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變臉」航太國防轉向商用民用「雲計算」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曙光
國防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冰|北京報導 「現在雲計算確實太火了,都快比得上‘給力’了。 」 曙光總裁曆軍半開玩笑地說,不過他否認曙光是在「趕時髦」。 從航太國防轉向商用民用「雲計算」,曙光有一套環球計畫。 曙光資訊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曙光」)近日在北京正式啟用了由「中科曙光」和英文字母「Sugon」組成的新標識。 至此,曙光公司沿用10多年之久的Dawning(英文意為「黎明、曙光」)將載入史冊。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曙光非常神秘而遙遠的,因為HPC(高性能電腦)過去主要是應用於航太、國防、科研等領域,商用,特別是和普通使用者接觸的機會並不多。 但是,雲計算的蓬勃興起使得IT結構從分散走向集中,這就為HPC的商用帶來了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可能。 「對於曙光而言,此次啟用新標識並非是一次單純的‘變臉’,而是標誌著曙光公司將由一家‘伺服器硬體供應商’逐步轉型為‘雲計算服務提供者’,並將逐步邁開國際化的步伐。 」曙光公司總裁曆軍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表示。 由此,曙光也成為了國內第一家明確表示將轉身「雲計算」的主流廠商。 龍情結 曙光公司成立于國家「863」計畫如火如荼的1995年。 當時,我國高科技正面臨產業化難題,不少國家的科技成果無法很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並實現產業化,科技與市場總是有一定的距離。 很多科研機構都開始了新的嘗試,曙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從中國電子計算所分離出來了。 從只有20多個人的小公司成長為國內超級電腦領域的翹楚,並在國際上也已經佔據一席之地,曙光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 如今,直面市場,曙光已不再躊躇。 「過去在大家印象裡,曙光公司就是做機器的,是提供硬體的,我們今天借更換標識的契機,擴展我們的品牌內涵,讓大家重新認識曙光,也標誌著曙光將逐漸加大軟體和服務所占的業務份額。 」曆軍說。 關注曙光的人不難發現,曙光公司一直對「龍」情有獨鍾,從「超龍計畫」,到「龍芯」處理器及其系列產品,在這次換標過程中,曙光再一次想到了「龍」。 曆軍介紹,新LOGO中的「Sugon」是「Super」和「Dragon」的結合,寓意著「超級中國龍」。 曙光此次換標,讓人想到與曙光有著頗為相似的創業背景和經歷的聯想,把「Legend」更換為「Lenovo」,聯想以此作為國際化發展的開端。 曙光也有著同樣的盤算。 「但是,並不是說我們馬上就要如何,很快就會到國外大規模拓展市場等等,但至少我們要開始準備這個問題。 」曆軍透露,曙光可能會首先到發展中國家「試水」,「因為他們與中國市場更為接近,更容易適應。 」 「計算決定未來」 在更換標識的同時,曙光公司提出了這一全新的品牌價值主張,以表達在「雲計算」領域的雄心壯志。 「雲計算掀開了IT產業第四次革命的大幕,曙光是國內第一家將科學計算與商用模式結合起來實施雲計算的廠商。 」曆軍說,「目前,曙光公司已經在北京、成都、無錫、深圳等重點城市建立起了多個雲計算中心。 未來,曙光公司還會再建5~10個區域的雲計算中心,通過提升應用與服務,使廣大百姓充分受惠于雲時代」。 「雲計算這個概念確實讓大家炒得太火了,好像雲計算就是一個新興事物。 其實高性能計算跟雲計算就像是一對雙胞胎,基因很像,本質很接近,但是又不完全一樣。 雲計算只不過是在HPC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特別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IT業發展幾十年,從「大型主機+小型終端」的集線模式,到後來變為以PC個人電腦為主的分散模式,再到今天「後臺集中而終端分散」。 「在IT產業發展格局轉換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希望搭上這班車,從而成就自己的業績,國外巨頭們已經走得很快了,我們壓力是很大的。 而且由於分散化的特性,我們追趕起來似乎還有一些捷徑可循。 」但是,曆軍也認為,即使如此,和以往幾次IT革命相比,我們還是距離最近的一次。 曆軍將曙光的發展戰略總結為「3SP」,即賣伺服器、賣解決方案、賣服務三步走,這也是適應雲計算時代的發展要求的。 「國家已經把雲計算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在國外是沒有的。 國家支援的力度這麼大,不僅僅會給曙光的發展提供難得的機會,也一定會促進產業有一個群體性的提升。 我相信再過五年,我們會跟美國等發達國家的IT技術應用水準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