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爭:接下來有請對話的嘉賓趨勢科技的董事長張明正先生,用友軟體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先生,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童曉渝先生,亞信聯創集團CEO張振清先生,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林仕鼎先生,友友系統CEO姚宏宇博士。
其實今天不僅有雲,天空還飄著雪花,對各位做雲計算的人來說是非常的吉祥。 每一位嘉賓用三分鐘的時間把自己對雲打招呼精彩的觀點亮出來,每位嘉賓三分鐘結束之後,嘉賓還可以跟發言的嘉賓進行互動。 接下來先有請張明正先生。
張明正:用三分鐘講雲的看法,不錯,夠長了。 剛才大家一直在講今年是大資料的元年,實際雲計算從基礎建設到大資料是怎麼來的,各位談了很多的例子。 我就拿我公司自己的例子來解釋,可能就更深刻一點,大的企業從中可以找到一些線索來利用,怎麼去產生價值。
我們公司是抓病毒的,到今年已經25年了。 做了6、7年的時候,開始有駭客從外面攻進來,潛伏在那裡把資料偷走。 前10年是壞人在外面,我這裡是城堡,所以我不必知道他是誰,從什麼地方來把我們的東西拿走。 可是現在轉變了,他們通過雲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進來,通過垃圾郵件等等不同的資料進來。 所以不同的資料我們必須去控制它,它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單一的資料了。
第二點,我們發現當他進攻你的資料的時候,是以很快的速度,而且量非常大。 大資料、大速度,這種情況我們怎麼解決? 很快的公司的求生意志就出來了,好,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到一個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當時傳統的方法都沒有用,我們就開始找到大資料,可以容納不同來源的攻擊。 利用這個技術,我們對20年來駭客的行為做一些模式化。 學習了之後,好,下一次我就可以預測駭客怎麼攻擊過來,這個方法有預測的功能。 我的客戶就有了自己防備的能力,我們就更聰明瞭,被攻擊一次我們就變得更聰明。 這些資料整個累計起來,就可以保護2000萬的我的全世界的客戶。 做了差不多5、6年,在6個月前,Facebook就採用了我們的產品,它有10億的使用者,每天會有人進入到他們的網站進行攻擊,每次進行攻擊的時候我們就能檢測出來。 大家要知道從今天開始大資料會和你的應收和競爭力有關。 謝謝!
黎爭:我理解是不是駭客也掌握了雲技術,所以得用雲的方法來反擊他們。
王文京:雲計算正在越來越多的從個人消費市場走向企業應用,在企業應用雲計算的市場裡,我們看到前面阿裡巴巴在電子商務,像百度在行銷都做的很成功了。 下一個浪潮我們可以看到在企業管理領域裡,企業管理的雲計算化會快速的發展。 在企業管理領域裡,我們認為有三個因素在驅動著雲化的快速發展。 一個是即時,二是精細,三是個性。 所謂即時,我想在座有很多企業的老總或者是部門總管,大家都希望隨時看到我這個企業到現在為止,今天為止的損益表,我相信這是很多企業負責人共同的期待,就是我們的管理要更加的即時。 精細就是管理的力度,力度不能像現在這麼粗,無論對人、對物品、對產品、對客戶都要更加的精細。 另外一個就是個性,這三個因素會驅動管理雲技術的更快發展。
今年我們做企業軟體的,受各個方面因素影響,我們受到的挑戰也是很大的。 這個挑戰除了外部的宏觀市場因素以外,我想從自身內部來講,產業內部來講也表明我們自身的產業結構要加快優化、加快轉型。 現有的業務模式,優化的話還有很大的潛力,也有很大的空間。 與此同時,加快我們比如做管理軟體的廠商,加快我們雲化的發展和推進,這也是我們一個更重要的策略。 從用友來講我們現在是分兩個層次在推進,針對大企業的私有雲的服務,針對小微企業公有雲的服務,我們在這兩個方面都在加速推進。 謝謝!
