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式APP創業暗流湧動:是機會還是陷阱?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機會
陷阱
還是
暗流
一種基於位置的陌生人邂逅式社交APP正在試圖終結人們的孤獨之困。 儘管在微信、WhatsApp等即時社交應用一統天下的情況下,社交網路的創業空間似乎已經所剩無幾,但聰明的創業者們還是善於從多樣的社交需求出發,開發出更加細分的社交工具。 這種基於位置的陌生人邂逅式APP就是嘗試之一。 基於位置、陌生人、約會是此類社交APP的關鍵字,讓使用者能夠馬上進行線下的實際約會是它們區別于微信和陌陌的主要特點。 告別孤單約炮」是懸在陌生人社交上一個不可回避的標籤,但邂逅式社交APP正在嘗試扭轉這一刻板印象。 邂逅式APP擁有共同的使用機制:打開手機定位功能,設置查找距離,在系統根據所設距離篩選出的使用者中,選擇感興趣的進行交談,或者直接發出看電影、吃飯等邀約。 這個機制的核心是解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友需求,解決類似一個人吃自助餐,上衛生間回來餐盤被服務員收走」式的尷尬。 吃飯、K歌、看電影是都市人群的主要社交活動,它們也因此成為多數邂逅類社交的切入點。 在已經問世的邂逅式APP中,找你玩、陪你看電影、請吃飯都選擇了這樣的路徑,陪你看電影及請吃飯限定于特點活動,找你玩的活動則涵蓋了運動、娛樂、休閒、旅行、學習、美食等更多類別。 與以上三個APP不同,同為邂逅式APP的探探並沒有選擇活動為切入點,而是設置了配對篩選機制:使用者可以對系統推薦的人選擇喜歡或不喜歡,只有兩個互相喜歡的人才能開始進行交談。 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介紹,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保護女性使用者,避免女性使用者受到過多騷擾,同時也讓女性使用者掌握更多主動權。 據介紹,從五月份上線到現在,探探一共獲得10萬使用者,儘管面世時間不長,且使用者體量不算大,但已經有使用者在探探上交到了真實的朋友。 機會還是陷阱? 多數人圈子太小,而認識陌生人的途徑有限,這樣的社交需求痛點是此類APP誕生的緣由。 當下都市青年大多面臨著如上社交困境,有這樣一批潛在目標受眾,邂逅式社交的市場不可謂不大。 從邂逅式社交APP本身而言,與多數應用相比,其盈利前景更為明晰。 一方面,現有的社交類APP已經探索出了相對清晰的盈利模式:會員收費,售賣遊戲和表情,另一方面,邂逅式APP可以為線下電影院、KTV等帶去客流,因此其能夠與線下進行合作,獲得收益。 但是,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並非邂逅式APP得以存活的關鍵問題,對當下的邂逅式APP而言,如何獲得更多使用者,營造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才是重中之重。 從目前來看,邂逅式應用普遍面臨使用者不足、人氣不夠的問題。 本意是為解決使用者圈子太小、朋友太少的社交需求痛點,但由於使用者量所限,邂逅式APP並不能提供更為豐富的選擇,核心功能受到使用者體量制約。 在體驗並不完美的情況下,如何留住使用者、吸引更多使用者,破除使用者體量影響使用體驗的惡性循環,是擺在邂逅式APP面前的一道難題。 這種難題同樣出現在邂逅式社交鼻祖Color上。 同樣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APP Color主打圖片分享,使用者可以看見一定範圍內其他Color使用者分享的圖片,這一設計曾得到紅杉資本改變世界」的評價,但正式上線後差強人意的體驗最終導致Color關門大吉。 但是探探的開發者對邂逅式APP表現出信心,這種信心來源於使用者數的增長情況:儘管探探目前只有10萬使用者,但這10萬使用者都是在7月份以後,在沒有任何推廣的情況下自主增長起來的。 探探認為,使用者的需求真實存在,而探探對報名者資料的嚴格審核又保證了使用者的品質,維繫了探探的良性運營。 顯而易見的是,足夠多使用者是邂逅式社交能否存活的關鍵,如果在發展初期能夠跳出使用者體量制約體驗的陷阱,邂逅式社交或將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