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由中國證監會發佈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 籌畫十年之久的創業板終於破繭而出,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表示,創業板最早將在今年8月正式開始交易。
從中國的歷史看,資本市場的新興事物都意味著巨大的利益再分配。 那麼,對於「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創業板,將會對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以促進自助創新企業發展為「己任」的創業板,又將會帶給高技術含量、大發展潛力的環保行業怎樣的機遇與挑戰?近日, 中國水網記者採訪了北京天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延生。
通過創業板上市 環保企業受青睞
創業板主要面向「兩高六新」企業,即高科技、高成長性、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能源、新材料、新商業模式企業。 孫延生表示,我國經過數年的探討和研究推出創業板的主要目的正是為了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企業的發展。
那麼,對於以高技術含量、大發展潛力而著稱的環保行業而言,創業板的出爐是否為環保企業上市「鋪設」了一條捷徑?
「環保企業作為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朝陽行業,無疑將成為創業板上市的受青睞企業類型,但這不意味著創業板上市是今後環保企業上市的主要途徑。 」孫延生說,「只要達到主機板上市標準,同樣可以申請在主機板上市。 」
孫延生表示,節能、清潔生產等環保技術以及具有技術含量、更清潔、更集約的發展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但環保行業的融資特點與成長規律決定了其融資需求的旺盛,而單個企業的內部融資額及間接融資額都比較小,因此需要靈活性較強的快速融資模式。 「創業板的出爐正適應了環保企業的發展需求,使其融資途徑拓寬,以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 」
在市場預期的創業板首批掛牌企業候選名單中,憑藉先進膜技術馳騁環保界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碧水源」)呼聲極高。 據瞭解,碧水源已籌備上市多時,由第一創業證券保薦,已符合中小板上市條件,同時又符合創業板對於「兩高六新」的要求。 那麼碧水源是否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環保企業?
孫延生肯定,作為專業從事污水處理和資源化應用的高科技公司,碧水源高新技術、輕資產、高成長等特點正「迎合」創業板的胃口。 但他同時表示,在符合創業板硬體條件的企業中,還需要有一個選拔過程,即發揮市場化篩選的過程。 在創業板上市要經過實質性審查,對企業未來成長能力的判斷。 任何企業上市均是要經過證監會的嚴格審批程式方能實現的。
創業板面臨多重風險 或成熱門賭場
「低門檻進入」規則決定了創業板的高風險。 孫延生認為,創業板的風險主要存在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創業板上市公司較小的規模,尚不成熟的發展使其經營穩定性整體低於主機板上市公司,經營可能大起大落甚至失敗,隱含著較大的退市風險;其二則取決於高科技企業自身的技術風險, 將高科技轉化為現實的產品或勞務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必然會受到許多可變因素以及難以估測的不確定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存在出現技術失敗而造成損失的風險。
據一位長期在國內從事風險投資業務的著名創投公司負責人透露,受金融危機影響,許多投資公司熱情不足;而PE還是希望在成熟的海外市場上市。
可見,面臨多重風險的創業板,可能將成為一個熱門賭場。
對此,孫延生表示,創業板更適合於具有成熟的投資理念、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的投資者。
創業板走市場化? 需與中國國情相結合
創業板發行上市被認為是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大建樹。 據孫延生介紹,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在全球已形成40多家創業板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充滿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像美國納斯達克、 英國AIM市場、韓國科斯達克市場等著名市場已成為這些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而我國創業板與主機板雷同的發行審批制度設計,則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證監會負責創業板發審,就好像給這些高科技企業‘算命’。 而創業板的公司多數為成長型公司,且成立時間很短,發審委怎樣能夠根據一個公司幾年的成長,看出未來的成長前景?就好比看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如何能預測其未來十幾、二十幾歲的發展?」 一些投資人士這樣議論著。
於是不止一位市場人士建議,為何不將發行審批權利歸還市場?在目前主機板市場尚未能徹底市場化的前提下,在規模較小的創業板市場採取市場化的方式實驗,未嘗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方案。
對此,孫延生認為,強調市場化趨勢,需要與中國國情相結合。 他說,中國經歷現代市場經濟磨練的時間還太短,在推行市場化的同時就不能不考慮許多中國所獨有的「非市場化」的因素。 關鍵要在「中國特色」與「市場化」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從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來看,企業與政府的關係源遠流長,一個企業要想獲得創業板上市的機會,依然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援和鼓勵。 審批發行採取市場化即在監管方面除了政府之外,應該更多發揮仲介結構的作用,評價和推出以完善的市場體系為依託。
所以,創業板市場化需要時間的推動,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