黎爭:接下來是童院長,準備了兩張PPT。
童曉渝:對運營商來講,雲計算我們涉及的面很廣,大家都知道我們是雲計算的網路提供者,我們也是雲計算IDC的提供者,我們還是雲計算計算資源的提供者,我們還在提供各種各樣的雲計算的服務。 今天我們自己有雲計算,還要做雲計算提供服務,實際上我們的角色是很多的。 我今天的話題簡短來講就是圍繞移動互聯網,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生態,通過這張圖我試圖想把生態講清楚,因為這幾年從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今天又講大資料,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移動互聯網最終的使用者是要得到智慧的普世的服務,怎麼獲得? 通過移動網路和移動終端獲得。 怎麼能智慧,怎麼能個性? 通過大資料來進行資料智慧的處理和服務。 怎麼樣進行大資料的處理和智慧的服務? 需要雲計算和網路。 這個生態很重要,我們如何建立這樣的一個生態,我認為是我們今天在座的人共同要努力去打造的。 集中運營商有運營商的角色,同時我們在裡面要培育大量的開發者來利用這樣的基礎設施、網路計算的基礎設施以及平臺資料,來為我們最終的資料提供最佳豐富的智慧普世的各種應用。 這是我今天想講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它不是我們每年一次的話題,但是這個話題是緊密扣在一起的,最終會形成一個產業生態來做好我們發展欣欣向榮的移動互聯網業務。 我的觀點就是這個,謝謝。
黎爭:現在關於騰訊和運營商的關係問題外面的議論比較多,二位一定要互動一下。
別洪濤:騰訊跟運營商的合作非常的密切。 大家接觸到的都是我們的業務事業群,我們是騰訊裡面把所有的基礎的共性的群集中在這裡,我們服務于所有的業務事業群。 我們這個群跟運營商有非常緊密的合作,包括近期我們有很多的大型的資料中心和網路的專案,都是跟運營商在合作進行建設的。
黎爭:就是說在底層有很多的合作了,我們看到的只是表像上的爭議。
王堅:我談一點感想,第一感謝田總跟大會給我們這個機會。 你好,雲真是說到心坎上了,雲太好了。 我自己的一個感覺是雲計算講了這麼多年,直到伏特的生產線出來的時候,雲計算也是這樣,其實一點用處也沒有,直到有一個能夠像伏特生產線這樣的東西在那邊跑起來。 我自己的實踐跟體驗雲時代已經到了,今天我看到有這樣的生產線可以跑在上面,這是非常欣慰的事情。
我舉個例子,雲計算這條生產線可能超過很多人的想像,曾經我講過一個例子,阿裡金融的例子。 我們用資料給別人做貸款,給中小企業做貸款,平均每2秒鐘放一次貸款,後面都是資料,沒有人工的參與,最小的貸款是1塊錢。 這特別反映雲計算的本質,只有有足夠的計算能力才可以讓你在有限的時間裡把事情做完。 1塊錢的貸款能做的事情是很少的,表明你貸出去的錢一定要覆蓋你能做的東西。
大資料大致不反映資料的本質,叫做大資料有點誤導大家。 我自己實踐的體驗,我覺得今天的資料不是變大了,本質不是變大了,今天的資料本質是線上的。 我自己的理解,其實我們今天碰到的所有的問題都是資料突然有一天線上了,因為線上的時候我們用資料的方法徹底變掉了,線上的資料一定是很大的資料。 從我的角度講,線上的資料也是互聯網的資料。 所以大資料的事情不是因為大帶來的,是因為互聯網的變革帶的。 我大概就說這兩個觀點,謝謝大家!
黎爭:接下來張總一定要跟王博士互動一下。 第一,雲計算變成了生產線之後,比如貸款沒有人工干預,安全變得很重要了。 第二,大是因為資料即時線上,即時線上的資料,對資料的安全和處理也變得非常的重要,張總一定要跟王總互動一下。
張明正:雲有雲安全,大資料的安全是每一個人的資料你也不知道經過多少次的拷貝了。 問題是駭客已經變了,他不是去破壞你的機器,而是偷你的資料在外面賣,尤其這又是可以複製之後再賣的,這讓成本變得很低。 你要注意的是安全性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可以簡潔了。
王堅:剛剛張總講的關於安全的事情是典型的雲計算時代出來的伏特生產線,它的應用的級別,對社會的影響,對我們整個產業的發展,它的影響力足夠大。 這是第一個。
第二,恰巧張總講的安全的例子,你們設想一下沒有互聯網,不線上,這個案例是不存在的。 它跟資料大小沒有本質關係,只要是不線上,沒有互聯網,這個案例就是不存在的。 大家設想一下,今天所有的人想做不安全的事情,也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他已經沒有可能性從線下完成的。 所以你的活動都是線上的時候,變成你所有的工作必須線上做完。 這是典型的一條伏特生產線,同時一定是線上完成的,沒有線上前提的話這個事情就不存在了。
