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中國遠端教育》(資訊)雜誌執行主編 夏巍峰
對話嘉賓:捷庫動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 劉豐枝
「你我像用水電一樣,便捷享用雲計算」,這是北京雲基地的口號之一。 作為北京雲基地的一名成員,基於雲計算,捷庫動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為企業和教育機構提供移動學習SaaS平臺。 2013年的移動學習領域有哪些新變化? 為什麼要基於雲計算來做移動學習平臺? 基於雲計算的移動學習平臺具有哪些優點? 是否能夠實現「像用水電一樣便捷享用移動學習」? 讓我們在本刊執行主編夏巍峰與捷庫動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劉豐枝的對話中尋找答案。
客戶自己被自己教育了
夏巍峰:捷庫動力是怎麼樣選定移動學習這個領域的?
劉豐枝:我跟我的合夥人都是做企業出身,在這個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員工培訓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性。 成功企業,尤其是品牌企業,員工培訓一定做得特別好,因為只有員工有章法、有方法、有流程、有工具,才能執行到位,公司的規模才能做大。 對我自身而言,也是在員工培訓中不斷成長的,然後慢慢去悟,訓練別人,再建立體系,批量化地生產合格的一線員工。 在過往的工作經歷當中,有過這樣的情況,最快半年招聘了近千人,快速地培訓,讓他們快速上崗,進而形成迴圈機制。 我們兩人在合計創業的時候,一拍即合,就是要把培訓產品化。 至於怎樣能把培訓產品化,我們沒有任何經驗。 從2007年開始,借鑒IBM的一個叫作《關鍵時刻》的課程模式和方法,採取連續劇的形式,我們開發了兩個系列課程--跨文化溝通和商務漢語。 這兩個系列課程是全英文的,賣到國外,主要是教外國人如何跟中國人打交道。 現在,我們的課程在蘋果商店裡還有賣,其中一個授權給當地的代理商,在澳洲、德國、美國賣,我們還可以收到錢。
兩個系列的課程我們花了很多錢,也花了很長時間,因為開發課程的難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無論是理論架構、課程研發、視頻原創,還是劇本的拍攝和製作,我們以前都沒幹過,我們要請演員,請配音、剪輯、燈光、音工等等。 過程雖然很痛苦,但真正做出來效果很好,也很有成就感。 以至於到現在很多客戶願意跟我們合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有比較強的課程開發能力,只要客戶給我們一頁紙,告訴我們你要幹什麼,我們就能幫你做教學設計,變成課程。
夏巍峰:捷庫動力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劉豐枝:2010年,我們判斷,有了視頻,有了我們這種開發課程的方式,如果再有移動終端,就可以把課程變成微課程進行移動學習。 因此,2010年我們做出一批微視頻課程。 但當時的移動終端存儲還不方便,移動學習一般這樣做--把學習者的手機收集起來,用U盤把學習內容拷進去,再把手機歸還給學習者,這種方式顯然不能長久。 我們做移動學習方面的研究和準備,就選定用雲計算後臺做存儲,把移動學習和雲計算結合起來。 但當時雲計算這個概念剛剛興起,很多人還不太懂。 2011年,我們的第一代移動學習平臺出爐,這兩年在不斷升級,今年已經是第三代了。
夏巍峰:你們剛剛進入移動學習市場的時候,市場環境是怎樣的?
劉豐枝:這個行業很新,2010年的時候,客戶基本上都擔心終端的問題,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移動學習。 所以,從2010年開始,我每年5月都去美國參加ASTD年會,看別人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相形之下,國外的移動學習還是比國內稍微早半年的時間,但並沒有達到領先了一大塊、已經形成規模,或者形成行業標準的程度。
夏巍峰:您曾在一次會議上表示「移動學習行業太新了,全世界都在摸索」,怎樣理解這個觀點? 現在的市場環境是不是有了一些新變化?
