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追蹤:從創新工廠走出來的專案2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互聯網各領域的紅海競爭使很多企業開始尋求新的發展之路,或拓展使用者群或尋求新的合作途徑。 創新工廠旗下的三個明星專案知乎、豌豆莢手機精靈、應用匯也無法置身事外,他們同樣面臨著突破自身瓶頸、尋找新的發展模式的挑戰,而他們的經歷和麵臨的問題,值得所有創業公司引以為鑒。

知乎:問答品質下降導致使用者流失

  

知乎于2011年1月26日上線,2011年3月28日,得到創新工廠的投資。 從一推出,知乎就吸引了很多互聯網業界人士的關注,從互聯網評論人keso和李開複的回復就可看出當時知乎有多紅多火。

可兩位領袖最近在知乎的動態,同樣可以說明知乎現在面臨的境遇。 keso已經5個多月沒有提問和回答,創新工廠李開複也已經近2個月沒有動態,知乎似乎已經從最初的光環裡走出來,更嚴重的是,部分精英使用者正在流失。

據悉,知乎最開始主打的互聯網方面的問答,在很短時間內聚集起了大批中國互聯網意見領袖和IT界從業者。 但現在來看,其最初的優勢也變成了阻礙其發展的障礙之一——整個社區氛圍太geek,使用者視覺疲乏。 隨後知乎在內容上進行了拓展,體育、法律等其他領域的多元化問答,也讓使用者找回了一些新鮮和驚喜感。

2012年2月,知乎推出了知乎閱讀,使用者不必登錄知乎帳號,就能依據話題、使用者等不同分類形式,獲取不同領域的精選問答內容,其意圖在進一步彙聚知乎中的高品質問答內容。

但知乎的一些優化和改版,不但沒有增強使用者黏性,反而使得一些精英使用者流失。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其後台的資料分析挖掘能力薄弱,唯有通過運維人員的介入來維持網站秩序。 而這些運維人員經驗不足,專業性不統一,不能正確引導使用者,反而激起矛盾。

據悉,此前知乎採用邀請註冊機制,但從2012年上半年起,知乎湧現大學生使用者,導致社區氛圍受到了較大的衝擊,網站的整體問答品質下降,沒有技術含量不說,提出的問題同質化現象突增。 由此也導致了部分精英使用者的流失,活躍度下降,而這些老使用者鄙視新使用者「使用知乎的方式不正確、問題太水」等話語也不利於知乎活躍使用者數的維持。

另外,如同維琪百科一樣,知乎的問題是可以進行修改的。 由於使用者品質下降,知乎無法杜絕使用者的惡意篡改行為,且對待新老使用者的待遇不一樣。 運維人員不公正的處理問題,帶有傾向性地介入爭議,引起了使用者的質疑和不滿。

知乎似乎習慣性地把社區出現的一些問題歸結為「惡意使用者」的惡意行為,而不從功能設計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以為驅逐了這些暴露系統設計漏洞的使用者問題就自然消失了,從而失去了優化系統平臺的機會。

另外,知乎的激勵制度欠缺,在知乎上名人效應很明顯,領袖的提問總是一呼百應;而有的人提出問題卻沒人解答,挫傷使用者積極性。 有使用者反映稱,在知乎上提問要有技巧,不然沒人理,比較活躍的來回就那一小撮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知乎曾因版塊、功能的改版,以及將直角引號(「」)代替彎引號(「」)等問題引起和使用者的爭論。 由此可見,看似平等的氛圍下,一旦涉及到知乎利益,知乎團隊似乎甘願站在大多數使用者的對立面,而此舉更引起了使用者的反感。

如果以上屬於其內部運營能力問題,那其商業模式的不確定則是另一原因。 在互聯網行業裡可以看到一個普遍的現象:國內網站只會山寨國外網站的UI,其後台資料採礦能力以及這些使用者資料的商業價值的變現能力卻無法學來。 知乎也不例外,其雖然被譽為中國版的Quora,但在商業模式問題上,也遭遇和Quora相似的困境。

評論:知乎激勵制度需完善

知名IT評論人洪波表示,近期未在知乎更新的原因,是因為激勵制度不夠。 他表示,使用者在上面回答高品質的問題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而對於一些精英使用者來說,投入產出比卻不平衡。 換言之,對於一些新使用者來說,這個平臺是很好的,可以建立個人的品牌,有人也因為對行業獨到的見解而找到工作,但是對一些有名氣或是業界領袖來說,激勵制度是不夠的,除了回答問題,他們得不到其他有價值的回報。

但洪波還是認為,知乎是個很好的平臺,現階段的活躍度也很高,有很多高品質的問題。 有的公司高層個人也會在知乎上回答問題,這樣可以在行業內可以起到正向的引導作用。

SNS社區產品經理劉陽表示,產品給使用者提供的功能應該都是可以立刻上手的,而不需要看使用說明或是遵循一堆所謂的原則,如果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和疑惑,產品開發人員應該從自身角度去反省改進,優化使用者體驗而不是指責使用者「 不是這樣使用的」。

而關於知乎的改版,也業內人士表示支援並認為,知乎改版就是變得更加微博化。 他認為知乎這樣做其實是對的。 「關注了正確的人,也就關注到重要的問題,儘管這也會有一些犧牲,但普通使用者也能回答出好問題。 下一步知乎應引進更多機構,這樣知乎的問答還會進一步提高。 」