張振清:大家好,我覺得這次雲世界大會選的三個字「你好 雲」特別好,圍繞這個主題來講。 大家想像一下,實際上雲計算已經在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假如你好 雲,這個雲不存在了,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來開會的路上我拿手機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百度地圖查了一下北京的交通,來這兒我覺得非常的方便。 第二,我把我們的合同審批了,現在都講究即時,剛才王總也說了企業管理都講究即時。 第三,看看微博中的網路熱點是什麼。 這說明我們每個人每天在做的事都是跟雲密切相關的。 但是讓雲的應用雲計算能夠無縫的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用好,剛才正好童院長在我的前面發言,最核心的是無處不在的,大家感受不到的一個智慧的網路,因為這是支撐所有雲計算的基礎。 我們公司亞信聯創也是跟運營商一起,如何把無處不在的智慧的網路能夠做得更好,包括剛才童院長的片子裡面講的大資料的分析。 我們現在可以做到事後分析,客戶用了什麼樣的應用,每個月有多少流量在用微博,在用微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可以做,這是事後的分析,我們稱之為大資料分析的1.0。 智慧型網路的2.0是如何在你使用網路的過程中讓你使用到雲計算的應用能夠有更多智慧化的東西,讓你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做得更好。
童曉渝:我們以前叫IT支撐系統,這個系統是支撐我們業務的,是生產的輔助系統。 我們也想做成是像淘寶一樣的,是線上系統。 什麼叫線上系統? 就是我們的服務不是我們已經預製好的策略,你只能這樣選擇。 我們有很多很多的應用,有我們自己的應用和協力廠商面提供給我們的應用,這些應用怎麼樣能夠更加精准、智慧的給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務。 這需要我們整個IT系統的一次變革,把支撐兩個字去掉。 我們正在和相關的廠家,亞信聯創一起努力。
黎爭:接下來是線上的百度了,有請林理事長。
林仕鼎:今天我坐在這裡很緊張,提上都是領袖級的人物,特別是我崇拜的用友王總,所以壓力巨大。 我談談這一年來我們所看到的現象和我們自己的觀察。
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去年也是大概這個時候,我跟大家吹了一個牛說百度是一個創新的企業。 一年了百度做了什麼事情,應該說這一年來百度經歷的東西還是很多的,特別是把百度這幾年創業開始到現在,十一、二年的時間裡,在雲計算、大資料方面所積累的技術能力,還有在吸引使用者流量,把流量變成收入變現這些方面的能力, 我們都在打包開放出去,供全世界的開發者免費的使用。 目的是用百度的能力服務于社會,共同打造一個生態圈,讓各方都受益,包括今天在座的開發者,我們的廣大的使用者,包括運營商和資料廠商。
通過事件本身,我們看到了一些現象。 總體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第一,基礎設施的東西成為我們開發者在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年代的主角,基礎設施成為開發者的最依賴的一個東西。 第二,我們看到了Web和應用之間融合的趨勢在加快。 第三,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的年代裡,商業模式不清晰,大家都在探索。
基礎設施方面,具體指的是個人的雲存儲。 別小看個人的雲存儲,一開始我也不了解,不理解。 雲存儲有什麼難的? 很早很早以前,十幾年以前我就用過,後來的各種郵箱都提供好幾個G的存儲郵箱。 這是真正的真金白銀,每一個G工業界大概是10塊錢,我們百度給每個線民提供的是15個G的免費服務,為此百度每年要掏出幾十個億。 一般的小公司支撐不了,後面的業務沒有起來,純粹是一個燒錢的業務。 能夠提供安全、平穩、免費的服務,我相信只有具有一定實力的公司才能夠去做。
Web和App的融合,有兩種App。 我們說Web和App的融合指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以Web的形式開發App的應用,我們觀察到的很多現象,比如說大家的瀏覽器都在使勁的比拼HTML5的高低,這一、兩年來大家提升的速度非常的快。 百度在9月3號宣佈了跟HTML5的相容性已經達到了482。 另外反面的也證明了Web的趨勢很重要,Facebook前不久說放棄HTML5,但是前不久我遇到他們的高管後悔了,又悄悄的開始做。 這種趨勢是非常明顯的。
第三個趨勢是商業模式。 在移動互聯網上如何去盈利? 我很坦白的講,PC時代建立的是三大主流模式,廣告、店商、遊戲,包括虛擬的和貨幣。 在移動互聯網上至少都沒有得到驗證,由於使用者的使用行為、使用的動機和螢幕的大小以及操作鍵盤的不同等等引起了這些變化。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確的一個事情,使用者在手機上付費的可能性更大。 過去我們有過一些例子,如何來方便使用者繳費,方便開發者去收費,在這件事情上作為我們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可以去做一些事情。 比如我們正在做的一鍵支付,其目的就是這個。 謝謝!
黎爭:結合剛才王堅博士的,其實雲時代是線上時代,對於林總來講就是需要互聯網基因。 從這個角度來講,您的雲管理軟體怎麼線上?
