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雲基礎災害復原方案前要考慮的五個問題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災害復原 我們 對於 複製 而言

繼一系列企業所關注的業務類技術(包括CRM、ERP及協作等)之後,雲計算又將自身勢力範圍推向災害復原方案領域。 對於終端使用者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價格的大幅回落不僅讓過去不敢做非份之想的小型企業也有了籌備災害復原機制的能力,也給企業使用者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方案選項。

然而雲絕不是萬能的,而且對於很多企業,雲基礎災害復原其實無法滿足甚至完全偏離了需求軌道。

為了説明大家制定出一套與企業目標相匹配的雲戰略,請認真考慮以下五個問題:

1.哪些資料在災難過後需要首先恢復?

隨著CIO們對災害復原機制的進一步關注,此類規劃不可避免地與大資料搭上了關係。 如今員工們指尖所操作並保存下來的資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PC機磁片、行動裝置、廉價的U盤加上以Dropbox為代表的線上存儲都成為人們囤積資訊的方案——而與之相應,存儲功能的單位成本則變得越來越低。 2000年時每GB的存儲成本還需要接近10美元,如今則已經低於10美分。 成本低了大家自然也就輕鬆了,管它有用沒用,保存了再說。

在大資料時代下,我們顯然無法對每一個位元組進行備份與恢復,至少不會在災難發生後第一時間這麼幹。 畢竟資料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全面恢復既浪費時間又毫無必要。 對於建築企業Graniterock公司而言,讓企業資源規劃(簡稱ERP)軟體儘快恢復正常才是他們遭遇故障後的當務之急。 ERP能説明他們派遣運力、將卡車分配到像機場這樣優先順序別最高的建築工地,以確保司機師傅能夠在混凝土凝固前將其運送到指定地點。

這家公司原先使用的是由甲骨文提供的本地ERP解決方案,然而對於Graniterock那過於袖珍的IT團隊而言,本地方案所帶來的維護與管理負擔實在難以消化。 有鑑於此,Graniterock公司果斷轉而使用來自Velocity的託管型ERP方案。 雲基礎ERP系統所帶來的最大優勢在於將災害復原變成一種功能,而不像過去那樣需要當作一個漫長、繁瑣且消耗大量資源的特殊專案。

「ERP是我們的業務重心,但我們也希望今後能在業務中使用更多輔助類應用,」Graniterock公司CIO Steve Snodgrass表示。 該公司最近剛剛將原先使用的多供應商存儲環境(來自EMC、NetApp、Data Domain及Buffalo四家)更換為由Nimble Storage一家提供的SAN方案。

截至目前,Nibmle SAN採取的是仍然是本地備份機制,但運營經理Ken Schipper希望企業能儘快擁有自己的線上災害復原方案。 只有能夠涵蓋Exchange、虛擬機器及各資料庫的方案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災害復原機制。

2.企業所在地可能遭遇的災難屬於哪種情況?

當公司轉身雲基礎存儲方案時,所在區域的重要性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如果大家在選擇資料恢復服務時沒有考慮到所在地的特殊性,那麼像卡裡裡娜或是福島這樣的重大事故將令災害復原機制形同虛設。

「很多技術人士對災害復原方案中的‘災難’屬性認識不足,他們忽略了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員工需要撤離基礎設施甚至公司所在地。 人們總是把希望寄託在雲服務供應商那邊,但事實上如果不付錢,根本沒人會上門為大家解決難題,」來自IDC分析公司合作夥伴、一家位於普魯士王市業務連續性企業的美國註冊業務持續專家Ginnie Stouffer指出。

「卡特裡娜在這方面是個值得大家借鑒的絕佳實例,」她補充道。 「許多企業意識到了異地備份的重要性,但卻把異地資料中心選在了新奧爾良。 不少愚蠢的銀行甚至批准了這類專案,但我們瞭解事情的走向、也深知這麼做的危害。 」

舉例來說,Graniterock公司的總部設在加州沃森維爾市,即聖約瑟南部約45分鐘車程。 這裡是地震的高發區域,但凡關注新聞的人應該都有所瞭解。 事實上,沃森維爾的本地IT基礎設施與Velocity在西雅圖創建的資料存儲中心都面臨著地震頻發的問題。 也許一場地震不可能同時摧毀兩個區域,但一系列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地震則可能持續襲來、最終令該公司設置的異地備份方案化為烏有。

