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將詳細介紹如何應用雲採用模式(每種模式都概述了其具體特徵)來支援企業的雲實現的業務和技術需求。 這些示例展示了雲解決方案供應商如何構建私有和公共雲,將用戶端應用程式全部託管在雲環境中(比如,IBM® 雲服務產品提供的環境),或者部分託管在雲中,部分託管在本地。
模式包含反復從客戶和合作夥伴活動中提取的適用于複雜任務的最佳實踐和專業知識。 模式可説明使用者以清晰的格式定義良好的解決方案,處理反復出現的問題;不管使用什麼技術(包括軟體、中介軟體或程式設計語言),都可以將該模式應用於具體的使用案例。
隨著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被部署到雲中,隨著雲計算逐漸成為一個新興開發領域,出現了很多新產品和新技術供雲使用者使用;理解雲模式,特別是採用模式,並協調最合適企業實現場景、動機和緩解措施的模式,可説明您構建一個良好的雲應用程式。
例如,對於某些需求而言,如果該解決方案需要與駐留在內部雲環境或其他雲環境中的 IT 元件相集成,那麼完整的解決方案(其中所有 IT 資源都駐留在雲中)可能並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與某些需求匹配的拓撲結構和模式相集成可説明架構師縮小解決方案元素範圍,從而支援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
模式還可以説明使用者識別選擇一種模式對另一種模式的影響,這有助於架構師向企業突出顯示選擇的多樣性。
本文目的是説明雲架構師選擇一個合適的雲採用模式,該模式可説明擴展業務功能,並集成現有本地系統和雲供應商提供的新服務。 本文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集成方面,使用採用模式以一種抽象形式支援雲服務模型(基礎架構即服務 [IaaS]、平臺即服務 [PaaS]、軟體即服務 [SaaS] 以及業務流程即服務)和雲類型(公共、私有、混合和社區), 從而對雲解決方案產品進行分類。 這些抽象形式將説明您根據自己的業務模型、所需雲成熟度級別選擇適合的採用模型和技術(比如,軟體、平臺和工具),它們的主要目標是向您提供第一個關鍵步驟,實現向雲實現或擴展邁進的切實可行的整體方法。
在下面小節中,我們將回顧關鍵雲採用模式並介紹其屬性、特徵、拓撲結構、動機和其他決策因素;我們提供了一些使用者場景和案例研究示例,説明提供相關的背景。
滿足雲採用模式
一般而言,根據應用程式、資料和基礎架構共用特徵,可以將雲模式分成 4 類:
應用程式在本地雲(私有雲)上託管;資料和基礎架構不能共用。 應用程式在公共雲上託管;資料和基礎架構可以共用。 應用程式結合使用私有雲和公共雲(混合雲);資料和基礎架構可以選擇性地共用。 社區雲,是專為特定社區功能而設計的,允許社區使用者之間相互協作。
這些雲模式與雲服務模型相關但不同于雲服務模型。 雲服務模型(對本文而言)也可以分為 4 組:
基礎架構即服務 平臺即服務 軟體即服務 業務流程即伺服器以支援不同類型的服務
這裡介紹的採用模式是基於第一組特徵的,包含所有雲服務模型。 該雲採用模式稱之為:
主要混合雲 (PHC) 擴展的混合雲 (EHC) 完整雲 (FC) 擴展的完整雲 (EFC)
以下小節概述了每種模式的屬性、特徵和拓撲結構。 各個小節還將向您提供使用它們的動機、選擇某個模式的利弊之處以及採用特定模式的影響。
主要混合雲 (PHC)
主要混合雲模式是一種將本地或託管部署擴展到雲環境中的方法。 處理實例是根據需求部署的或預先分配好的,它們通常並沒有集成到運行時服務提要中。
該模式有一個單向方案可實現服務交付,每次僅依賴一個運行資源。 資料中心功能提供這類服務作為資料服務、業務支援服務(用於計費、客戶管理等等)、操作支援服務(比如,服務自動化,計量等等)、支援服務、監控服務、安全性服務和網路服務。
特徵
利用該模式,可與本機群組件進行有限的集成;元件與非雙向同步是鬆散耦合的。 該模式不與其他雲解決方案相集成。
拓撲結構
從概念上講,主要混合模式可以用圖 1 來表示:
圖 1. 主要混合雲拓撲結構
左側的本機群組件和駐留在右側雲元件之間的集成是有限的。 邏輯上看起來類似于圖 2:
圖 2. 主要混合雲邏輯結構
動機
採用該模式的動機理由包括:
您需要使用附加功能來處理那些本地系統無法滿足且可不限制本地系統輸入進行操作的狀況。 您需要預先處理一些原始資料,但不需要在本機存放區這些原始資料;只需存儲結果。 您需要使用一些在本地無法運行的軟體元件 您沒有現成的技能組合來搭建環境或運行本地軟體。 您的上市時間太短,而且只有雲供應商才能滿足業務需求,內部技術無法滿足這些需求。 您認為您可能需要一個擴展的混合雲,但是您還沒有做好準備。
關鍵使用者場景
使用主要混合模式的企業通常具有以下業務需求:
您想要運行其他批次處理流程,但是您本地系統上目前沒有處理視窗。 您有一個大資料項目目可從互聯網上收集資料,但您想要根據本地系統的輸入對其進行資料採礦(例如,業務智慧 [BI] 報告)。 您想要在雲中託管一個內容管理系統,該系統包含本地內容管理系統的一個子集。 您想要測試一個在作業系統上運行的新應用程式,該作業系統可在雲中運行但是不能在本地運行。 您想要通過複製對外部使用者共用本地資料。 您想要提供核心服務之外的其他服務(比如資料分析),這些服務是基於本地系統的,但是對於核心業務來說並不是必需的。 您想採用外包的電子商務功能提供給 SaaS 供應商,比如付款服務或帳單服務。
決定因素
決定您是否採用該模式的因素有:
想要限制對完整雲部署的承諾。 風險隔離:例如,批次處理可能失敗,但是對常用環境沒有嚴重影響,風險隔離會減小對您核心業務的影響,而且不需要太多內部設備支援。 投資最小化:您想要在發佈完整雲之前快速獲得初步雲經驗。 靈活性:該模式支援您以最小承諾擴展現有業務。 最小化集成和流程依賴性。 不需要對您的資料進行分區。 不需要即時事務。
影響
如果您採用該主要雲模式,需要考慮的關鍵影響包括:
需要維護一個雲支援結構和一個本地系統支援結構,可能會包含冗余或衝突。 如果雲環境需要本地監控,那麼可能需要您自己提供監控,這種情況的可性能很小。 您需要做的工作是限制從本地系統到主要混合雲服務的集成。 與雲供應商一起建立治理模型(例如,變更控制,QoS)和標準。 需要建立合同管理、條款及條件。 雲解決方案安全性可能不同于本地解決方案。 現有操作支援功能可能不能擴展到雲解決方案,可能需要檢查和改進當前支援結構。 建立驗證和審計雲供應商提供的服務的指標。 可能要求使用者教育和培訓中包含擴展功能。 需要獲得應用程式遷移和批次處理管理支援。 需要一個災害復原計畫來包含雲擴展。 接收即時集成和主要混合雲服務的能力可能有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