王文京:百度的專注和三年來的建設,特別是怎麼樣利用平臺進行應用的建設,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阿裡巴巴。 我們這些做企業軟體的公司,特別是做管理軟體的公司,我們因為也在推進自身業務的轉型,在轉型過程之中走在前面的互聯網公司的很多的思維和做法確實值得我們要很好的學習借鑒。 我們推進有兩個層次,一個是本身軟體的雲化,第二個層次是徹底的把我們的應用完成變成雲的服務。 現在我們這兩個方向都在推進,在推進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一點,企業軟體公司經過前面十幾二十年的發展,我們所建立的企業客戶基礎,在走向雲化,走向雲服務時代很有價值,因為它是特別有價值的端。 最近很多做互聯網的公司找我們,希望跟我們分享應用怎麼結合,我想這裡我們有很多可以合作、可以結合的機會,有的合作現在也在推進。 謝謝!
黎爭:接下來是騰訊的別總。
別洪濤:我感覺今天的會場熱鬧非凡,來的人非常多,在座的各位至少是雲的使用者,或者自覺不自覺的在過去多年從事著雲的工作。 但是我今天個人的感覺,在2012年,在中國,感覺雲不再是虛無縹渺了,非常的具體。 相信在座的各位公司在雲的領域也有非常多的突破。 今天接近半數的人都在上網,很多人有很多個終端,移動終端和智慧手機的方面可以即時線上,當然也非常感謝基礎設施的進步。 今天整個雲跟端的互動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的互動,端的多樣化和即時線上以及雲的厚度。 今天我們覺得雲是非常複雜的,基礎設施就是非常複雜的部分,怎麼讓使用者即時線上,龐大的資料中心怎麼能夠資料同步,以及怎麼存儲大資料,怎麼做離線計算,怎麼把能力分裝出來給我們的應用。 這些雲跟端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整個互聯網我們也認為是一個生態系統,其實從騰訊自己的業務來看,現在的使用者,我們上網的應用,除了一些巨頭提供的服務,大家可能會用一些QQ、百度、阿裡的這些服務之外,其實有大量的中小的服務是滿足我們個人化需求的, 這些服務正是推動著互聯網和雲持續發展的最主要的力量。
在騰訊內部,其實我們大量的伺服器還不是那些大家感知到的服務,大量的伺服器是中小型業務,但是業務又有這樣的需求。 所以,這個生態系統在推動著雲的發展。 這個服務我們也認為它沒有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目前雲使用者大量的需求其實沒有得到滿足,沒有得到滿足的原因是因為很多的後臺能力,沒有很好的來封裝出來。 雲計算我們更願意說它是一種雲的服務,從互聯網公司來說是一種雲的服務,因為計算型的服務在互聯網公司也有,像離線計算,大資料分析,但是大量的是一種服務的能力。 一個是我們的能力能不能封裝出來,我們的服務是不是更好的封裝在上層,讓我們更多的大量服務的開發者和使用者能夠更好的應用這些服務,這是一個問題,也是我們後續應該持續去做的。
在構建雲端這部分的工作裡,我剛才講了複雜性非常多。 舉一個例子,像存儲,存儲裡面我們知道像騰訊空間的相冊,每天有2億張的上傳,處理有很多常規性的工作。 還有Mail的存儲,有很多很老的郵件,十年以上的郵件你也不一定看。 這些複雜的問題能力必須封裝出來給到使用者,才能更好的觸動前端業務的發展。 在構建這些系統裡,包括基礎設施,我們覺得在整個基礎設施的標準化方面,更希望把資料中心,就像我們做PC機一樣把它做非常標準化的構建。 我們需要在這個資料中心上構建一個作業系統,能讓這些離散的資料中心規模的電腦很好的被管控起來,同時把這些能力封裝出來,把第二層的服務能力再封裝出來。 過程中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在各自的努力,但是標準、介面怎麼形成。 亞馬遜在這方面走的比較領先,亞馬遜的標準是他的標準,但中國怎麼把這些功能更好的封裝起來做管理,這也是未來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
黎爭:請姚總和別總互動一下,別總講了他的系統非常的複雜,但是姚總你肯定有友友系統的辦法,所以請跟別總互動一下。
姚宏宇:確實要把這個系統做好的話,其實是雲計算非常關鍵的一部分。 其實資料只是表像出來的東西,即使有能力把資料處理了,但怎麼長期的讓處理系統的複雜性能夠變得可持續發展,這是非常大的問題。 我非常贊同別總的觀點。
王亞卿:我首先非常感謝田總邀請我代表京東商城來參加雲世界盛會,與各位雲世界的精英來交流,這也是我們京東商城首次參加雲計算方面的大會。 京東是怎麼看待雲技術的? 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怎麼利用雲技術來建立電子商務雲,提升電子商務使用者的體驗,把這種體驗做到極致。 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提升我們系統的穩定性,包括內部能效的提升,包括我們依託雲技術一系列新產品的開發等等各方面。
比如我們緊緊的依託電商雲,依託京東商城核心的競爭力,比如我們的物流配送系統,我們在大力推動我們雲物流體系的建設。 各位談了很多大資料,大資料對電子商務來說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緊緊依託大資料的處理能力進行精准的服務和行銷,推動我們的雲服務。 總而言之,京東希望跟各位雲計算的公司合作,大力推動我們電商雲的發展,培育電商雲的環境。 依託電商雲的特點,建立電商的雲物流,將我們各方面的使用者體驗等等做的更好,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終端使用者。
京東這方面起步比較晚,但是過去一年中做了扎扎實實的工作,京東雲從一個概念逐漸轉變為一個現實。 從我們的技術團隊來講,也是從逐漸的摸索走向了成熟。 所以電商雲已經在京東逐漸的成為核心的技術發展的驅動能力。 非常感謝!
