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雲計算大會昨天在北京召開。 記者在會場瞭解到,主管部門正在加緊制定雲計算的標準和准入制度,產業即將進入有序發展軌道。 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我國雲計算產業鏈規模將達7500億至1萬億元,本土企業有很大發展機會。
盲目建設問題將被遏制
在當天的會上,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綦成元指出,目前來看,我國雲計算在服務能力的提升、技術研發、產業鏈帶動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但也面臨重建設、輕應用等問題。
記者瞭解到,在發展雲計算的熱潮下,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性也顯現出來。 各地雲基地建立的速度越來越快,甚至有些地方不是考慮應用和業務,而是在占地面積、招商引資上盲目攀比。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對照地圖的話,你會發現中國幾乎所有的地區都在升騰"雲",越是後來的雲越大,現在簡直是滿眼都是"蘑菇雲"。 」
對此,工信部部長苗圩不久前表示,「在國外,雲計算主要是整合現有伺服器資源,把閒置資源整合起來,建立一個虛擬的資料中心。 但是在國內很多地方,動輒就是百萬台新增伺服器,存在著很大盲目性。 」
針對這一現象,主管部門已經採取了措施。 綦成元表示,今後要完善和建立雲計算服務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制定雲計算服務的品質、評估和認證等方面的管理規定,逐步建立雲計算信任體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秩序。
綦成元還指出,發改委將加強雲計算資料中心統籌佈局,避免資料中心的盲目建設,加快網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促進資訊資源開放共用和業務協同。
雲計算標準亟須完善
在治理盲目建設的同時,發展雲計算的另外一個關鍵是擴大應用。 毋庸置疑,雲計算標準化是雲計算真正大範圍推廣和應用的基本前提。
長期以來,標準的缺乏,使得雲計算行業存在以鄰為壑的現象,不同企業、行業採用不同技術手段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導致不同解決方案之間的「溝通」成為難題,使得雲計算的「威力」大打折扣。
可以說,沒有標準,雲計算產業就難以得到規範健康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集群發展。
因此,世界上不少組織正在大力推動雲計算標準化,並以此在未來的雲計算產業發展中謀取自己的話語權。
但是在這些前沿的雲計算標準化研究和制定組織裡,我們國家的公司和組織比例是非常少的,僅在OASIS、Open Group、SNIA裡有一些公司或組織參與。 中國的雲計算標準化工作相對落後。
業內人士指出,雲計算標準牽涉到國家戰略資源配置及安全問題。 未來誰制定雲計算標準,誰就有話語權。
對此,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昨天明確表示,主管部門將健全雲計算的標準體系,加大分布資料存儲,海量資料處理等雲計算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
本土龍頭髮展空間巨大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准入制度和標準的確立,雲計算產業將進入有序發展的軌道,本土企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陝西省省長婁勤儉在會上指出,當今世界科技進步越來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雲計算作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重要代表正深刻改變著資訊產業發展格局,推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
「目前我國電腦互聯網的使用者超過5.6億,提供了巨大的創新基礎和空間。 雲計算面臨難得的創新發展機遇。 」 婁勤儉說。
安信證券研報預計,到2015年,我國雲計算產業鏈規模將達7500億至1萬億元,雲計算相關上市公司將直接受益。
市場人士認為,短期之內雲計算需求增長主要來自傳統IT設備的改造和轉型、新型應用軟體的升級、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 本土的軟硬體生產商、系統集成商和雲計算平臺供應商將在新型產業中迎來巨大商機。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