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利潤下滑受困成本 劉積仁轉型雲計算藏危機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東軟 雲計算 成本 劉積仁

軟體外包產業,人力成本最高,高到足以使行業翹楚東軟集團利潤下降將近1/4。 向雲計算轉型,並不能為公司成本問題減壓。 東軟的雲計算卻面臨難題,其產品得以投入應用,仍需較長的時間。 但目下管理層及大股東的密集減持,已預示著公司近景不佳。

人力成本影響利潤

軟體外包產業,人力成本最高。 過去一年多,東軟運營成本與管理費用一直居高不下。

東軟財報顯示,公司淨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人力成本上升,以及研發、收購、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投入加大。 其中,2010年財報顯示,受困于工資上漲,東軟人力開支已占其總成本的40%。 2010年東軟營收近50億元,同比增長近18.5%,淨利潤4.85億元,卻下降24%。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

對此,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表示,中國軟體工程師的低成本時代已一去不復返,而且這個行業每年還會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 他認為,「靠省工資的企業,沒有希望活下去。 」未來幾年,還將連續給員工加工資。

工資要增加,成本要降低,唯有從人員數量著手。 劉積仁說,東軟面臨三大轉變,即從人力規模為基礎的增長轉向知識資本驅動的增長、從以技術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轉向客戶價值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從以中國為中心轉向以全球市場為中心。

在劉積仁看來,這三大轉變,須以向雲計算轉型為一把鑰匙。 「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已不是10年前、20年前所能比,如果你忽視互聯網與雲計算,將不會有機會。 」他說,東軟會做好準備,包括繼續並購,以應對這個「可怕」的大機會。

據稱,劉積仁與東軟其他高管們,已經言必稱雲計算與物聯網。

東軟集團BCC公關策劃部部長楊喜文3月28日曾在個人微博中表示,「#IT領袖峰會#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博士接受鳳凰網專訪。 東軟在國內一些城市啟動健康城市計畫。 PS:東軟健康服務管理解決方案前端是物聯網,後端是雲計算。 」

掘金雲端的挑戰

「在政府支援雲計算的今天,東軟佈局雲計算是理所當然的。 」資深IT觀察人士曲曉東說。 他指出,雲計算產業很大,很多企業也是跟風說做雲計算,但也不可能全面涉及,東軟可能只做雲計算的一部分,關鍵在於看東軟從何處切入。

劉積仁稱,東軟新的增長動力將主要來自汽車電子、移動終端與醫療系統三大業務,報導稱,該公司已在醫療健康服務、汽車遠端服務、位置服務等領域拓展雲計算業務。 劉積仁表示,中國健康醫療領域的增長空間相當巨大,東軟十分看好中國醫療保健的巨大潛力。

東軟面向醫療健康行業的「熙康」計畫去年已經啟動,它將推動東軟從B2B模式轉向B2B2C,從而面對一個龐大的大眾市場。 這是東軟集團「雲計算」戰略的核心佈局。

至於成果,據東軟方面稱,「熙康」目前已在上海等全國許多核心城市、海南等農村市場落地,劉積仁說,「目前我們正在和公立醫院合作,未來將走向社區、家庭。 」他還透露,已有部分海外專案。

然而,據在某券商評級的晨會上表明,東軟也存在著「熙康業務拓展低於預期以及人力成本上升帶來的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

作用醫療行業使用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資訊中心主任馬靖翔則認為,醫療行業未必是雲計算的最好突破口。

馬靖翔表示,老牌三甲醫院都已採用His系統,伺服器和資料庫運行已穩定多年,出於安全考慮,如果沒有必要,甚至多年以前老系統也不敢換。 而對一些雲計算這樣的新技術的嘗試,目前也只能是在非主營業務中嘗試,主營業務仍然以連續、穩定、安全至上。

在馬靖翔看來,東軟在醫療行業掘金,很難說服老醫院在主營業務的系統中啟用目前以雲計算為時尚的新技術,而只能開拓新建醫院的市場。 「但新建醫院對廠商的選擇,也同樣會以市場覆蓋作為主要參考。 」他進一步表示。