姚宏宇:首先非常榮幸跟各位大佬們一同坐在臺上,除了別總沒有見過,其他的都見過。 說起「你好 雲」感慨很多,我在國內做雲計算起步比較早,到現在開始進入第五個年頭了。 今天出來路上碰到雪,其實心裡感到很欣慰,雲計算從一開始大家不知道到很快的提高到炒作,今年大家雖然也提雲計算,肯定不像去年提的那麼多了,這反而是件好事。 總算能跟瑞雪一樣真正的下下來,潤物細無聲,總算看到雲計算真正的落地了。
現在還有我們的客戶和朋友在問我雲計算有一些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好像這五年一直都沒有得到很明確的答案,我這裡說一下。 第一,雲計算既不是忽悠,也不是特別神秘的東西,它就是實實在在説明開發生產力的一個工具,一個資訊社會的一個新的工具。
第二,雲計算的發展就跟互聯網的發展一樣,真正發展是很漫長的時間,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中間會經歷很多。 就像我這五年也是各種艱辛,其實路還很長,所以需要大家一起的努力。 但是我們堅信這是偉大的路程的開始。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用雲計算可以解決的,有些事情至少目前的水準是解決不了的,大家要比較冷靜的認識到。 今年說的比較熱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今年說的最多的就是大資料。 這裡我講兩個感受,因為我們友友系統這麼多年一直在為其他的企業提供服務,雖然叫雲計算,但是碰到的問題大量的都是跟資料相關的。 總體的感覺是大資料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是本身企業面對的資料類型,你所選的方法和類型要切合資料的類型。 一種是流資料,還有一種是傳統的像以前作為歸檔型的資料,每種資料的類型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你要選擇不同的技術來解決它,這是一個維度。
第二個維度,作為大資料要分成三個層面,真正要把大資料處理好,最底下的是系統層面,其實就是雲計算的工具,我能夠提供你很快的存下來,很快的查詢和分析的能力。 再往上可以跟行業相關,也可以跟行業不相關的通用的資料的演算法,這一層怎麼能夠設計更好的演算法,讓它更快更精准。 大資料最重要的還是應用,這個時間點應用還沒有起來,大家還在探討,關鍵是大資料能夠在哪一個行業真正的做起來,使其真正的發揮作用。
最後我說一個有一點不大一樣的觀點,我比較年輕,也喜歡挑事。 王堅博士剛才說大資料不是關鍵,我覺得線上很重要。 互聯網企業從15年前一直到現在,我們現在叫雲計算和大資料,以前叫做分佈系統和海量資料。 其實互聯網企業一直沒有停止過在這方面的耕耘對互聯網企業來說這確實不是什麼新鮮事。 為什麼雲計算和大資料在這個時間點大家能夠這麼熱烈的來探討這個問題,最主要是大家想的是怎麼把這個技術,把互聯網裡面衍生和發展的商業技術應用到其他所有的行業裡面去。 這一點王文京先生跟我有深刻的體會,我們想的是大家關心的是還有其他95%的企業,加起來經濟總量超過所有互聯網企業,怎麼把這些技術,把雲計算、把大資料應用到他們的產業裡,讓他們的生產力釋放出來。
王堅:我解釋一下,他最後講的真的完全一樣。 幾個月以前,我參加一個會也叫我講講大資料。 我當時用了一個PPT,我給大家講我這個PPT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我五年以前跟別人講的東西,其實反映了他的一個觀點,站在互聯網公司的角度,大資料這個東西很早就有了。 為什麼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 其實今天真正的價值在於在一個互聯網裡面發展起來的東西,是不是可以變成所有行業的財富,我覺得這是今天大家講大資料可能會帶來的東西。 回到剛才王文京老師講的事情,可能真的再過一年、半年,再說我自己是互聯網公司,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每個公司都是互聯網公司了,大家的生活就依賴它了。 