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對內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呈現出全新的格局,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自貿區等新的區域戰略規劃,在全球化的視野下謀中國新開放篇章,區域、城市成為中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對內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呈現出全新的格局,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自貿區等新的區域戰略規劃,在全球化的視野下謀中國新開放篇章,區域、城市成為中國發展驅動力、增長極;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確立 ,深水區改革加速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態勢使得越來越多極富創新力、競爭力的中國公司浮出水面,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行進在轉型中的中國大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出現明顯變化的典型職業代表, 他們的故事有時代的烙印。
21世紀經濟報導將推出「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之第一季:中國區域驅動力
就在2013年的冬天,張蒙辭去了月薪2萬的工作,開啟了線上法律服務的創業之路。
在融到了100萬人民幣的種子輪後,張蒙和另外兩個合夥人把公司註冊到了中關村。
「全國創業的聖地在北京,北京創業聖地肯定首推中關村。 」張蒙一邊說,一邊走向樓下的咖啡館,左邊坐的是創業團隊,右邊坐的也是創業團隊。
在張蒙看來,這是不能錯過的創業時代,即使是四五個人的團隊也能感受來自各方面的支援和説明。
中關村管委會提供的資料似乎也佐證了這一點,2013年中關村新創辦企業超過6000家,2014年上半年新創辦企業超過9000家,實現歷史性飛躍。
據張蒙瞭解,目前中關村活躍著3類創業群體:第一類是大企業離職創業者,即從大公司骨幹或者管理者崗位上出來創業的;第二類是「泛90後」,其中不乏一些在校大學生;第三類就是連續創業者,他們把創業當成職業,不斷地創辦新的公司, 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從事新的創業。
蓬勃發展的創業現象背後,是中關村積極推行的一系列支援性政策和舉措,鼓勵和引導創業潮。
其中,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出現,成為中關村新一波升級發展的縮影和標誌之一。
據介紹,截至目前,中關村創業大街已有16家新型創業服務中心入駐,合作投資機構2200家,入孵創業團隊360個,獲融資團隊123個,舉辦活動318場,平均每週舉辦12場。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關村還構成了中關村創業生態系統,給各種有夢想的創業者提供「找人、找錢、找市場」的生態圈。
據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將以發佈和實施中關村「創業中國」引領工程(2015-2017年)為重點,持續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支援高起點、高品質、高輻射的高科技創業, 並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創新高地中關村
對於創業者來說,中關村就是夢想都;但對於企業來說,不斷飆升的成本也帶來了很大壓力。
根據房地產研究公司Colliers International的資料,5年前中關村辦公樓的租金為每平方米每月167元,而目前則上漲至241元,漲幅為44%。
與此同時,中關村辦公樓的銷售價格也迅速趕上北京市平均水準。 Colliers的資料顯示,5年前,中關村辦公樓的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1.68萬元,約為北京市平均水準2.71萬元的2/3。 而目前,中關村辦公樓的價格為每平方米4.34萬元,為北京市平均水準5.76萬元的3/4。
就在張蒙公司隔壁,一個據說屬「騰訊系」的創業團隊在堅持了3年後於上個月搬離中關村。
京津冀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中,天津和河北對於北京功能紓解的最大期待,就是對北京科技創新產業的承接。
中關村示範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中關村示範區企業總收入突破3萬億元大關,是2008年的3倍,約占全國高新區的1/7;企業實繳稅費1507億元,也是2008年的3倍;收入過億的企業達到2362家, 比2008年增加1344家;實現增加值占北京市的比重超過20%,對首都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5%。
2014年中關村經濟仍在快速發展。 北京統計局數字顯示,2014年1-10月,中關村示範區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2572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增速較上月提高3.8個百分點。 實現技術收入323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3%,增速較上月提高0.9個百分點。 其中,中關村重點監測六大高新技術領域共實現總收入19998.8億元,占中關村總收入的77.8%。
但是,由於土地、資金等多重因素的限制,目前中關村自身的科研成果消化轉化能力已趨於極限。 而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中關村技術和專案河北、天津地區加快輻射的趨勢日益明顯。
「地方有很多互聯網產業園,在招商引資方面有大量優惠政策,相比之下,創業成功的出於企業經營成本的考慮,也在考慮逃離中關村,尋求性價比更高的區域。 」張蒙說。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曾指出,中關村示範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起著示範引領作用,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這是中關村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也是中關村廣大創新創業主體發展的重大機遇。 」
他在近期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上表示,目前中關村主動推動與天津、河北重點區域之間的創新合作,初步形成了多主體、多層次、多領域的格局和態勢。
據悉, 目前中關村已經與天津濱海新區、寶坻,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保定等區域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並建立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新城、曹妃甸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 固安大清河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一批科技園區和產業基地。
河北、天津等地接受北京中關村的投資和技術落地的專案在快速增加。 截至今年10月,中關村476家重點企業已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搆1029家,393家重點企業在天津設立503家分支機搆。
中關村研發部門與河北、天津地區合作發展的前景也良好。
天津市委黨校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臧學英此前告訴記者,北京可以做科技研發,專案可以在 其他 地區投產,這樣可以促進北京和周邊地區的發展,因為北京缺地,但是其他地方有地。 「北京不可能發展製造業,但是天津可以,實際上北京很多對高科技進行金融服務的很多功能也可以轉到天津。 」
不過,中關村創新產業的對外輻射也仍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就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問題。
中關村加快輻射津冀
在張蒙看來,京津冀一體化,將成為中關村創業企業的一大機遇。
12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發佈消息,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建設正式啟動實施。 15年內,在天津甯河縣西南部的北京清河農場,這塊曾經的鹽鹼地將崛起一座占地38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京津合作示範區,總投資2500億元,居住人口38萬。
此前,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共建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合作協定》。
京津合作示範區作為天津未來科技城「六組團」之一,也被看作探索首都功能疏解先行先試的試驗田。
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未來科技城是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全國四大未來科技城之一,同時也有望成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 在積極對接首都資源方面,天津未來科技城與中關村科技園合作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承接北京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高端製造業基地,同時雙方還將共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不斷推動京津兩地高新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
「這不是說要把中關村的企業搬遷至津冀,中關村的企業大都是民企,也無法統一搬遷。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介紹,但是可以考慮和天津、河北聯手共建一些科技園,或者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分工合作,比如,北京可定位為總部發明、研發、專案孵化地,把科技創新的應用部分更多地放在天津和河北, 這兩地更多地側重研發的產業化;也可以考慮將高端製造業轉移到天津和河北。
北京與河北、天津等周邊地區的關係,不再是過去的中央虹吸效應,而是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為促進發展。
據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介紹,中關村在區位優勢明顯、創新資源密集、產業突出的濱海新區、武清、寶坻、保定、石家莊、秦皇島等區域共同打造一批創新社區,營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
目前,已有大批的北京專案在河北、天津投產,比如當當網、京東商城等電商開始雲集天津武清。 而中關村也在張家口建設張北雲計算產業園,支援石家莊建設積體電路封裝測試和智慧硬體產業園 。
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指出,北京有科技,河北有投產地區,以後沿著京津塘地區,可能會形成一個高科技的幹線。
就在12月15日晚間,看到京津合作示範區新聞後,張蒙的母親撥通了他的電話,和往日一樣,看到利好天津的政策,母親總要通告兒子一聲,並希望勸說張蒙回津發展。
張蒙是獨子,「天津有房有車,跑到北京,賣掉天津的房僅夠首付,天津的父母對孩子心重。 」張蒙也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如果自己的創業專案融到了B輪也可以考慮回津發展,畢竟從租金等成本來看,北京的運營成本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