馬靖翔還指出,「資訊孤島」是醫院資訊化的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由於醫院對醫療資源的安全、保護極為重視,其壁壘也並不是很容易打通的。

他認為,從微觀角度來看,醫療雲目前時機尚未成熟,雲在醫療行業的應用,還需要一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 率先應用於醫院的,應該還是「桌面雲」。

曲曉東同樣認為,雲計算的實際應用沒有那麼快。 他指出,目前做雲計算的公司,基本上都是未雨綢繆,由於使用者投入少、基礎設施不完善和制度欠缺等問題,雲的真正部署實施還有距離。 他預計,雲計算的大規模應用,至少還需要3-5年的積累。


東軟公共健康服務解決方案

馬靖翔承認,東軟研發的實力,是其進軍雲計算的一大優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完善,其在醫療行業也有大發展的。

曲曉東則指出,軟體外包的打拼,讓東軟有SaaS的基礎,但PaaS卻是東軟的一個坎。 當前業內主流觀點認為,雲計算分三個層次,分別是IaaS、PaaS和SaaS,即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和軟體即服務。

由此,對東軟而言,雲計算作為一個需要培養的工程,產品線的完善,市場的開拓,使用者的接受程度,這些問題都意味著東軟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克服。 其過程,無疑也還需要昂貴的人力成本。

劉積仁稱要繼續並購,他此前曾放話「並購對東軟來說是每天的日常工作」,曲曉東預計,東軟有可能通過並購來解決如PaaS的挑戰。 據IT商業新聞網記者瞭解,東軟已和日企NEC為雲計算成立合資公司。 但在業界看來,NEC同樣也不是「雲端高手」。

另外,並購可以提升企業的實力,但並購同樣讓企業面臨成本壓力,合適的並購物件,以及整合的挑戰。

回報仍然遙遠,花錢卻在眼前。 東軟的雲計算轉型,究竟如何解決成本壓力? 截止發稿期,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並未作答。

總裁帶隊巨量減持

東軟似乎對雲計算信心滿滿,並不認為PaaS會成為其飛升雲端的障礙。

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在採訪中談到,東軟的一個分公司東軟資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資料中心的建設,目前在大連、瀋陽、成都、南海等東軟基地都設有資料中心。 因此東軟在建設雲的物理平臺方面有很好的基礎。

盧朝霞說,整體上看,東軟已經具備了建設雲計算基礎平臺和應用平臺的能力。 在物理架構搭建起來之後,東軟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將各個產品線和業務「雲化」,變成真正的虛擬計算,按照虛擬化戰略進行佈局,建立可擴展的應用架構。

然而,盧朝霞的信心,「雲計算」概念在東軟的盛行,與多名副總裁級別以上高管減持公司股份套現千萬元的行為,形成微妙的對比。

據上交所資訊披露資料顯示,7月22日,東軟集團總裁王勇峰以11.20元的價格拋售公司股份72.406萬股。 其後,東軟集團隨大市下跌。

7月26日,東軟集團又登上大宗交易榜,出現3筆合計超過100萬股的成交,成交價為10.90元。 分析認為,分散又密集的減持,很有可能是大股東的手筆。

在股東通過大宗交易密集減持的同時,王勇峰之外東軟集團還有2名高管亦通過二級市場的減持。 資料顯示,東軟高級副總裁兼財務運行官張曉鷗、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陳錫民以及王勇峰近期輪番減持公司股份,三人分四次合計減持近117萬股,套現約1320萬元。

儘管消息面上有「雲計算」概念支撐,但管理層及大股東如此密集的減持,其帶給東軟股價的實際壓力不容小視。 哪怕是以高管改善生活為理由,依然會動搖市場對公司的信心。 此前九大高管「因小孩上學要花錢」而精准減持的漢王科技,備受媒體與業界的口誅筆伐,股價大跌。

雖有前車之鑒,管理層及股東仍然巨量減持,這對東軟究竟意味著什麼? 東軟相關負責人也未向IT商業新聞網說明。

一位投資界資深人士則表示,由於高管遠比普通投資者瞭解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東軟集團眾高管的頻繁減持,或許預示東軟將面臨的是不如意的業績報表。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