但有資深使用者呼籲,知乎應重新審視產品自身的不足,完善後台資料分析功能,此外,還需提高運維人員的專業化水準,使他們從BBS版主的管理思維轉化到網路社區的服務思維。

同樣為社交問答平臺的「好問」創始人遲春亮表示,知乎雖然集中了各行業的牛人,但似乎並沒有解決使用者的真實需求,越來越像一個知識庫,解決思想上的問題。 「知乎無法在現有產品形態中快速的建立各種關係,導致新手無法快速參與到其中,因此使用者活躍度低迷。 」另外,遲春亮不認同其邀請機制,表示封閉並不能有效的提升問答的品質,使用者的最終需求是希望能夠解決問題,如果一定要註冊才能獲得答案,對使用者是一種打擊。

豌豆莢手機精靈:探索差異化競爭之路

  

豌豆莢手機精靈是創新工廠首個公開的投資專案,發佈于2010年8月9日。 2011年1月15日,李開複證實豌豆莢拿到了第二輪融資,成功畢業搬出創新工廠。 另據不完全資料顯示,目前豌豆莢已經擁有超8500萬使用者,收錄超41萬款應用,日應用分發量超1500萬。

豌豆莢聯合創始人王俊煜曾表示,在Android系統的手機助手市場,豌豆莢是第一名,豌豆莢2年來一直在對產品進行改造 ,不斷的進步優化。 但隨著行業的激烈競爭,豌豆莢一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先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91手機助手,而後是騰訊和奇虎360等緊跟著進入手機助手領域,在前有狼後有虎的境遇下,豌豆莢一直在手機助手軟體領域尋找差異化競爭的出路。

終於,在12年7月,豌豆莢正式發佈了百寶袋功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百寶袋試圖將豌豆莢打造成一個內容分享平臺。 通過使用者及協力廠商開發者自身生成的海量內容,產生使用者黏性,再不斷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最終形成生態系統。

有業內人士認為,豌豆莢提出的生態系統看上去更像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對此,王俊煜表示,移動瀏覽器要的是流量變現,而豌豆莢強調的是應用推廣。

這樣,就牽扯到了其商業模式的問題,而據瞭解豌豆莢的商業模式還並不明確。 王俊煜曾表示,豌豆莢的最終收入構成是怎樣的,還無法確定,但他認為目前的產品形態不是最有爆發力的。 他表示,豌豆莢現在的關注點不在盈利模式,仍然在探索產品的階段,且他透露前兩輪的融資還沒用完,豌豆莢將嘗試應用軟體分成模式的創收管道。

評論:做完全開放平臺要面臨巨大挑戰

手機軟體工程師胡一飛稱,如果要做完全開放的平臺,必然要面臨盜版、侵權等問題,這對豌豆莢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且手機助手軟體也就91助手等幾個大廠商在賺錢,在商業模式不明的情況下,豌豆莢未來的路還很長,好在其投資方創新工廠等沒有給予其盈利壓力。

某行業資深媒體人也表示,未來豌豆莢的前景很難估計,手機助手軟體領域競爭激烈,騰訊正將其手機管家與自家其他產品相捆綁,而奇虎360則與91手機助手建立了合作關係。 在91助手和360手機助手等大企業的擠壓下,豌豆莢的市場份額不容樂觀。

應用匯:跨行業合作避免同質化競爭

  

應用匯于2010年8月正式發佈,是創新工廠早期孵化的專案之一。 其于12年2月宣佈獲得A輪融資,而此次融資代表應用匯從創新工廠正式畢業。 與豌豆莢類似,在面臨手機應用市場的激烈競爭,應用匯也改變了單一的發展模式,選擇了走差異化競爭的道路。

用應用匯聯合創始人袁聰的話來說,就是通過大廠商賺錢,然後在管道、市場推廣等方面説明扶植小型開發者,與開發者共同分成。

據瞭解,目前應用匯每個月都會舉辦先下沙龍,或是舉辦產品發佈會,説明小型開發者進行市場推廣,提升媒體曝光率。 袁聰表示,未來應用匯還將會在資源上對開發者進行傾斜,進一步説明開發者盈利,聯合運營,然後共同分成。 這一共同分成的模式將會使應用匯與小型開發者一起共同擴展使用者、共同收入。

據瞭解,應用匯一直實行對推廣應用進行收費和發佈廣告來獲利。 但隨著手機應用市場的紅海競爭日趨激烈,應用匯也在尋找著差異化競爭的藍海市場——拓展新的跨行業合作,成了應用匯的選擇。

應用匯日前推出了魏晨專屬APP應用,與天娛傳媒合作推出的明星個人APP,也許是應用匯團隊想要衝出紅海競爭的一大舉措。 據瞭解,接下來應用匯還將繼續獨家首發重量級明星的個人APP。 應用匯的跨行業合作是敏銳的商業探索還是超前的創新意識,還有待進一步考據,但面臨激烈的競爭,如何避免同質化,成為了大多數廠商的一大難題。

評論:市場推廣很「燒」錢

日前應用匯搬回了創新工廠內,據瞭解,應用匯在今年3月份完成了4千萬的融資,有業內人士稱其3月份的融資額已經快用完了,所以搬回了創新工廠的免費工作室。

洪波認為,應用市場競爭激烈,在推薦應用的同時,應用匯作為一個APP應用,同樣需要進行市場推廣,而應用匯用在自身和中小創業團隊上市場推廣費用是很大的。

創業追蹤:從創新工廠走出來的專案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