劉豐枝:無論是企業,還是教育機構,對於移動學習,我覺得從今年開始,確切地說是春節之後,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普及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 我的切身體會是使用者自己被自己教育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 有一個客戶在去年就有些接觸,但進展不大。 春節後我突然接到他的電話,讓我們過去做業務交流。 客戶不僅邀請了相關部門一屋子人來參加交流,等我們介紹完後,這個客戶還花了很長時間跟我們探討移動互聯網在他們業務當中的具體應用,並且非常具體,譬如移動學習平臺跟原有的E-Learning系統的關係、如何保證學習記錄同步、 如何保證原有的資料和課件能夠應用在新的系統中等等。
隨後的幾個月中,又遇到了很多類似的情況。 如果是在2012年,跟客戶提及移動學習和雲計算,他們多半是一臉茫然,需要我們花很多氣力去跟他們解釋。 但隨著移動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似乎人們一夜之間就明白了,資訊不是一定要擁有才能獲得。 當每個人都在享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很多商務人士都在思索移動互聯網怎麼能夠應用到商務環節上,他們開始認真了。 有一天,當人們忘記移動學習這個專有名詞,在不知不覺地應用和實踐移動學習的時候,移動學習就成熟了。
基於雲計算的移動學習SaaS平臺
夏巍峰:把移動學習和雲計算結合起來,具體來說,你們為客戶提供的是怎樣的產品和服務?
劉豐枝:簡而言之,捷庫動力做的就是移動學習SaaS平臺。 面向企業客戶,我們提供MP(MobilePlatform),即移動學習平臺。 面向教育機構,我們提供IAP(InstantAcademyPlatform),也就是即時線上移動學習平臺,即只要教育機構有移動學習的意願,不需要做任何工作,馬上就可以實現其學員的移動學習。
夏巍峰:基於雲計算構建的移動學習SaaS平臺有哪些優點?
劉豐枝:從客戶角度來看,移動學習SaaS平臺的上線速度快,沒有早期的投入,沒有風險,成本低廉,此外,由於是基於雲計算構建的,所以彈性很大。 用傳統IT系統建設的方法做移動學習平臺,需要聊需求、買伺服器、買軟體、買資料庫,然後再開發、部署,這一系列步驟對於非IT行業出身的人來說,太過專業,而且可能三個月平臺開發出來之後會與客戶自己最初的想像有差別。 SaaS模式就不用有這方面的擔心。 我們可以提供100個帳號,客戶隨便讓自己的學員試用,並且可以今年一百人用,明年一千人用。 一百人先用只要付一百人的錢就好,這就大大降低了客戶的風險。
和其他廠商的移動學習平臺相比,我們的平臺有三大特色--適配所有的終端、微小化的課程、可測量可追蹤。 我們 可以給學員的學習做排名,以企業學習為例,我們有一個指數跟蹤每個學習者,包括他參與企業學習的積極性、考試的成績、學習的速度,然後打包合成一個數位。 這個數是公開的,如果在1000人中你排在第900位,你自然就坐不住了,誰也不想排名靠後。
雖然和用傳統IT系統建設的方法做的移動學習平臺相比,我們的移動學習SaaS平臺不是完全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做的,但適度的定制是可以,譬如根據客戶的需求,用戶端是可以定制的。
夏巍峰:你們提供雲空間給客戶做存儲,資源放在那裡面怎樣保證它是安全的呢?
劉豐枝: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幾乎每個客戶都會問到。 第一,我們有法律上的合約。 第二,我們有一套安全機制來保障資料存儲的安全性。 譬如,雖然資料物理存儲的地方不在客戶手上,但資料庫的管理權完全歸客戶。 譬如我們在對資料進行分發和異地交付的時候,在傳輸機制上是有安全控制的。 譬如資料到達本地終端,除線上觀看之外,我們有專門的防護技術保證下載到本地的課件是安全的。
安全性是雲計算裡面的一個大話題,所有雲計算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是一個建立信譽的過程。 因此,我一直認為歷史上第一個把錢存進銀行的人很偉大,人家給他一張紙他居然敢把錢給人家。 事實上自己建系統同樣面臨安全的問題。 伺服器放在機房裡,機房由IT管理員管理,那就能保證伺服器裡的資料不會被拷貝嗎?
夏巍峰:如果客戶以前有E-Learning平臺,現在又用你們的移動學習平臺,學習資料之間怎麼對接?