真正大家知道資料會變成一個社會的財富,會變成一個生產資料,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資料,我一直覺得站在我的角度資料有幾個東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個是我已經講過,資料從離線變成線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離線和線上以後,在互聯網公司以前,大部分的資料都是死的,大資料對社會是沒有價值的。 有了今天以後,資料再沒有死和活之分,只有冷和熱之分,用的多跟用的少之分。 這是我覺得互聯網給大家帶來的説明。 最重要的是資料對每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這是我自己親身的感受,所以在我眼裡看到大家不同的說法,對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說法,這代表資料對每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所以有人說資料是石油,把資料真正看成是資源。 也有人說資料是伽利略的望遠鏡,沒有伽利略的望遠鏡今天的資料不會是這樣的。 大家也說資料是顯微鏡,如果沒有顯微鏡根本不會有生物科學的發展。 今天恰恰倒過來,資料會變成整個不同產業,不只是互聯網所有產業的有力推動者。
黎爭:王堅博士是從結果來看,您是從過程來看,95%的還沒有線上,一定要讓它線上,直接看到結果,最後殊途同歸。 接下來進行第二個環節,個人化問題的時間。 第一個問題問王總,去年我也參加了這個會,我跟王總也有過交流,王總非常的認真一直聽到了晚上。 您個人講到雲計算對應用有所改變,其實我們都是在不停的在自我否定當中發展的,那麼雲計算對您本人有什麼改變?
王文京::我說一個例子,我有一次也是參加一個活動,是一個會議,我正好需要一個公司的財務資料資料。 我先在自己的電腦裡找,因為目錄比較多,沒找到。 又在外地,所以我也不太方便讓我們財務部的人馬上給我提供一份,我又到網上找。 因為用友是財務公司,網上有很多資料,我很方便的得到了資料。 這件事本身對我們在思考在推動企業軟體的改變走向雲化這一點上,也是很有觸動的。 實際上我們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他的管理的應用都會變成這樣一種雲的方式。 謝謝!
黎爭:其實推動一個企業的變革,一般是從最大的董事長開始。 張董事長,您在整個亞洲都在推動雲計算事業的發展,站在您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現場,中國雲的發展在亞洲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況?
張明正:革命形勢大好。 我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軟體都是以歐美為主,亞洲不管怎麼做,在IT產業都是潛力軍,你不可能拿到自己獨立和自主的機會。 這一次剛好雲的OS作業系統有開源碼,拿到開源碼就可以免費了,在上面架構資料中心大資料這些,哪有這麼好的事,不必付錢,又可以建立這麼大的資料中心。 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年輕人,他自己有API,不同的技術就出來了。 像大資料就不一定是電腦科技了,還有人類學、物理學、數學各科我們都有很大的機會。 我們是製造大國,硬體的毛利很小,將雲計算加上以後就是一條龍,以前是各自分開,硬體就是硬體,OS就是OS,現在連起來了。 所以,製造能夠加上軟體,把它連在雲上,毛利率至少增長5倍是沒有問題的。 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國外雲是希望新的創業的,要讓更多的人能夠勇敢的出來創業,失敗也不要怕。 這是我們需要再加強的地方。
黎爭:今天現場的溫度確實是比較高的,確實形勢一片大好。 童院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其實對運營商挑戰是很大的。 但是也有一種說法,在雲時代會給運營商帶來新的機會,您怎麼看待新的機會?
