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制定雲計算標準是我國資訊科技業界的共同期盼。 7月21日,工信部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謝渡嬰表示,我國的雲計算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視研究制訂規劃標準;中國工程院院士、雲計算專家倪光南同日證實工信部關於雲計算相關標準的研究工作已展開。 此前5月,坊間曾傳出中國雲計算標準框架已確定的消息,但未經權威部門證實。 其實,自2010年以來,雲計算標準一直都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因為中國需要制定自己的雲計算標準。
首先,雲計算標準將影響到國家競爭力。 從國家層面來講,雲計算將對經濟、科技和安全產生等領域產生深刻影響,是否掌握自主標準將影響到國家的競爭力。 溫家寶總理在7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上發表了名為《關於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的文章,文中指出「科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並強調「沒有科技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發展;科技發展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雲計算作為科技業的下一次革命,它帶來了商業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如果在全球整個產業生態系統裡面擁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標準,對規範我國整個行業發展和提升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其次,雲計算標準不統一已成發展瓶頸。 雲計算在中國已經生根發芽,當前我國各級政府紛紛建設雲計算中心,全國各地都在推進相應的雲計算計畫,但在這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中,人們逐漸發現雲計算發展存在缺少頂層設計、建設各自為政、難以發揮協同優勢等問題, 不符合雲計算最大限度共用資源、彈性使用的特徵。 正如賽迪顧問系統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孫會峰所說,「沒有標準,雲計算產業就難以得到規範健康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集群發展。 」
再者,掌握標準掌控話語權是必由之路。 「得標準者得天下」,這在資訊科技領域早已被反復論證,微軟、蘋果、高通等巨鱷就是很好的例證。 近日,蘋果對HTC指控的勝訴正逐漸演變成Android平臺行動裝置廠商的集體性恐慌,國內很多企業都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這種「失語性被動」時刻纏著他們,始終是他們不敢正視的「短板」。 因此,制定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雲」標準,鼓勵甚至逼迫國內廠商在此基礎上加強創新,是推進我國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最後,把握機遇比解決問題要重要得多。 對於企業來說,在殘酷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自身存在的問題再多或許並不至於斃命,而一旦不能很好地把握住一次機會,卻往往會使自己陷入死地。 目前,國外大公司關於雲計算服務的解決方案有很多種,但成熟的並不多,尚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也沒有出現微軟那樣的壟斷局面,這給國內企業留下了很大的「自我發揮」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我國企業在產品端很難短時間內掌握核心技術,但服務領域卻可以,而雲計算本質上是服務,因此雲計算是一個很好的趕超機會。 雖然我國雲計算尚處於起步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但如果能夠儘快推出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雲」標準,對於國內企業把握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無疑是有益的。 所幸,「中國雲」標準已在路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