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業資訊化市場在經過了多年的積澱之後,正處在從「外力牽引」向「內需驅動」過渡的關鍵時期。 資訊化已經成為企業重新架構商業模式、持續優化流程的關鍵手段和全新動力。
計世資訊認為,公司資訊化應用動力的改變與新技術和服務的結合將引起資訊化應用的一系列變革。 首先,企業對服務商的要求發生了改變。 企業對服務提供者綜合服務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企業要求服務提供者能夠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從而滿足更好地支撐業務運營的需要;其次,企業對技術的需求發生了改變。 傳統資訊化技術與通訊技術的融合將更加緊密,兩者的界限變得模糊,相互滲透和補充成為公司資訊化的發展趨勢之一。 計世資訊調查資料顯示,企業移動資訊化的應用比例已經接近10%,還有45%的企業CIO正在考慮應用移動資訊化;第三,企業對服務模式的需求發生了改變。 對服務模式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企業從自身業務需要出發,選擇更適合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趨勢的資訊化服務模式。 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和服務模式的發展將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 計世資訊預測,在公司資訊化應用模式變革的驅動下,2011年中國行業IT市場的規模將突破5000億,而未來包括通訊服務在內的廣義雲計算潛在市場規模更是接近10000億。
目前雲計算概念已經得到了廣泛普及,作為新技術理念,其市場滲透推廣速度在近年的IT市場發展中首屈一指。 客觀評價雲計算和雲服務所處的市場發展階段,可認為:當前,雲計算方興未艾,但概念已經人所共知,應用落地將是2011年的重點,雲計算也將成為所有IT廠商和運營商2011年最重要的市場機會之一。 其中,SaaS應用作為先行者,近兩年的發展並不平坦,部分SaaS廠商已經開始尋求模式創新、行業創新,有的獲得了成功,雲計算的推廣相信必定為SaaS的進一步拓展形成有效推動。 PaaS和IaaS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模式初步形成,2011年PaaS和IaaS將走向市場,開始真正接受使用者的應用和考驗,更為重要的是,雲計算的三種不同應用類型開始全面整合,通過新的運營模式為使用者提供創新的服務形態,互為補充 ,使用者開始真正意義上體驗、應用全面的雲計算服務。 同時,雲計算生態系統中的終端供應商、網路及安全等軟體供應商、諮詢和管理等服務提供者都將于2011年逐步衍生併發展起來,形成產業鏈中多個關鍵應用環節的重要補充。 而新的綜合型的雲服務提供者作為未來雲產業鏈的關鍵角色也應運而生,新的雲服務提供者需要具備強大的網路運營資源、廣泛的使用者基礎、豐富的SaaS軟體應用、成熟的雲平臺運營模式、全面的應用終端支援、完整的產業鏈協作體系, SAP公司、以及中國本土領先的管理軟體供應商等與知名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在全球和中國範圍正是從資源、技術、產品、服務模式、生態鏈等方面進行的全方位優勢互補的合作,他們的合作正是未來真正意義上的雲服務提供者的雛形, 相信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化,將演變為全球和中國雲計算市場最關鍵的一股力量——綜合的雲服務提供者。
SAP公司和中國電信都是國內企業各自領域的領先廠商。 這次兩家企業的強強聯合,在移動資訊化應用和雲計算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是國內行業資訊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對國內資訊產業而言,這是國內軟體廠商和電信運營商的首次全面合作,其合作模式和成功經驗對於推動國內兩化融合的深度開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司資訊化和通訊服務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行業企業客戶而言,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分享 ,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的資訊化應用需求,推動整個國內行業資訊化應用水準和應用效益的提高;對於產品和服務提供者而言,這次合作必將穩固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優勢地位,推動雙方的業務,進一步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管理軟體進入「一體化時代」
從我國企業管理資訊化的建設歷程來看,10年前普遍是採購財務、進銷存為主的階段,5年前是全面建設各類分散式系統的階段,而從2010年開始關注重點全面步入了系統整合,或稱為系統集成、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階段,並且從發展趨勢來看, 這一階段性特徵會延續又一個5年。 根據計世資訊的調查,2010年國內管理軟體市場中,41.5%的企業使用者產生了相關系統整合的需求,而在管理軟體廠商方面,各大廠商與系統集成有關的收入較2009年普遍有了50%以上的遞增。