童曉渝:我們最終使用者需要的智慧普世的服務其實是需要雲計算支撐的,什麼叫雲計算? 真的是電腦才叫雲計算嗎? 不是,剛才講了網路也是雲計算。 我們服務的機會是很多的,我想講的是我們面對的挑戰。 我們是一個壯年企業,我和王總、張總三個企業有相同之處,我們是傳統企業,已經是壯年了。 但是我們要成為一個創新很強的互聯網形態的企業是很難的,我們期盼,但是很難。 我們最大的難點,第一是我們的創新和觀念,觀念問題怎麼解決。 第二個問題是人才怎麼聚集,我們以前的生產不需要這樣的人才,現在需要這樣的人才,怎麼快速的聚集起來。 第三我們的資源怎麼整合起來。 這麼一個全國性的集團性的企業,內部需要整合資源,生態也需要整合資源。
在我們的分析經營當中,如果能在百度拿到他關鍵字搜索的相關的資料庫,那我們的分析可能就更到位了。 這種資源也是需要整合的,還有我們的IDC可以為騰訊,為三大互聯網企業提供服務,這也是社會資源的一種整合,我覺得整合資源非常的重要。
我們還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我以前做過增值業務,我非常注重生態,這個生態一定要維護好。 今天雲計算真的沒有推起來,很大的一個問題沒解決,就是使用者信任問題沒解決,可信。 如果雲計算的可信度沒有解決好,資料又提出來了,我們不維護好建立好這樣一個生態,我們的資料就會成為一個災難。 這個話不是聳人聽聞,一定是這樣。 我們有過很多的教訓,今天來看我們講生態的建立,尤其是今天,特別是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我覺得這個很現實。 這幾個問題是我們面臨的挑戰,我認為也是我們共同推進移動互聯網發展當中要解決的問題。 這遠比技術問題難得多,謝謝!
黎爭:有一種觀點跟童院長分享,沒有挑戰的機會不是真正的機會,解決了挑戰就能變成真正的機會。 王博士去年我們合作過,今年看您在不同的場合也講過,阿裡雲在發展過程中,從阿裡雲的合作夥伴,尤其是開發者那學到很多東西,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麼,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王堅:最重要的是你跟客戶接觸以後,你突然發現你自己的想像力有多不夠,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我講一句話,最近我跟我的合作夥伴在談,突然我想到一個事情,我跟他講我們合作的目標是什麼? 我就說雲計算是有可能説明消滅人類的一種疾病的。 今天你去看任何一個教科書,不會有人告訴你雲計算是可以消滅人類歷史上一種疾病的,這是我從科普學到的。
黎爭:哪一種疾病?
王堅:只要是跟資料有關的疾病都是可能的。 明天來了之後再開這樣的會,我可以告訴你什麼樣的疾病通過雲計算的説明可以解決。
黎爭:今天是12月12號,再過10天是12月22號,萬一呢。
王堅:我真不能說是哪種疾病,大家一定知道在生物學裡關於基因的研究是非常熱的,基本上就是一個資料的問題。 儘管資料很大,但是我還是要回到我的觀點,這個資料如果沒有互聯網是不會普惠到每一個老百姓的,正好這個時候是有可能的。 我沒有辦法說具體是哪一個,但是大家知道非常有希望。 我再多說一句,剛才談到傳統企業,我聽了以後脊背發涼,為什麼? 我們自己叫自己是傳統互聯網企業,所以其實是沒有差別的。 挑戰是這樣,把中間去掉,大家都是傳統企業,這是這個時代給的我們的機會,所以我們希望做到的也是到最後有一天不是傳統的互聯網企業。 謝謝大家!
黎爭:通過王博士講的,我大概能夠去理解,好像是跟自身生命相關的,是基因這個領域的。 張總,您搞了一個電信創新雲的實驗室,現在這個實驗室有什麼創新的成果?
張振清:我們也是關注雲計算的創新三年多,內部成立了雲計算實驗室。 剛剛說了我們都是傳統企業,傳統企業搞雲計算的創新,最重要的是站在兩個角度去考慮。 一個是如何説明我的客戶省錢,第二是如何説明我的客戶賺錢。 所以在我們的雲計算實驗室裡我們做了很多創新的開發。 首先從省錢的角度上,我們把很多軟體的應用重新在分散式運算的雲的架構上,可以把原來需要幾千萬,五千萬人民幣的硬體,現在只需要幾萬元的人民幣硬體。 第二是我們做了大資料的投入,像流資料,運營商的網路上有很多流資料的場景。 如何用流資料為運營商找到賺錢的機會,剛才童院長提到了將來運營商提供的是一個智慧的互聯網的服務,這裡面是需要有很多智慧資料分析的。 我們主要是在省錢和開源方面做工作。
黎爭:您剛才講的這兩點跟是不是傳統沒有關系。 百度是非常成功的互聯網企業,雲計算本身也在改變百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百度也在變得傳統。 雲計算會給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怎麼樣把原來傳統的東西設計的更新?
