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虛擬化的價值目前已經被大家所承認。 很多公司目前已經把它們很大一部分的伺服器移植到了大型伺服器的虛擬機器上,在硬體使用率、節能以及資料中心的空間方面上獲得了益處。 而那些目前還沒有這樣做的公司也已經暗自計畫在未來如此鞏固伺服器。 畢竟,這些都需要重要的或者基礎架構方面的成本。 那麼,伺服器虛擬化為人力成本方面的減少又做了一些什麼呢?這方面是IT操作方面的一大難題。
基本級別的伺服器鞏固已經為IT操作提供了一些好處。 它使得硬體的維護更加容易,因為虛擬機器可以被移到其它的物理伺服器上,而此時就可以維護或者修復原先的伺服器。 這就把硬體的維護時間由原先的週末以及深夜時間變為正常工作日的一部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而很多公司的下一步就是平衡虛擬機器的可攜性,以獲得IT操作的靈活性。 因為,虛擬機器可以在磁片映射中得到,因此它們是可以移植的,而不是綁定到一台個人物理伺服器上。 重新創建一個虛擬機器的映射的簡單性意味著,應用程式的能力可以非常簡單地增加或減小,隨著附加虛擬映射的創建或者撤銷。 伺服器池允許虛擬機器可以被自動移植,根據應用程式的載入。 更加成熟的虛擬化使用包括高可用性,也就意味著當發生硬體失效時,通過虛擬化管理軟體虛擬機器可以被自動的移動。 當一台虛擬主機停機的時候,看到另外一台虛擬機器被自動的啟動,而不需要任何的人工干預,僅此一點就可以非常生動地展示虛擬機器使用的成熟性。
當然,這種虛擬化的使用展示了改變IT操作的能力,使得IT公司可以提供這種幾年前不可想像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創造性。 這種應用程式可以被移植、裁剪、克隆的敏捷性將永遠地改變IT的工作方式。
雲計算的浪潮正席捲而來。 通過提供靈活、自助式的IT基礎架構,雲計算促使資訊處理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 在這場變革中,虛擬化技術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它所帶來的獨立性、高度整合性和移動性,改變了當前的IT基礎架構、流程以及成本,通過消除長期存在於應用層與物理主機之間的障礙,虛擬化使部署更為輕鬆便捷,工作負載的移動性顯著增強。 可以說,沒有虛擬化的雲計算是無法想像的。
然而,真正實現從傳統計算向雲計算的變遷,還有一道障礙需要跨越。 目前推出的各種雲計算方案,由於連接各種電腦系統的技術標準、維護雲計算正常運行的軟體技術標準等多有不同,使使用者在具體方案的選擇上難免困惑,這極大地限制了雲計算的普及與推廣。 因此,制定行業互通性標準已成為當前雲計算面臨的最大挑戰。
創建OVF標準
為了描述基礎架構的成熟度,Gartner專門創建了一種實現動態IT基礎架構的模型。 該模型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第一層是集中和標準化,第三層是虛擬化和便攜性,第五層是IT基礎架構轉變為業務自動化平臺,最終實現「基礎架構即服務」。 由此可見,為了實現最終的業務靈活性,既需要虛擬化技術實現便攜性,又需要相關標準實現互通性,從而更加全面地管理整個業務的基礎架構,使使用者不必像過去那樣管理IT基礎架構的所有要素,只需要利用一系列簡單的工具,便可管理、 控制計算基礎架構,實現整個基礎架構的自動化,令IT得以提供高水準的業務靈活性。
目前,業界已經建立了一個標準的、便攜的元資料模型,使得跨虛擬化平臺的虛擬機器部署成為現實。 獨立軟體發展商(ISV)通過測試和開發,可將應用與作業系統封裝在一起並進行虛擬機器認證。 虛擬機器在沒有任何外部依賴的情況下作為預先配置、預先封裝的單元迅速地轉化為產品,這無疑非常具有吸引力。 這種預先部署、可隨時運行、封裝成虛擬機器(VM)的應用被稱為虛擬裝置。 為使這種虛擬裝置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必需採取獨立于廠商的標準進行虛擬機器和中繼資料封裝,使任何虛擬化平臺都能夠自動、安全地進行安裝、配置和運行虛擬裝置。
這一由分散式管理工作組(DMTF)發佈的開放虛擬化格式(OVF)標準,具備諸多優勢:有效提高使用者體驗,簡化安裝過程;為使用者提供獨立、靈活的虛擬化平臺;輕鬆地創建複雜的、預先配置的、多層次的服務; 通過可擕式虛擬機器高效地交付企業軟體;使特定平臺功能增強,通過可擴充性更容易地採納虛擬化技術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