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在非常短的時間裡迅速興起,並在個人和企業使用者使用和運營計算的模式上發生了重要的演變。 從概念上來說,雲計算可以被視為在由虛擬化技術(雖然雲計算並不總是需要虛擬化)提供的硬體抽離層上構建資源抽離層和控制。 而且我們還發現雲計算的好處不僅是能提升企業的效率,還能通過更快的IT資源訪問和實現資訊的輕鬆共用來提高企業的靈活性和全球協作的可能性。 這些都是推動企業創新和增長的關鍵因素。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觀點,亞太地區的雲計算市場(不含日本)經過五年時間的飛速發展,到2015年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58億美金,這相當於令人吃驚的39%複合年增長率, 尤其是與這個地區資訊和通訊技術整體市場同期僅有7%的增長率相比。
經證明雲計算能為企業使用者提供頗具吸引力的價值回報和強大的業務機遇。 技術深植于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它對實際生活的影響力必須得到我們的重視。 正如Forrester所概括的「雲自助服務和隨需支付的特性不僅可以鼓舞使用者和應用軟體研發團隊按照他們的需求進行使用,而且以高度共用,虛擬化和可利用的方式來運行IT基礎架構,從而推動IT效率」。 按照Forrester的觀點,雲計算正在説明企業使用者降低能耗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電子廢物。 因此選擇如何構建正確的雲或許是IT領導者在這個十年當中需要做出的判斷。
當「雲計算」這個術語首次出現的時候,它描述的是一種計算效用。 過去是由大型服務提供者通過網格按需付費提供服務的一種方式。 這些「公有雲」具有與某些企業IT傳統應用相關的顯著特性。 但是同時,多數企業使用者仍然對將他們的應用軟體遷移到公有雲供應商處充滿疑慮。 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企業使用者對搭建混合雲跨內外部資源來實現兩種雲的優勢還是充滿興趣:即利用公有雲的經濟性和靈活性來優化諸如審計,風險管理和強大的協定管理等企業需求。
在選擇是應該部署私有雲,混合雲還是公有託管雲模式時,仔細評估需求是決策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型企業和政府IT部門長期以來在他們的核心IT系統上使用的是價格高昂的專用系統。 通常邁向雲計算的重要一步就是對遺留系統實施標準化,根據具體情況使用更現代化的標準硬體和軟體。 如果沒有考慮到針對他們現有的IT基礎架構和應用軟體制定計畫,那麼企業使用者就無法充分意識到雲計算的經濟優勢和技術優勢,從而將自己置於競爭中的不利地位。
舉例來說,選擇諸如LINUX這樣構建在社區驅動型創新技術開發的開放式架構化標準作業系統就有很多好處。 這些企業級產品可以為新一代IT基礎架構提供穩定的基礎和世界級的支援,從而説明企業使用者獲得更佳的業務能力和更大的成本優勢。
一種開放的混合雲管理方式可以説明企業使用者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實現這種標準化。 也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替換他們現有的應用軟體和基礎架構並開始更新換代的選擇。 雲還能提供比簡單擴展現有專用技術和產品要更好的方式,比如在雲上部署虛擬化平臺。 這麼做可以防止企業使用者被一家廠商鎖定又轉到被另一家廠商鎖定,從專用的虛擬化變成專有的雲計算。
開放性為這種變革提供了方法,讓企業使用者可以控制他們的技術發展規劃和他們IT的未來。 我們看到開源已經成為這其中的組成部分。 開源廠商向專案貢獻原始程式碼,讓使用者也參與代碼貢獻,使之變得更好。 對KVM的廣泛支援和由IBM,惠普,戴爾,AMD,英特爾和富士通等主要企業參與建立的開放虛擬化聯盟就是他們對開放虛擬化解決方案感興趣做好的證明。 oVirt專案還新增了開源虛擬化管理。
混合雲管理,可以説明企業使用者構建涵蓋多種虛擬化平臺的私有雲和公有雲,可以從開源和諸如開放標準和開放應用軟體程式設計介面(API)等開放方式中受益。 由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負責的Deltacloud專案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它通過提供整套可以與多個雲供應商相容的API來實現雲構建的透明化非鎖定解決方案,虛擬化軟體和公有雲都是如此。 任何向雲遷移的決策都必須將雲和不同雲之間是否易於管理這個特性考慮在內。 同時如果企業使用者選擇這麼做的話,還要考慮更換雲供應商的能力。
雲計算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市場成熟度,它成為IT運營所接受的標準只是時間的問題。 同時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雲仍然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新技術,前景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 但是像其他任何的戰略性IT產品一樣,需要採用慎重和深思熟慮的方式。 不要走錯路。 雲計算就是,應該就是,你企業的戰略方向。 (作者Glenn West 為紅帽公司雲計算事業部亞太區經理)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