林仕鼎 :變化很大,也很多,對我們軟體的設計,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還有一些理念,包括計算范式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變化。 我簡單打一個比方,過去在我上學的時候,30年前我在上大學,那個時候我們有一個很著名的課程叫電腦體系與結構。 將那門課的老師應該是很牛的,那個時候電腦體系與結構是一個很熱的話題。 也就是說,如何把一台電腦做的更大、更塊、更便攜。 那個時代確確實實產生了很多英雄的人物,有的當成了工程院院士、科學院院士,但是現在我們在雲計算年代,或者說互聯網高度發達的年代,我們的思維方式是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我們不僅僅要關注一台伺服器如何產生出來,其實這已經不是難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 現在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單個的資料中心裡,有幾千、幾萬,甚至十、十萬台級的資料中心,如何把這些伺服器給它連起來,給它管理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資源池,還要統一的調度,彈性的分配。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我們老是講POE,講能源,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資料中心如果通過軟體的設計能省多少伺服器? 伺服器只要省下來了,所有的能源占地都省下來了。 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是思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何把標準化的伺服器給它連起來,管理起來。 同時在軟體發展上,當然有其他很多新的變化,比如快速反覆運算是互聯網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黎爭:別總,我在看您相關資料的時候,準備這場對話的時候,想到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因為騰訊既是特別大的私有雲平臺,同時也是特別大的私有雲系統,您好像這兩者都要抓,您是怎麼抓的?
別洪濤:私有雲主要是騰訊內部幾個海量的巨型的業務,我們是先從內部開始的。 騰訊開始雲方面的工作是很早的,那個時候還沒有開放雲的時候,我們當時碰到很多困難。 因為當你線上,尤其是互聯網的這種服務,當你線上從一百萬到一千萬到一億的時候,每一次都是巨大的挑戰。 這個巨大的挑戰面臨的問題非常之多,過去應該說非常多的人經歷了很多坎坷、教訓,把系統建立到今天。 這些能力的積累,我們內部這些大的系統已經開發經歷了這麼多,但又有很多新的產品從頭開發,非常的複雜。 我們最開始還是從內部嘗試雲化,從最基礎的統一的標準化的資料中心的設施、網路、調度自動化的東西,然後再構建存儲的系統、資料庫的系統,讓多產品來使用。
你使用很多騰訊的產品都會有頭像、圖片這樣的東西,不管散在哪個產品裡,後臺都是一樣的東西在處理。 作為開發部門簡化了很多。 內部雲裡我們主要解決的是這幾個海量巨型的業務。 後來發現消耗我們大量伺服器資源的是中小的業務,這種業務非常多,每個都是造成資料中心資源的浪費。 坦白講,我們整個的使用效率怎麼提高,這也是在想另外一個問題。 其實在開放平臺上我們關注的點還不是在這個地方,當時開放平臺更多的考慮是把騰訊PaaS的東西和使用者層面的東西封裝出來,提供給開發商和中小型的創業公司。 底層怎麼辦? 當時還是拿著後臺海量系統進行簡化,變成支撐的公有雲。 所以後台基本上是同一套系統,面向公有雲部分主要解決的是怎麼讓開發者更好的把他的應用推上線的問題。
黎爭:公司有時候分明,有時候結合是很重要的,才能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王總,大資料對京東商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京東商城的大資料有什麼特點,你們是怎麼利用的?
王亞卿:大資料對電子商務來說,簡而言之可能是我們的生命線。 線上的大資料量,從電子商務來講我們快速的回應,分析能力,這是有別于其他行業的。 從京東本身來講,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利用開源技術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大資料的平臺。 從大資料線上的收集、分析、建模等等各方面,完全通過開源能力自主開發了一個我們的大資料平臺。 在此基礎之上,剛才姚博士也談到了資料的價值還在於應用,我們怎麼利用這些資料説明我們提升使用者體驗。 比如怎麼樣利用我們的資料通過使用者建模更加精准的分析我們使用者的消費行為,提升我們的精准行銷能力,説明我們更好的提供電子商務最終的終極使用者體驗。 這是我們努力推動的一個方面。
資料就是電子商務的資料線,在這方面京東有非常明確的戰略方向,對於雲技術的應用,對於雲技術大資料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京東作為技術驅動型這麼一個電子商務公司的一個大的戰略。 非常感謝!
黎爭:作為雲計算領域裡資深的年輕人,姚總姚博士,最後給您一個新的問題。 2013年的雲計算會有哪些關鍵性的突破。 您在中國做了五年的雲計算,到明年第六年了。
姚宏宇:從去年開始雲計算就深入到各行各業,現在在市場上借著大資料的風潮能夠跟企業的核心系統結合的比較好,能夠真正的使用起來。 包括移動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還會往前更進一步,從技術本身來說,在解決資料庫瓶頸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的進展。
黎爭:王堅博士我還得再說一下,您剛才抖的包袱把我的結束語提前說了,但在這裡我還是要說一下。 2012年12月22日大家早上還能看到太陽正常升起,大家抬頭望天望到的第一花雲應該是非常精彩的。 謝謝大家,謝謝各位領袖的分享。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