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部分,飄在天上的「雲計算」正在從概念逐漸落地為現實。
去年10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發32號文,指出要「加快推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 」今年3月份,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我國要加強雲計算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安全可控關鍵軟硬體應用試點示範和推廣」。 各地政府從去年起都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雲計算相關戰略規劃、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
然而,我國雲計算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核心技術為國外企業所掌控,解決方案多為國外公司所主導,標準體系尚未健全,商業模式尚未成熟,資訊安全面臨挑戰。 這樣落地的「雲」是我們可以安全應用的雲嗎?
雲計算落地要安全,就要從關鍵軟硬體產品開始。 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軟硬體產品來發展雲計算,才能加速構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安全可控的產業體系,推動我國雲計算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高我國資訊安全的保障能力。
工業和資訊化部軟體與積體電路促進中心所推出的「華夏雲」品牌也正是這一目的,要將國內企業凝聚在統一平臺上,聯合打造、集成創新,為雲計算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支撐。
一方面是將雲計算企業「引」進來,另一方面則是將成熟安全的解決方案「送」出去。 「華夏雲」搭建起了一條讓安全可控雲計算解決方案落地地方政府的「綠色通道」,這條通道不僅能有效推動雲計算產業鏈中包括晶片廠商、整機廠商、基礎軟體廠商、應用軟體廠商、系統集成商、網路運營商以及使用者的廣泛互動與聯合創新, 找到相對安全、成熟、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雲計算解決方案,還能引導地方政府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先期採用安全可控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不僅是「華夏雲」,目前,我國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無錫5個城市先行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以這5個城市為代表,我國多個城市都形成了自己的「雲計畫」。 從北京的「祥雲」到上海的「雲海」再到廣州的「天雲」,無論是哪朵雲,都應構建起我們的自主雲。 這不僅是加快我國資訊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必要,也是確保國家資訊安全的必要。
(責任編輯: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