劉豐枝:基本上有三種方案,一是把移動學習作為一個單獨的專案。 譬如企業給一類人做崗前培訓,或者是培訓一些沒有被E-Learning覆蓋的員工,比如銷售,就把移動學習當作一個單獨的業務模組或業務功能來發佈。 譬如教育機構以前用E-Learning,但對於今年新招的學生想用移動學習,那就採用新學生新辦法,把這兩千名新生放在移動學習專案裡面。 二是E-Learning和移動學習混合。 譬如把移動學習當作E-Learning的一個補充。 這裡面就涉及一個技術即資料的集成。 我們做過這樣的案例,但客戶要求的集成程度不同。 三是替代。 我覺得現在的移動學習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絕大部分傳統E-Learning的功能,包括對PC的支援,絕大部分在E-Learning平臺上能做的工作在移動學習平臺上也能做。 所以把資料和學員資訊集成過來,為學員提供一種新的體驗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案。 具體採用哪種方案,還是要根據客戶的現實情況來決定。
夏巍峰:用你們的移動學習平臺,在學習效果方面,你們有沒有做過一些統計?
劉豐枝:一般三個月左右,我們會從學員端做一個調查,包括對學習形式、播放效果、應用場景等的滿意度。 調查結果顯示,9成以上的使用者對這種形式都非常認可,有一部分學員保留意見的原因是使用習慣上的問題,有的人還真的不用手機學習。
為客戶提供多種增值服務
夏巍峰:前面提到你們在做移動學習平臺之前是做資源的,現在如果客戶有需求,你們還會提供微視頻的服務嗎?
劉豐枝:課程開發和視頻製作是我們的一個強項,是比移動學習平臺做得還久的一件事。 而且很多企業客戶想上移動學習平臺時的第一反應是沒內容,不像教育機構,多少也有點課程的積累。 客戶想買我們這個「盤子」,但是沒有「菜」可裝,我們通常會有三個建議給他,第一,即使沒有什麼素材,但總歸會有一些PPT,哪怕是原來講課時用的最原始的文字資料,提供給我們,經過簡單的加工和改編,我們都能幫他快速地變成課程。 這樣導入的成本最低,也不用等很長時間。 第二,如果你有預算,也有需求的話,我們也可以幫忙做定制化的、針對某一具體業務問題的課程。 第三,我們也提供一些公共課程,我們跟一些內容提供者合作,譬如優米網,譬如國外的一些內容供應商,自己也開發一部分公共課程,包括以前積攢下來一些課程,如果客戶對這些課程感興趣,可以直接拿去用。
我們不建議客戶用買圖書館的方式做移動學習,譬如買上2000門課讓員工自己回家挑,而是建議企業先設定好接受培訓的崗位,一個星期學幾次,一次學多長時間,對課程內容和數量做到心裡有數。 然後根據這個要求可以先準備三個月的量,一部分是公共課程,一部分是原有素材改編的課程,這樣就能運轉起來。 並且,在我們幫他們改編素材的過程中,也會把改編的方法教給客戶,告訴他們即使是一個PPT也完全可以改編成一個非常好的課件。
夏巍峰:企業也好,教育機構也好,如果他們要把原有的課件轉換,你們也提供這種服務嗎?
劉豐枝:完全可以提供,這種轉換的工具或者軟體不是很複雜。
夏巍峰:除此之外,你們還有其他服務嗎?
劉豐枝:有啊,我們提供多種增值服務。 譬如說運營,因為很多外企客戶會說可以買你的平臺,但是我什麼都不做,課件的整理、準備、上傳、分發等等都要由你來做,我就等著看報告。 對於這樣的客戶,我們就派人進駐他們的公司,替他們做和平臺操作相關的事情。 這些都是增值服務,但我們的商業模式還是建立在平臺基礎上的。 只是其他一些服務,譬如課程設計,做好了不僅可以盈利,還可以帶來新的客戶。
期待未來三到五年的爆發
夏巍峰:客戶也滿意,學員也滿意,但移動學習現在推廣起來依然比較困難的原因是什麼?
