衛東:雲計算中心有成千上萬的伺服器和各種硬體設備,電力消耗非常巨大。 雲服務是通過網路來提供的,而網路速度、網路7x24不間斷服務、網路的可靠性對雲計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雲計算中心服務千家萬戶,一旦宕機,影響非常大,社會成本不可估量。 如何保障雲計算的安全性也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總而言之,電力消耗、網路的可靠性、安全性都是中國雲計算所要面臨的挑戰。 但從現在來看,雲計算最大的挑戰是消費者需要時間去接受新的技術。 任何新技術的推出都會有一個被民眾接受的過程。 上世紀80年代,我去北美留學,那時候銀行卡已經大範圍推廣了,但還是有一些人喜歡去櫃檯排隊,認為只有人與人面對面的交付才安全。 所以雲計算也需要這樣一個過程才能被接受。 一項新技術如果能帶來好處,早晚是可以大範圍推廣的,屆時公司和個人都將在雲計算大潮中得到利益,所以雲計算最終是會普及的。
CEI:什麼樣的企業將在雲計算大潮中得到充分發展,又有什麼樣的企業會受到衝擊?
寇衛東:雲計算只是一個戲臺,想唱什麼樣的戲還得看企業本身。 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都不同。 只有對雲計算進行深刻理解,把雲計算和自己的商務模式很好地結合,才能在雲計算大潮中找到機會。 Facebook、Saleforce、Google、Amazon、Twitter等一大批企業通過雲計算成長起來,其中最典型的Saleforce, 年收入從2002年的2200萬美元成長為2011年的19.4億美元;僅從2009年初,其股票從25美元漲到今年的160美元左右,漲幅就達6.4倍。 與之相反,Blockbuster是一家傳統的視頻租賃公司,2004年年收入就高達60億美元,但一家基於雲計算的視頻服務公司Netflix在短短幾年就發展成為在北美有2000萬使用者的雲計算公司。 這樣強烈的衝擊和競爭讓Blockbuster在2010年夏天不幸倒閉了。
CEI:從目前雲計算的發展來看,主要還是一些大型企業、國有企業、政府接受雲計算概念比較快,如何能夠快速地讓中小企業參與到雲計算中來?
寇衛東:政府必須要繼續加大對雲計算的支援力度,小企業不可能自己做雲計算,必須要把資源整合到公信力比較好的雲計算中心。 國外在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大企業出面建立,但因為國內企業信用建設方面和相關體制的缺失,所以國內還是要以政府推力為主,這樣才能讓中小企業更容易參與到雲計算中。
CEI:政府對雲計算的支援是否還不夠? 在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方面,政府是否動作慢了一點?
寇衛東:目前國家對雲計算產業非常支援,但大多數停留在建立資料中心的階段,後面的運營階段是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正在摸索和探討怎麼樣去做這方面的工作,因為政府不可能直接去運營雲計算中心,必須尋找專業的雲計算運營團隊,這是需要時間的。
由於雲計算本身模式還沒有發展到完全成熟,所以無論是國內和國外都還在一個規章制度制定的過程中,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也會不斷發展。
CEI:隨著雲計算的普及,這項服務未來是否會和水電一樣成為市政建設的一部分?
寇衛東:我們經常會用水電給雲計算做比喻,這是因為雙方有共通之處。 但雲計算和水電還不完全一樣。 這是因為水電並沒有資料的屬性,同樣大小的資料卻含有不同的價值,這是無法度量的。 雲計算會成為市政建設的一部分,這會以公有雲和私有雲結合的模式實現,一些涉密或者政策方面的放在私有雲上,而公有雲上則可以是政府對市民和企業提供的公共服務。
CEI:資料的私密性是否會造成人們對雲計算安全性的懷疑?
寇衛東:還是用銀行來舉例,最開始民眾對自己存放在銀行的資產並不放心,雲計算也是一樣。 我們可以通過觀念更新、技術手段和法律法規三個方面來對雲計算的安全性進行更多的保障。 這就督促技術人員更多地開發雲計算相關的安全技術,也督促政府更快地出臺關於雲計算資料保護的法律法規。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