同時,不僅僅是企業內部不同系統間的集成,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系統集成也已成為了需求發展的趨勢。 例如在製造行業中,擁有自己管道和門店的企業在2010年和2011年開始更加重視供應鏈的協同,並逐漸向製造業相關的其他產業滲透,「供應鏈協同管理」由此也成為了目前管理軟體廠商中強調最為頻繁的一個熱點。
同時,當前企業對不同管理軟體的互聯互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為典型的是ERP與CRM、ERP與MES、ERP與PLM等管理軟體之間資料的融合,擺脫各系統之間的孤立。 計世資訊認為,隨著公司資訊化程度的提升,企業在開發新系統時,會越發注重和現有的系統集成在一起,而在已有若干管理軟體系統之後,下一步也會提出各系統之間集成的需求。
展望未來,中國管理軟體產品將會繼續走整合的路線,主流廠商都會基於自己的業務基礎平臺,推出包括MES、ERP、OA、PLM、CRM、SCM及BI和行業解決方案等產品在內的一體化產品群組框架。
▲BI:企業擁有海量基礎資料後的必然需求
當前,企業使用者對管理軟體市場細分產品的需求主要體現在BI、PLM、CRM、HR四大方面,四類管理軟體的市場規模增長率2010年較2009年均達到了25%以上。 其中BI的增長率達到35.9%,位居各類管理軟體第一,計世資訊認為,隨著公司資訊化管理的深入,在積累了海量資訊化管理的基礎資料後,如何充分挖掘、利用這些資料,就成為了公司資訊化管理中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由此帶來了對BI的必然需求。
圖 2010年各主要類型管理軟體市場規模增長率
從企業管理資訊化的歷程來看,經過10年的ERP、SCM、CRM等系統的應用,相當多的企業已積累了海量的系統應用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從基礎資料中可以分析出什麼,如何從中進行分析,自然就成了使用者在這一階段的普遍需求。 而商務智慧的意義在於通過平臺將企業的海量基礎資料倒出來,從大量的資料中鑽取資訊與知識,以説明企業更好地利用資料提高決策品質。 可以說,如果沒有海量的基礎資料,商務智慧的實施是沒有意義的。 在計世資訊的調查中,包括SAP、用友、浪潮、Salesforce等在內的廣大廠商一致認為BI為當前管理軟體市場中需求的最大增長點。 以SAP為例,SAP 在美國奧蘭多2011年使用者大會SAPPHIRE NOW上正式發佈的SAP BusinessObjects EPM 10.0,以及年初推出的SAP BusinessObjects 商業智慧(BI)4.0結合,能夠使EPM最佳業務實踐的運用擴展到整個企業的全體管理人員之中,而不再僅僅局限于財務部門,説明企業制定出既具有風險意識又能改善整個績效的商業決策。 今天的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加迅速地制定商務決策、展開商業行動。 因此,他們需要確保企業中的任何參與決策制定的人員都遵循統一的商業計畫,並且充分瞭解到與企業業務相關的潛在風險。 SAP BusinessObjects EPM 10.0使企業內部的所有使用者都能夠受益于企業績效管理,滿足了這一需求。 最新的SAP BusinessObjects EPM 10.0還充分利用SAP 記憶體計算技術的優勢,説明使用者制定更加詳細、更加靈活的規劃,極大地提高他們預知和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此外,借助新開發的移動功能,使用者還可以通過任意移動終端即時地獲取企業績效資料。
計世資訊認為,2010年使用者對商務智慧的需求呈現出以下變化特徵:
1、從少量技術人員主導的資料倉儲等應用轉變成以業務為主導的分析,也就是說,底層的資料經過加工正越來越多地呈現給業務層,透過KPI説明營業單位實現決策。
2、過去的資料倉儲是後臺專屬系統,其輸出的報表格式等還很難和作業流實現密切的結合,存在資訊孤島,而今天的商務智慧可以根據不同的部門、領域有很多垂直應用,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ERP、HR、 財務等系統能夠透過底層的資料倉儲進行交互,即業務資料分析的結果和業務流程能有一個交互。
3、唯一BI工具類平臺廠商會越來越少。 隨著BO、Cognos等分別被SAP、IBM所合併,業界獨立的廠商如SAS、Informatica等將會越來越鳳毛麟角地存在於專有的領域。 底層的資料倉儲、報表轉譯越來越需要和行業的ISV、本地供應商和諮詢公司等結合以部署端到端應用。 因此對於廠商來講是合併的趨勢,而對於客戶來講會越來越傾向于購買套件部署。
在BI的具體應用領域,銷售預測是較為普遍的一個,其中涉及到對客戶需求的動態判斷,即不僅需要瞭解目前使用者需求的水準,更需要瞭解未來一段時間之內使用者需求的一個變化趨勢。 例如電信運營商在制定新的套餐組合時,可以根據目前套餐的使用者選擇變化發掘使用者的選擇傾向,從而制定更受歡迎的套餐組合,以及從使用者的話費詳單中發掘潛在的需求群體等。 此外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金融業的信貸評審領域對BI的需求也呈現高速的發展趨勢,2010年和2011年這種需求在中小型銀行中不斷出現。
計世資訊認為,隨著公司資訊化應用的積累,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具備海量的基礎化資料,包括使用者的產品需求、使用特徵的資料,企業管控中的資訊流資料等,BI在未來一段時間將具備持續的增長潛力。 在今後,BI最具潛力的應用將包括資料採礦、銷售預測、最優化分析、成本控制、風險管控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