沒錯,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極低,但卡特裡娜和福島縣的核洩露不也同樣是低概率事件麼?災害復原防的就是低概率事件,大家必須清醒地認識這一點。

「現在我們以即時方式將Velocity西雅圖資料中心內的資訊傳輸到丹佛,」Snodgrass指出。 「將資料存儲在低風險區域能夠有效提高關鍵性資訊的安全性。 」

那會不會有一場影響範圍極其廣泛的自然災害同時席捲聖約瑟、西雅圖與丹佛?嗯,當然有可能。 但我們估計要導致如此規模的災難,至少也得是外星人入侵或者僵屍大爆發之類的世界級事件了。 到那時候Snodgrass早就逃命去了,哪還管你什麼資料恢復。

3.您部署的是災害復原機制抑或僅僅是資料複製?

人們印象中的很多服務專案及供應商支援方案並不是真正的災害復原機制,而僅僅稱得上資料複製服務。 資料複製確實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卻無法向終端使用者提供整套基礎設施的鏡像生成能力。 使用者能做的只是獲得經過複製的資料,卻無法保證與資料搭配的系統仍然保存完好。

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與使用者設定就不在複製內容之列。 一旦災難發生,資料根本無法在伺服器與資料庫重新創建完成之後得到恢復,這也就意味著企業需要承受更長的停機時間與更大的輿論壓力。

資料複製對於企業的正常運營而言當然很重要,不過更重要的是技術人員得清醒地意識到這絕不是災害復原機制的全部內容。 不過隨著HTML 5以及基於瀏覽器、無需存儲的Nirvana方案的最終出臺,相信資料複製必將真正有能力接過災害復原的大旗。

但在此之前,請大家先別盲目樂觀,把現有災害復原機制落實到位才是正途。

4.所有保障規劃順利實施的補充工具都準備好了嗎?

雲基礎資料複製之所以在人氣方面遠超雲基礎災害復原,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在於通過公共互聯網傳輸災害復原所需要的規模化資料實在太過昂貴,這需要企業花大價錢購置MPLS連接才有可能實現。 正是出於成本的考量,大多數企業才仍然選擇在實體層面實現災害復原,採用磁帶等效果不好但更為廉價的解決方案。

對於真正有能力服務于企業的雲基礎災害復原機制而言,光靠存儲與鏡像功能還遠遠不夠。 即使大家將應用程式交由雲服務供應商託管,也仍然無法保證它能夠有效完成資料鏡像生成及跨區域傳輸工作。

我們怎樣才能在不耗盡基礎設施資源的前提下把如此海量的資料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許多企業已經發現,以CDN或WAN優化為代表的補充型技術對於災害復原工作的順利完成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向客戶提供WAN優化服務,但說實話這方面成本還是偏高,」OpSource公司全球管道與合作高級副總裁Jon Beck表示,這是一家專門提供雲計算及託管管理服務的企業。 傳統WAN優化方案要求在每套基礎設施、多數辦公地點及其它遠端站台當中安裝硬體設備,由此帶來的成本無疑令人難以接受。

為了説明客戶降低成本並為更廣泛的消費群體提供資料複製與災害復原業務,OpSource公司對來自Aryaka的WAN優化方案針對雲環境進行了調整。 「在OpSource公司,我們對於SaaS模式充滿信心,而Aryaka公司只是眾多遵循SaaS模式提供WAN優化服務的供應商之一,」Beck表示。 經過悉心調教,目前所有服務于OpSource及其客戶的災害復原方案都開始根據實際使用方式計費,而不再需要投入高昂的前期設備採購成本。

5.針對離線業務籌備一套B計畫

即使是最完美的災難應對方案也無法保證在真正的災難面前保障萬全。 對於Graniterock公司而言,企業所擁有的大量建築運力能夠在災難發生後説明管理者及時清理現場、組織重建。 但他們要如何組織起這項工作?

「如果災難降臨,而公司所在地的WAN已經無法正常使用,那麼異地資料備份就根本不可能發揮作用,」Snodgrass指出。

儘管Graniterock公司早就已經在開展網上計費及線上支付業務,但他們仍然在手頭上保留了大量紙質票據以備不時之需。 他們準備了大量紙質發車通知及驗證票據,這樣在網路服務無法使用的情況下工程人員就能以人工形式規劃及指派複雜的混凝土運送工作。

(責任編輯:施柏鵬)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