劉豐枝:在百度上搜索移動學習,可能前三頁都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公司,這就說明移動學習的供應商還很少。 移動互聯網在我們這些人看來已經很熱了,但我覺得這個「熱」傳達到所有人,再從認識層面變成行動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就是新技術的滯後效應。 但是我敢很驕傲地說,雲計算的春天已經到來,客戶認知的覺醒比廠商的宣傳教育作用更大、更有效。
夏巍峰:你們是雲基地的成員,參與到雲基地這樣一個體系當中,對你們的發展是不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劉豐枝:雲基地採用的是基地加基金的方式,對雲計算產業鏈進行投資、孵化,以及政策上的扶持。 基金比較容易理解,就是風投出錢扶持產業發展。 基地模式在中國比較新,這個模式的最大特點是會產生聚合效應。 比如我們基地會提供公共服務,我們的前臺、會議室、班車、食堂、IT基礎設施等等全部是基地做的。 這樣,像我們一樣身處基地當中的公司只要專心做我們的業務就行,完全不必考慮其他問題,這對成長型的公司至關重要。 聚合效應的另一方面表現在產業的集群,雲基地有分佈在雲計算產業鏈上的十余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公司,產品和服務涵蓋了雲計算的多個環節,構成了完整的雲計算產業鏈。 因此,在做一些專案時,我們捆綁在一起,形成組合式效應。 認知的轉變是市場需求變化的一個信號,所以,我堅信到今年年底,一定會有標誌性的客戶出現。
夏巍峰:對於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又有哪些規劃和展望?
劉豐枝:移動學習讓教育、學習、培訓有了一個新的形式,這個新不僅僅表現在裝置本身,還包括由裝置改變帶來的學習內容的變化,我認為市場機會多多。 我們用SaaS和雲計算的模式讓客戶低成本、迅速進入,我堅信省錢又快速的東西一定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們要做的就是拼命在有條件、有資源的環境下,在市場上早發力,早形成格局,早形成方法,然後早進入到客戶的視野,所以我非常看好我們的發展。 有一種說法,公司三年打基礎,三年上臺階,三年變成熟。 捷庫動力恰好處在第一個三年的末期,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客戶需求和產品基本特徵,隨著技術的普及和成熟,未來三到五年,最多五年,我們一定會爆發。
■人物印象
捷庫人「為世界創造積極的改變」而奮鬥
北京報導/本刊記者潘超
「在捷庫,我們都是兄弟姐妹,雖然我們來自天南海北,但我們不研究你的身份、不討論你的學歷、不看重你過去的能力。 也許你要問,這裡需要什麼? 我們大聲地告訴你:激情、衝勁、不斷的學習和無盡的正能量! 」「作為一個新加入的成員,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感到我們的溝通方式與之前公司有很多不同,甚至會有些許‘茫然’,這種感覺並不是你獨有的,每個新加入的夥伴都會這樣,但請牢記我們所崇尚的方式--隨時隨地的溝通,永遠快樂地工作! 」「我們的競爭對手有可能模仿我們的產品,但是他們抄襲不了我們的家庭氛圍、我們的工作激情和源源不斷的創新理念。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在一起互相説明,共同努力就是實現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 而我們共同的夢想,就是用我們的雙手為世界創造積極的改變! 」......
在捷庫動力,記者發現了一個極具感染力的員工手冊,看完之後會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有了一種「為世界創造積極改變」而努力的衝動。
「我覺得讓我最驕傲的不是我的產品,而是我的團隊。 採訪過程中,捷庫動力首席運營官劉豐枝多次重申自己的這個觀點:令他驕傲的首先是創始人團隊,他和公司CEO晁陽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包括對錢的態度、對家庭的態度、對社會公正的理解等等,這是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石。 其次是員工團隊。 在捷庫動力,沒有嚴格的等級、繁瑣的制度,有的只是對工作和工作夥伴的執著與熱情、強大的團隊力量,「隨時隨地的溝通,快樂地工作」是捷庫人的工作風格。 據悉,在公司還在做課件製作業務時就加入的同事多數現在依然活躍在捷庫動力的各個工作崗位上。 「不是我們的薪水有多高,而是因為我們這裡有家的溫暖、學習成長和共同的奮鬥目標。 」再次是投資人。 投資人之所以投資是因為看好移動學習的發展前景、捷庫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而非把捷庫當作賺錢的工具。 「資本的進入讓我們有了一個更好的平臺,從而為我們的事業注入了新的能量。 」
劉豐枝為自己的團隊提了一個溫情的口號--每天開開心心地跟最喜歡的人在一起做我們最喜歡的事情。 既快樂,做的又是有意義的事情,兼具了這兩點,在「為世界創造積極的改變」的夢想的指引下,捷庫人在移動學習這條路上肯定能越走越順。
文章來源:《中國遠端教育》(資訊)2013年第4期 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整理/本刊記者潘超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