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創業板只是一個殼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板
只是一個
■ 觀察家 轉眼,創業板設立一年了。 十年前,國人初議創業板時,面對的是滬深主機板市場上由於主要股權不能交易,從而不能正確為上市公司定價的問題。 2001年,隨著美國網路股的大崩盤,設立創業板一事不了了之。 2004年,深交所的股票代碼停用了000,啟用了002,以此為由頭重裝上陣,繼續發開了新股。 002和000在交易規則的方方面面沒有實質區別,但為了給人一個「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感覺,這個002板塊被叫做「中小企業板」。 以中小板的設立為標誌,上一波關於創業板的全部提議及討論全都畫上句號。 2005年,各種因素風雲際會,滬深市場開始了全流通改革。 改革後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市場的本來面目:大股東的股票也能在市場上交易了。 可以說,以全流通改革為標誌,第一波暗中推動所謂創業板的人們,其實已經實現了初衷。 但是,僅僅實現了股權全流通的滬深股市,仍然不能說是完全正常的資本市場。 由於發行審批制度的缺陷,二十年裡一步一步使滬深股市成為估值的懸河。 和上一波提議創業板的背景一樣,敏感而智慧的人們發現了問題,同時也發現在現有滬深市場格局內一舉解決問題屬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適逢美國和歐洲發生了金融危機,於是創業板之議再次出現,作為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一項舉措。 這一回,創業板的推動者們以「科學發展、自主創新」這些字眼來說服決策層放行,但潛在是著眼于創設一個極大降低准入門檻市場。 為了包裝一個自由的資本市場,人們在它的外面塗上了糖衣。 但結果卻是,糖衣被收下了,內核被扔了出來。 2009年秋天,創業板隆重出臺。 然而這個所謂的創業板,除了代碼變成了300,在發行上市審批乃至交易規則的方方面面,與中小板,與主機板,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區別——除了由於新代碼的推出,市場大感興奮,一種對新生事物的饑渴感進一步推高了這個虛擬板塊的整體估值。 但是不管以何名目,市場主體(也就是擬上市公司和潛在公眾投資者雙方)希望看到的是一個發行門檻低、更多靠買賣雙方意願決定公司能否掛牌交易的「集貿市場」;基於國家的廣大,這個集市上每年有三五百家企業上市、 三五十家退市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這樣一個市場,不會再有超出企業使用能力的募集資金,不會再有國際比較溢價十倍左右的離譜定價,不會再有散戶投資者因為市場缺陷本身所強加的投資夢魘。 在這樣的正常市場上,最近在境外成功上市的那些做面膜的、烤雞翅的、賣童裝的企業,沒人嫌棄它們技術含量不夠高、商業模式不夠新而拒之門外。 不幸的是,這回它們把「創業板」這個名頭用掉了,下一回力主市場正常化的大家們,又以何種名目來重新包裝這樣一個市場呢? □簡直(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